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702公共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决策方法
【答案】决策方法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的方法。根据决策所面临问题的特点可以分为几种:①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②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③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④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⑤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2. 置信区间
【答案】虽然希望抽样误差越小越好,但误差总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某个样本统计量能否用来估计总体参数,取决于公共管理者对抽样误差的精度要求。公共管理者可以根据样本给出一个随机范围,这个范围以某种可以接受的概率保证对参数估计的正确性,即总体参数以某种概率包含在这个范围内。这个范围被称为置信区间,可以接受的概率被称为置信度或置信水平,通常记
,则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1-α(α为一个较小数)。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如果已知总体标准差。
为
:
位值,是均值标准误。。其中,是样本均值,
是正态分布函数在上的分被称为置信区间下限,被称为置信区间上限。
3. 支持联盟
【答案】支持联盟认为,分别探讨政治家、压力集团和行政管理者的作用根本就是离题的,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把政策过程看成是政策支持者的联盟。在支持联盟框架中,支持联盟一般是比较稳定的,因为促使各个集团走到一起的,不仅是共同利益的驱使,也是共同知识和信仰使然。这些集团以他们的共同价值和信仰为基础加入政策的争论中,对解决方案进行竞争和妥协。
4. 行动理论
【答案】行动理论学派强调政策执行是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政策执行虽然只是政策过程的环节之一,但就其本身来说,却包含着政策执行者一连串的自觉与不自觉的、偶然的与必然的行动。因此,行动是政策执行的关键,政策执行的研究要以行动过程和行为性质为中心。具体来看,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包括了下列六类行动:①权威性行动; ②目的性行动; ③组织性行动; ④公益性行动; ⑤持续性行动; ⑥创造性行动。
5. 政策制定过程
【答案】指政策决策者根据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使其转化为政策规范的过程。政策制定系统负担着政策制定的任务,改进政策制定系统是提高政策质量的关键。政策制定必须遵
循科学的程序和运用科学的方法,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目标,二是方案。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政策方案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具体途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确定政策目标是前提,拟定政策方案是基础,选择优化方案是关键。公共政策制定作为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包括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论证评估方案、抉择方案等几个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环节。
6. 追踪决策
【答案】追踪决策指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与原有的政策决策相比,追踪决策大致有四个特点:
(1)回溯分析。追踪决策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决策,其目的是为了对原政策实施中所产生的偏差进行纠正,或如人们称之的“扬弃”。
(2)非零起点。追踪决策不是从原政策问题的提出为起点,而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改变了的主客观条件为起点。
(3)双重优化。追踪决策所得出的政策方案既要比原政策好,又要是若干新选的备扦方案中的“满意解”。
(4)心理效应。追踪决策要对原政策进行修正,必然会对各方一面产生心理上影响。
7. 抽样分布
【答案】抽样分布是指只要样本容量n 小于总体容量N ,总体中样本就不止一个。不同的样本有不同的统计量。其中任意两个样本的统计量相等的概率几乎为0。因此这些统计量也有相应的概率分布,比如均值抽样分布、标准差抽样分布等,这种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8. 公共政策终止
【答案】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种行为。政策终止不仅是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而且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因此,政策终止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开始。
9. 政策方案评估
【答案】政策方案评估是指在政策方案出台以前,对各种备择方案的可靠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说明各个方案的优劣,主要包括价值评估、效果评估、风险评估和可行性评估的过程。其中,可行性评估是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
10.模型方法
【答案】模型方法是指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所提供的观念和印象,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条件,而且是人们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模型舍去了原型的一些次要的细节、非本质的联系,以简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再现原型的各种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是连接理论和应
用的桥梁。模型方法在满足政策系统整体性的要求下,力求抓住本质、化繁为简,为处理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工具。
二、简答题
11.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质及作用。
【答案】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层有效履行管理功能的需要,所提供信息的系统。系由资料收集、分析、选择、存储、处理及传播等步骤构成的整个过程与体系。
(1)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质
①经济权威。公共部门因独占行政服务以及公权力,且评估公共组织的经济效率相当困难,因此,经济效率分析不过是众多评估PMIS 的重要指标之一。
②政治权威。政治循环以及法规限制影响PMTS 的长远规划,且PMIS 的设计规划,必须考虑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互动及互依性,并尽可能与外在环境(公民)需求相结合。
③人事系统。因为PM1S 将造成组织冲击,受法律保障的公务员可能拒绝学习新的工作法则,且缺乏足够的诱因留才、用才。
④工作环境。实行PMIS 可能改变公共管理的日常下作习惯,且涉及到改变组织结构,因此必须有较长的测试和发展时间。
(2)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①可协助机关决策人员或管理者作决策的能力。经由管理信息系统的运作,可使决策者及管理人员在决策前能充分估计和预测决策后的可能影响,决策后可迅速了解决策执行的情况及其结果,从而可增进其决策的能力。
②可节省机关决策人员或管理者决策的时间、成本及精力。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运用管理科学和电脑科学发展出来的有效工具,该工具是由软体运用与硬体操作系统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套整体系统,将各个次级系统的资料加以集中管理,通过共同的资料流程达到经济、迅速、有效使用信息的目的,从而大大地节省了决策的时间、成本和精力。
③可使管理人员便于推动例外管理。经由回馈系统,管理人员可以迅速获知计划执行的重大差异、问题及例外事项。
④可充分发挥管理功能。经由管理信息系统的运作,可充分对决策环境的各项因素作全面详细的评估,以了解和掌握环境因素对组织运作的可能影响。
⑤可使组织原有的信息系统更为有效。山于任何一个组织原来均有某种形态的信息系统存在,而在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当然更能提供非人力所能有效处理的信息,由此更能使决策、执行及管制等各项活动的品质得到相对提高。
12.何谓工作生活质量? 工作生活质量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1)工作生活质量的含义
工作生活质量是指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干预方法,以改善组织效能与组织成员福利的过程。它包含工作环境和工作安排、员工参与、人际关系、经济报酬和福利、个人自我实现与潜能发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