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806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宿命型自杀
【答案】宿命型自杀是指由社会规范过于严格,受外界过分控制和指挥所导致的自杀。人们承受规范的约束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限度,规范的约束反而会变成一种压抑。如果人们一举一动都受到限制,自己没有丝毫选择的自由,那么整个生活就会涂上一层宿命的色彩。这种规范过严的状况,会引起宿命型自杀比率的上升。
2. 第一次现代性
【答案】第一次现代性用来描述以民族国家社会为基础的现代性,其中社会关系、网络、共同体主要是从地域意义上来理解的。第一次现代性的典型特征体现为集体的生活方式、进步、可控制性、充分就业和对自然的开发。用于分析第一次现代性的概念框架建立在三条原则的基础上:①社会学的地域局限性,即社会学的观念及其概念都植根于民族国家这个“集装箱”之中;②服从某种既定的社会集体,个人在很大程度上都受他生活于其中的环境所决定;③进化的原则。西方社会代表了一种功能上先进的社会
3. 后现代性
【答案】后现代出现在现代之后,但这并不意味着后现代与现代纯粹是时间上的顺序关系。后现代是指与现代判然有别的一个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新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后现代就完全是现代的终结者。实际上,后现代性与现代性之间更是一种批判性的关联,是对现代性及其后果的激进反思。
4. 文化社会学
【答案】文化社会学是指通过对社会结构文化的分析,是齐美尔提出来的,揭示和剖析资本主义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文化危机,即文化悲剧。这种文化悲剧根基于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的区分。两种区分是:①主观文化,即“个体文化”,是指行为者生产、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是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②客观文化是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如宗教、哲学等。这些因素外在于个体,但却影响着个体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二、简答题
5.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答案】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社会交往形式的研究:
齐美尔认为,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都存在着一种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些相互作用模式就是“社会交往的形式”。社会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别这些基本的社会交往形式。
(2)对于不同群体的互动形式的研究:
齐美尔具体分析了不同群体类型中的互动形式,揭示了不同数目的个人联合所出现的不同特征,主要有二人群体、三人群体以及大群体。
(3)对于社会冲突的研究:
①讨论了社会冲突存在的必然性;
②具体分析了社会冲突的类型与功能。
6. 简要介绍《论美国的民主》。
【答案】《论美国的民主》:
(1)主要内容
《论美国的民主》分为上卷和下卷,不是写于同一时期,其间相隔5年,因而在笔调、结构、叙述上有所不同。上卷的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下卷分四个部分,以美国为背景表达其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亲自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
①上册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
②下册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同时,与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类似问题作了对比。
(2)评价
①明确指出现在和未来的政治制度
本书明确指出现在和未来的政治制度都必将是民主,惟一的选择只在于如何控制民主制。在历史的必然与前景的暧昧之间,在理性的思考与个人的趣味之间,在远近各异的长处与缺陷之间,《论美国的民主》的格调忽而欢乐激昂,忽而肃穆庄重,忽而阴郁痛切,忽而透射希冀。
②两卷之间重点的转换
首卷中美国是个堪为典范的民主社会,而在次卷终篇时美国已成极其例外的民主社会。次卷不仅更侧重民主而非美国,而且更侧重欧洲民主而非美国民主。
7. 简述齐美尔是怎样论述群体规模与交往形式的关系的?
【答案】(1)齐美尔试图从纯粹的数量关系入手,研究群体规模的大小对于群体中互动性质
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群体的大小对于个人和群体性质的影响。
(2)齐美尔认为,从方法论上说,最简单的群体是二人群体。因为二人群体是包含着无数更为复杂的群体的体制、胚芽和素材,而且二人群体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往,两个成员是多种社会关系存在的唯一条件。在由二人组成的群体中,互动是直接的,群体的性质完全取决于构成它的两个人的性质,不存在超出个人之外的群体结构。每个人都高度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二人群体关系密切,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3)当增加一人,二人群体就变为三人群体。虽然只增加了一个成员,但群体的性质、结构与二人群体相比,却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①出现了另一种独立的社会结构,原先不存在的社交角色也出现了;
②个人参与群体的形式和程度已经不同于二人群体了;
③有可能在群体中创造出新的权力结构;
④即使三个人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以彻底的民主方式来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在三人群体中仍然有可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群体的名义,对少数派施加压力。
(4)从整体上看,齐美尔对群体的分析,始终围绕着自由与约束、自治与他治这种辩证的社会学关系。
①群体或社会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扩展个人的自由。在小群体或小规模的社会里,尤其是在历史上的小规模群体或社会中,群体从各个方面都控制了个人的自由;而在今天规模巨大的社会里,个人往住同时分属于不同的群体,每一个群体都只是从某一个方面控制或影响个人,这意味着个人的自由得到了扩展。
②齐美尔认为,大群体会产生一些在小群体中没有或不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可能危及人的个性。例如,在一个较大的社会中,由全社会来公开、平等、民主地讨论一个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从众心理往往占了上风,一些极为简单、荒谬的想法也有可能被大众所接受,社会可能因此进入一个非理性冲动的状态。
三、论述题
8. 试论涂尔干社会团结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于増进社会和谐有何重要启示。
【答案】(1)涂尔干社会团结的思想
涂尔干认为要想彻底说明人类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理解社会团结的本质和特征,必须进行社会类型划分。他反对把不同社会排列在一个简单的进化直线上,主张根据社会各部分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紧密程度来划分社会类型,并依此标准建立了机械团结的社会和有机团结的社会这种两分法,并把这两种社会视为统一的进化链条上的两个环节。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观点是以社会团结为主线展开的。他认为,社会学是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的,而社会团结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事实,它影响、决定着其他社会事实。
社会团结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