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643人文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目录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643人文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 2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643人文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 14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643人文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 26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643人文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 38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643人文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 50
一、名词解释
1. 民间文化
【答案】民间文化指的是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从社会分层上看,它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它还是一种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保留了较多传统色彩的文化。它具有自发性、传承性、通俗化和程式化、实用性和娱乐性等特征。
2. 持续农业
【答案】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持续农业的目标一是要增加食物生产,注意食物安全; 一是促进农村综合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 三是合理利用、保护、改善自然资源和环境。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农业的集约性、高效性、持续性和多样性,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优,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3. 行为地理学
【答案】行为地理学是指研究人类不同类群(集团、阶层等)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行为类型和决策行为及其形成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心理因素)的科学。是在行为科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方法论性质的应用地理学新分支。
4. 城市同心圆理论
【答案】城市同心圆理论是指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环绕市中心呈同心圆带向外扩展的结构模式。为城市地域结构的基本理论之一。由伯吉斯提出,根据他的理论,城市可以划分成5个同心圆区域,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心商务区,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心。在其核心部分集中了办公大楼、财政机构、百货公司、专业商店、旅馆、俱乐部和各类经济、社会、市政和政治生活团体的总部等。
5. 经济全球化
【答案】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6. 现代农业
【答案】现代农业是指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其基本特征是: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7. 决策支持系统
【答案】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该系统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资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和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且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通过人机交互功能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的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它通过与决策者的一系列人机对话过程,为决策者提供各种可靠方案,检验决策者的要求和设想,从而达到支持决策的目的。
8. 人口迁移
【答案】人口迁移是指通常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按涉及的范围是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按迁移的时间,可分为永久性迁移、季节性迁移等; 按人口迁移的社会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自发移民和有组织移民等。
二、简答题
9. 结合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分析世界和中国的地缘政治以及中国应采取的国家安全战略。
【答案】(1)中国应处理好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对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有重大影响。
(2)中国应继续推进睦邻友好战略,立足东亚。中国处于东亚的中心,东亚是中国的安全屏
,中国应立足东亚。 障,正所谓“唇亡齿寒”
(3)中国应继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第三世界的一员,中国应与第三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的事业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
(4)中国应经济参与国际事务,推行多边外交战略。争取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性、区域性组织中开展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大国的国际形象,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0.人类历史上人口自然增长的三个阶段。
【答案】(1)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
其人口发展特征包括:
①极低的人口密度。前农业社会人类群体的生存实际上依赖于对土地的粗放利用,史前地球
上存在大量未有人居住的地区为原始人类的这种生存方式提供了条件,使得每一个人类群体都生活在远离其他群体的地方。
②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前农业社会人口增长缓慢,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由狩猎和采集获得的食物所能承受的界限。
③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由于采集狩猎群体对居住场所有着较高的要求,一般选择朝阳、干燥、场地较为开阔、地势较高、接近水源、能有效地抵御外来危险的场所作为固定或半固定营地,因而原始人类的分布又相对集中。
(2)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
农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化也是促使出生率升高的因素。在采集狩猎社会,为使人口与当时的资源基础保持平衡而制定了一系列习俗来限制人口的增长,从而使小的群落规模得以保持。而农业社会更多劳力能创造更多食物的现实使这类习俗得以松懈以至废除。农业社会的人口呈现出如下特征:即婴儿存活率低,阶段性的饥荒和低营养,对流行病的抵抗力差,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死亡率呈现大幅度波动状态,出生率也相应变化,平均寿命低。
(3)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与人口死亡率的下降
高死亡率是前工业社会世界人口特征之一,但自18世纪中叶,死亡率就开始持续下降,这种下降的趋势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死亡率的下降最早是从欧洲各国开始的,并由此引发了欧洲各国的人口转变。
②工业革命与人口出生率
在工业化早期的一个短时期内,欧洲一些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曾一度上升,英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出生率上升的原因比较复杂,地区不同,原因亦小同。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经济良性发展使结婚年龄降低,从而使人们史易于多生育。另外,城市地区曾一度持有和乡村地区同样的态度,即孩子作为劳动力非常重要。
③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15世纪,世界人口增长已经开始加速。据统计,世界人口在15, 16, 17, 18世纪分别增长了28.2%, 11.9%, 47.5%和80.6%。从1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幅度明显加大。
11.简述传统农业类型。
【答案】(1)传统农业的概念
传统农业是指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传统农业主要分为牧场农业、雨养农业及灌溉农业。
(2)传统农业类型传统农业有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和游牧业四种类型。
①旱作农业
旱作农业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副热带干旱的山地和高原地区。它包括中国的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