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问题论证

【答案】政策问题论证是指在构建政策问题过程中,围绕政策问题,通过科学于段、有针对性地证明该问题的性质的过程。政策问题的论证可分为一级论证、二级论证、功能论证和小论证。

2. 志愿失灵

【答案】志愿失灵是指第三部门无法有效率地配置公共商品或服务的现象。对于第三部门作为解决社会问题途径的缺陷,莱斯特. 撒拉门从第三部门作为一个志愿部门的角度将其总结为“志愿失灵”。按照该总结,“志愿失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与政府途径相比,单纯依靠第三部门一般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第三部门的这一缺陷实际上在市场失灵部分己经有比较充分的说明。与政府部门相比,第三部门主要依靠自愿的方式来筹集资金。

(2)与政府途径不同,第三部门中所提供的志愿性服务在分布上可能具有不平衡性。志愿组织或者捐助者的偏好可能会导致第三部门所提供的志愿性服务在地域或者人群的分布上具有不平衡性。

(3)第三部门中的志愿组织很可能会受到其捐助者过多的影响,从而将违背民主原则的家长制作风带入其服务过程中。

(4)第三部门可能会山于不能吸引到优秀的专业人才而制约其服务能力。与缺乏足够资源的支持类似,志愿组织在吸引专业人才加入方面往往也存在困难。这种困难也成为制约志愿组织活动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公共政策终止

【答案】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种行为。政策终止不仅是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而且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因此,政策终止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开始。

4. 系统

【答案】系统是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坚持系统观点,要充分认识到系统是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从要素的量的组合达到系统整体的质的飞跃的矛盾统一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5. 多数决定规则

【答案】多数决定规划,是指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得票最多的政策方案作为正式的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则。多数规则采取两种基本形式:简单多数规则和绝对多数规则。多数决定规则可大幅度地降低决策成本,但也存在一些缺陷:①“多数剥削少数”;②投票“循环”现象,即投票过程细节安排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6. 制度分析

【答案】制度分析学家认为,制度是指“结构”和“游戏规则”。这些结构规则构成一个社会,特别是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制度是为约束在谋求财富和本人效用最大化中的个人行为而制定的一组规章、依循程序和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制度分析主张公共政策是政府机构的产物,不同的政府制度导致不同的公共政策。政府应着眼十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致力十促进以个人自由、公民权利、市场经济、公共经济、自主治理、有限政府、宪政法治与民主制度等制度平台为基础的公共政策。

7. 外在创始型

【答案】外在创始型是指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公民个人或社会团体提出,经阐释(对政策诉求进行解释和说明)和扩散(通过一定方式把政策诉求传递给相关群体),首先进入公众议程,然后通过对政府施加压力的手段,使之进入政府议程。该模型通常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通过该模型创建的政策议程只是让政策问题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并不意味着政府会不折不扣地按创始者的意愿做最后的决定。

8. 系统决策模型

【答案】系统决策模型是由美国政治学家D. 伊斯顿提出来的一个决策分析模型。他针对传统政治学单纯从制度的静态分析进行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动态的、研究政府运行过程的政治系统论。伊斯顿认为:

(1)政治系统是指相对关联的结构与过程所形成的团体,其功能在于为某一个社会提供权威性的价值分配。作为一个系统,它为了适应外在环境所产生的环境压力,必须随时采取对应措施,作出必要的决策。

(2)环境中所产生的影响政治系统稳定的压力为投入; 环境则是指被界定为政治系统的界线之外的任何条件或情境。

(3)政治系统的产出是系统的权威性价值分配,以及这些分配所构成的公共政策。系统决策模型视公共政策为政治系统的一种产出。系统概念的内涵,为社会中一套可认明的制度与活动,其功能在于将需求转换成权威的决定,这个决定需要获取全社会的支持。同时系统的要素是相互关联的,可以不断地反应环境的压力,因为系统为了生存不得不适应环境的各种变迁。

总之,伊斯顿的系统分析模型从一个动态的视角,生动地描述了涉及政治决策过程的各种因素,即系统、环境、需求与支持的投入、转换过程、产出的政策以及反馈等,并且描述了这些因

素在整个政治运行过程的位置,为科学地认识政治过程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概念工具。

二、简答题

9. 立法控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公共管理的立法控制可能遇到哪些问题?

【答案】(1)立法控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①质询权。指议员对于政府的某项决策以个人或集体名义,一般通过书面形式,向行政机关领导提出询问或质问,要求答复。质询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是与政府政策、公职有关的事项均可提出质询。质询权一般分为询问和质问,后果亦不同。询问是议员向政府就某事发问,被询问的政府官员必须给予回答,但不能引起辩论。质问所提出的问题比较严重,一般需要辩论,辩论后还可能进行信任投票,如果不信任投票占多数,就会导致政府危机。

②调查权。它是各国立法机关普遍行使的一项重要监督权。调查权分为经常性的国内调查和临时性调查。调查权的行使往往由专门的调查委员会行使,调查的范围往往涉及法律执行、政府官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调查的结果可能导致对官员的弹勃或对政府的不信任。

③弹幼权。它是议会(国会)对政府高级官员的违法失职行为,由众议院(或下院)提出诉讼,由参议院(或上院)或宪法法院进行审判的制裁权。弹幼的对象主要是高级政府官员; 弹幼的范围一般限定在与职务有关的违法犯罪行为方面。

④不信任表决权。议会对于政府的重要政策议案、财政议案、条约缔结等拒绝通过,或对政府某项重大决定通过不信任案,必须辞职的制度。

⑤除此之外,有些国家的议会还有一些其他手段如批评、举行听证会,行使否决权等来对政府举行监督。

(2)公共管理立法控制的问题

卓越的公共管理,需要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密切配合,行政责任的维护也有赖十立法的控制。公共管理立法控制可能遇到问题主要包括:

①党派利益和压力集团的影响。受狭隘的党派利益、利益集团的压力等因素,通过议会实现责任也仅是一个良好的愿望。②议会企图管理一切的倾向。议会固然应该纠正行政部门的弊端,但不能企图由自己去管理一切事情,在议会的控制和行政自主之间谋求平衡,亦是公共管理的重要议题。

10.简述民营化的类型。

【答案】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是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即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政府只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具有以下基本类型:

(1)撤资

撤资是指把公营事业或资产移转到民间。这种移转型可经由出售、无偿移转及清理结算等策略进行。而出售及无偿移转的对象可以是事业机构现有的员工、产品的使用者或服务对象、社会大众,以及市场上现有的其他私人企业,或事业机构原有之所有。而对于经营绩效不佳的公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