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806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吉登斯

【答案】吉登斯是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是结构化理论的建立者。主要著作有:《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等。吉登斯的社会理论涉及面非常广泛,他对很多学科都有所涉猎。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家既是社会现象的研究者,也是社会世界中的行动者,因此社会科学家既要批判性地研究社会世界,又要反思自身。

吉登斯社会学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主要是:试图以结构化理论和“双重解释学”解决能动与结构、微观与宏观的二元对立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现代性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以他的结构化理论作为分析武器,全面清理经典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学关于现代性及后现代主义关于现代性的各种思潮的研究,形成了他自己关于现代性问题的一整套研究路径。他认为,结构是指社会行动所涉及的规则和资源,结构是人类行动的产物和人类行动的中介,并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社会学理论中的“二元对立”。吉登斯关于现代性和全球化的研究是当今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2. 惯习

【答案】惯习是指一种持久潜在的行为倾向系统。布迪厄用“惯习”来表述人类实践深层的社会结构与认知结构。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行为往往有一种非常直观的理解和把握,并且这种理解和把握既是当前实践的基础,同时来自于在此前的实践过程中经久形成的持久而又潜在的行为倾向系统。它存在于实践者的身体和行为之中,构成了一种“实践感”,即对实践的前认知把握。

3. 社会解组

【答案】社会解组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下降,使原有的社会秩序无法维持和继续下去,而逐渐被新的社会制度所替代。由于丧失了社会联系,社会整体蜕变为一种个体相互分裂的原子式堆集的状态,它建立在涂尔干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社会学基本问题的独特看法上,这一看法以强调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为显著特征。

4. 第一次现代性

【答案】第一次现代性用来描述以民族国家社会为基础的现代性,其中社会关系、网络、共同体主要是从地域意义上来理解的。第一次现代性的典型特征体现为集体的生活方式、进步、可控制性、充分就业和对自然的开发。用于分析第一次现代性的概念框架建立在三条原则的基础上:

①社会学的地域局限性,即社会学的观念及其概念都植根于民族国家这个“集装箱”之中;②服从某种既定的社会集体,个人在很大程度上都受他生活于其中的环境所决定;③进化的原则。西方社会代表了一种功能上先进的社会

二、简答题

5. 怎样理解科尔曼把理性选择研究引入社会学的理论意义与方法局限?

【答案】(1)科尔曼把理性选择研究引入社会学的理论意义:

在科尔曼的《社会理论的基础》中,表明理性选择研究已经登入了社会学的殿堂。科尔曼的研究基点是个体的有选择的目的行为,其实就是比经济人的经济选择行为宽泛一些的理性选择行为。科尔曼的个人的行动理论的目的是通过个人的目的行动来研究社会的系统运动,实质是要回答个人行动和系统行动之间的关系问题。

霍曼斯和科尔曼把经济学的理性人和理性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引入了社会学之中,不仅为社会学解决个人与社会、微观与宏观的矛盾提供了新思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社会学同经济学开展对话、形成共同视点展开了新途径。

科尔曼的理论构架更进一步扩展,因为他明确地提出要研究社会的微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之间的关系,所以在他的理论构架中,能够看到比格兰诺维特在求职与社会网络的研究中更为丰富的理论内容,人力资源、社会资本、组织制度、权力关系等等社会构成因素都是科尔曼考察的内容,但是无论他的理论场面有多么宏阔,其核心一直是理性选择理论。不仅新经济社会学的核心是理性选择理论,而且它的起点、基础也是理性选择理论。

(2)科尔曼把理性选择研究引入社会学的方法局限:

强调理性选择行为的个体互动性,不仅体现了社会学研究理性选择的特点, 而且也是对经济学博弈论的借鉴。博弈论否定了传统经济学把理性选择行为理解为单独个体行为的观点,认为选择过程和选择结果都是选择者之间的互动。不过,科尔曼对博弈论的借鉴是有限的,他仅仅吸收了博弈论的互动论观点,但没有接受互动论关于理性选择的结果是交易者之间的相互认可,是一种相对的均衡,而不是利益最大化的结果。科尔曼仍然把利益最大化作为理性选择的追求目标和理想结果。

6. 简述卢曼的社会分化理论。

【答案】(1)分化是功能主义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功能主义者虽然对分化问题有所论述,但人们通常都对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理论家的分化论持有批评态度。因为他们的分化论与其整个功能主义观点一样,是一种保守的、抽象的理论。

(2)卢曼在其系统论的基础上,对社会分化问题作了独到的论述。

①卢曼认为社会分化,主要是指系统的分化(系统内部及系统间的分化),包括部门分化、等级分化和功能分化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卢曼尤其侧重于对功能分化的分析。

②卢曼指出了传统的社会分化论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a. 从马克思和涂尔干到帕森斯都认为系统的分化是有限度的,故他们都提出分化过程有终结; b. 传统理论过分强调了价值共识在对不同的系统整合中的重要性;

c. 这些理论把许多过程如犯罪、冲突、价值分歧及非人格性视为越轨行为或病态行为,然而,它们总存在于不同系统之中;

d. 以前的理论难以解释社会分层的持久存在,并把它视为罪恶的根源或不断产生冲突的根源。 ③卢曼并不赞同哈贝马斯所提出的现代社会导致了“公共人的失落”、“公共领域的缩小”及“合法性危机”的观点。他认为分化,尤其是现代国家与社会的分离,使得传统上的关于社会的概念在描述上已不再适用了。

④通过对社会分化的分析,卢曼得出了两点结论:

a. 功能分化的世界系统似乎逐渐削弱了其功能必要性;

b. 计划不能取代进化,相反,它使我们更加依赖于非计划性的进化发展。

(3)卢曼进而参照生物进化论,论述了社会的进化。他提出进化是系统在与其环境的联系中不断分化的过程。具体说,有七个方面的含义:

①进化是互动系统、组织系统和整体社会系统之间的不断分化;

②进化包括这三类系统内部的分化;

③进化包括整体社会系统不断分化出各类功能领域,如经济、政治、法律、宗教、家庭、科学和教育;

④功能分化伴随着不同沟通媒介应用的增加;

⑤进化过程中伴随着个人、角色、节目和价值之间的明显的分化;

⑥进化包括三种不同形式的分化:a. 部门化;b. 分层;c. 功能分化;

⑦进化性分化提高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它与环境的关系。

卢曼认为社会系统的进化机制与生物进化的机制是功能等价的。这些机制形成了社会系统结构的变异,选择那些促进系统适应性的变异,以及稳定这些具有适应性的结构。

社会文化系统进化的性状表现在三个方面:a. 变异;b. 选择;c. 稳定化。

7. 涂尔干是如何在其社会观基础上确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层次的?

【答案】(1)涂尔干社会观的特点是社会唯实论和社会整体观。

①社会唯实论

涂尔干认为社会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尽管社会是由无数个人联合而形成的,但它本身是属于高于个人的相对独立的实体,具有超越个人的独特性质,这种独特性质无法在单个个人身上找到。社会的实体性仅仅指社会是一种相对个人来说处于更高层次上并具有特殊性质的客观存在。

②社会整体观

与社会唯实论有着密切联系的是社会整体观。涂尔干继承了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思想,认为社会就其实质来说也是这样的一种整体:其个体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作用的性质不能简单地由个体特征加以解释。由于社会具有实体性和整体性,因此社会与组成社会的个体处于两个不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