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鲁东大学专业综合之新编教育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劳动力价值

【答案】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③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中,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比重在增大。

2. 管理现代化

【答案】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是以现代管理意识为指导,以现代组织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为载体,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实现信息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3. 教师聘任制度

【答案】教师聘任制度是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制度。其特点是任职条件因需要而定,聘任双方均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双向选择,地位平等,任职期限固定,任务与酬金明确,聘任期满后根据本人表现、工作能力、单位工作岗位需要,决定去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其基本内容包括:①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和科研上作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师职务岗位,并规定其明确的职责:②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各级教师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 ③由学校校长在具有相应教师任职资格的教师中择优聘任; ④学校和教师双方遵循地位平等的原则,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幼教师职务有一定的任期,教师在任职期间,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

二、简答题

4. 教育规划的含义及特征。

【答案】教育规划是指国家或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就有关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规模、速度及实现的步骤、措施等所拟定的较全面、长远的计划。其主要内容和特征如下:

(1)教育规划的主要内容

教育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奋斗目标。包括各级各类教育的在学人数、层次、专业结构及学校的数量、规模、布局等。

②保证措施。为达到目标所需的教师、校舍、教学设备的数量和质量。

③投资预算。实现奋斗目标和保证措施所必须提供的经费数量、来源及分配使用方案。

④实施计划。包括年度发展速度,工作指标、方法、程序和步骤等。

(2)教育规划的特征

教育规划的特征卞要有以下两个:

①粗略性:即教育规划并不具体确定有关的工作步骤和实施措施及具体工作时间表,而只是粗略规定各有关的发展指标,是对较大范围、较大规模以及较长时间内教育发展的总方向、大口标、主要实施措施及重大措施的设想。

②综合性:制定教育规划应以全社会及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为出发点。从教育行政管理上讲,为了加强教育事业的宏观调控,不但要制定好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又要制定出单项的教育计划。

5. 什么是教育政策,教育政策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答案】(1)教育政策的含义

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种类型,是指为了解决教育领域所产生的公共问题,政党、立法机构、政府等所制定的教育方针、行动纲领、教育法规、条令条例等多种行为规范和活动过程的总称,是对教育土作的目的、策略和途径的总体规定。教育政策的实质是对全社会内的教育资源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

(2)教育政策过程的环节

①教育问题的感知

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而教育却不能及时满足社会和人发展的新需求; 第二,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教育的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偏差或障碍,以至于影响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社会发展,这时,教育问题就会被社会公众所感知,人们就会提出解决教育问题的要求。

②教育政策问题的确认与议程建立

教育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解决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但只有那些比较紧迫的或可能造成长期负面影响的教育问题才能进入政党、政府议事日程成为教育政策问题。这时,政党和政府才会动用行政资源、学术研究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研究政策问题的成因、范围和可能的影响,开始寻找解决教育政策问题的途径。

③提出和评估备选方案

在界定教育政策问题基础上,政党和政府会就教育政策问题的解决,设定政策目标,提出多种行动方案,一般教育政策研究者也会对解决教育政策问题提出特定的解决方案。到底选择哪种方案在当前的情境下才是最优的,需要对各种备选的教育政策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价,在评价时需要考虑到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发展现实,也要考虑到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教育政策方案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政策结果的预测、方案的可行性、造成的社会成本与收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④教育政策选择与政策合法化

在政策评估的基础上,教育政策制定部门将从备选方案中进行优化选择。通常,被选择的政策方案就将进入到立法机构、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经过审议后,形成政策草案,并公之于众,征求各种教育政策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方案。一个相对完善的政策方案要想成为一个真正能够得到执行的有权威性的政策,还必须经过政策方案的合法化环节。这一环节包括教育政策议案的审查、通过与批准、签署和颁布等多个阶段。教育政策方案的选择和合法化过程体现了教育决策的民主化、法制化,也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体现。

⑤教育政策实施

教育政策实施是将教育政策所规定的目标和内容具体化的过程,在教育政策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也被称为教育政策过程的一个中介性环节。为了保障教育政策的顺利实施,首先要进行广泛的政策宣传; 同时,还必须配备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政策的执行,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将政策分解实施,并建立起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评估、监督和奖惩制度。

⑥教育政策评估

教育政策评估是根据教育政策目标,通过一定的程序,对教育政策实施的效果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这实际上是一个教育政策信息反馈的过程。教育政策评估的形式从机构划分,可以包括政府内部的评估和政府外部的评估; 从时间先后划分,可以分为事前评估、实施过程评估和事后评估三个阶段。教育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和适当性的基本途径,教育政策评估形式的多样性和评估信息来源的多元性决定了教育政策评估是一个多元的复杂过程,也体现了教育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

⑦教育政策的调整、终结与废止

通过教育政策评估,需要对教育政策所设定的目标、采取的政策措施、行政组织及其行为进行修正和调整; 对于那些不合时宜的或无效的教育政策措施应予以废止; 对于己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的政策,则可以予以终结。教育政策终结的形式主要包括废止、以新政策替代旧政策、政策合并和缩减等方式。旧的教育政策终结之后,伴随着新的教育问题,又会出台新的教育政策,从而使教育政策周期不断循环。

上述七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内容也会因为国家的宏观政策环境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向而有所差异,但是基本上涵盖了教育政策过程的基本方面,也为人们了解教育政策过程的运行机制提供了一种参考性的视角。

6. 如何理解当代校长的角色? 你认为学者担当校长的利弊何在?

【答案】(1)当代校长的角色

①校长的角色与教育产品的属性有直接关系。教育产品的公共性程度随着时代的变化、管理理念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从而导致校长角色的变化。

②在当代市场经济背景下,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逐渐被认可,市场元素介入,使得加强学校自主管理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校长就成为具有一定管理自主权的学校管理者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