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之农业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是什么? 试比较东西方生态农业的异同。
【答案】(1)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的内涵
生态农业就是从系统的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以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2)东、西方一生态农业的比较
①生态农业的内涵与外延不同
a. 产生基础
西方生态农业是在现代农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效益下降的背景下,作为一种替代农业模式而产生的; 中国生态农业是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之优点,利用生物和自然协调发展起来的农业新模式。
b. 农化产品使用
西方生态农业排斥使用农化产品; 中国生态农业不反对化肥、农药的使用,而是强调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高效率地投入,并重视环境生态工程建设,重视农田生态工程与技术以及信息方面的投入,具有中国传统农业中使有机肥投入和技术密集相结合的特征。
c. 范围
西方生态农业仅仅限于种植业和农场规模; 中国生态农业立足于全部国土,对整个农业系统进行改造。
d. 出发点
西方生态农业从环境和资源保护出发; 中国生态农业从效益出发,己从村级规模向乡、县级规模发展。
②生态农业的模式与追求目标不同
a. 目标多样性
西方生态农业是单一的环境保护型的生态农业模式,组成简单; 中国生态农业目标多种多样。 b. 应用领域
西方生态农业是仅以作物生产系统结合小规模饲养动物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 中国生态农业提倡多维开发,使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极转化。
c. 目标
西方生态农业追求的目标是生产无污染的生态食品; 中国生态农业追求的目标不仅限于产品质量与生态环境保护,还重视产品的产量,并要求与农民脱贫致富目标相结合,实现经济发展与
环境保护并重。
③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不同
a. 理论基础
西方生态农业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中国生态农业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建立了完整的理论基础。
b. 技术体系
西方生态农业缺乏技术系统:中国生态农业总结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技术,并重视挖掘传统农业技术。
2. 农村十地承包经营权、承包经营主体的含义是什么? 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答案】(1)土地承包经营主体
①土地承包方土地承包方有两类: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外的经营主体。
②土地发包方
a.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发包方
按照谁所有谁发包的原则,应当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发包。即使由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代为发包的,并不改变所有权关系。
b. 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的发包方
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由使用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发包。
(2)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①发包方享受的权利
发包方享受的权利包括:发包农村土地的权利; 监督承包方的权利; 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行为的权利: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②发包方承担的义务
发包方承担的义务有: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 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依照承包合同约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 执行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③承包方享受的权利
承包方享受的权利有:对承包地的使用权; 对承包地收益的获取权; 生产经营自主权和产品处置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 补偿权;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④承包方承担的义务
承包方承担的义务有: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 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3. 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答案】(1)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过加工,或经过初加工的安全、优质、面向大众消费的食用农产品。
(2)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有以下特点:
①发展绿色食品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绿色食品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按照标准生产、加工、并对产品实施“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③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
④对产品依法实行统一标志与专门管理。
(3)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指生产环境未受污染,生产活动有利于建立和恢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原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既不使用农药、化肥及生长激素类化学合成物质,也不采用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也不采用其他不符合有机农业原则的技术与材料,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可供饮食的、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标准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
4. 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答案】(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
①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
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①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业剩余的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传统农业的改造和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剩余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且农业还是工业品的市场。
②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完全能够依靠自身的积累而得到更快的发展。而农业由于自身的上述特性使得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比较优势逐步丧失,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就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