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之农业经济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分析农产品交易的市场环境条件、主客体特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影响。

【答案】(1)农产品交易的市场环境条件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①农产品交易的市场设施条件

硬件设施越完备,交易越顺畅,农业龙头企业越容易在市场上购买到所需要的农产品。

②农产品交易的法律法规条件

法律法规越完善,交易越顺畅,交易成本越低。要达到这些法律的要求,仅靠市场交易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经营组织形式的创新。

③农产品交易的其他环境条件

a.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

加入WTO 后,企业及其战略在农业国际竞争当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农户必须通过某种形式的企业连接,提高组织化程度。

b. 国家对农业实行的保护政策,特别是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实行的扶持政策

如果一个国家实施一系列的“绿箱”农业政策,就有利于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

c. 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农产品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水平提高以后,可能使农产品的差异性增大,使企业运用新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更深更精的加工成为可能。

(2)农产品交易的主客体特性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①农产品特性农产品的生产属性、自然属性、质量属性和消费特性等对交易特性有非常大的影响。农产品特性通过影响农产品的交易特性进而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a. 农产品的生产属性

农产品的生产属性主要指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生产投入品要求的高低以及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短。

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生产投入品要求较高的农产品,在交易过程中的资产专用性提高,需要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农产品生产周期越长,不确定性越大,可采用合同制或一体化经营等组织形式。

b. 农产品的自然属性主要指农产品体积的大小、易腐性和易损性。

如果农产品的体积很大,则运输成本增加,销售半径缩小,销售的不确定性扩大; 如果农产品容易腐烂变质,那么就需要及时销售和处理,就需要在加工、包装、储藏和运输过程中投入专门的设施和技术,这样就会出现较高的交易频率、质量的不确定性和资产的专用性。

c. 农产品的质量属性是指其质量的可考核程度。

农产品质量具有经验品和信仟品的特性,市场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失灵。

d. 农产品的消费属性主要指农产品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

用途比较单一的农产品,如果没有稳定的交易关系,农户就会面临很大的交易风险。

②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特征

a. 农户的经营特征

农户的经营特征主要表现为农户的经营规模、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专业化的经营大户更倾向于和农业龙头企业结成某种更为紧密的关系。

b. 农业龙头企业的特征

农业龙头企业的经营特征主要指经营目标、经营规模、经营产品、产权结构等。

股份制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按股分红; 合作社的经营目标具有双重性,即对外追求盈利性,对内要为社员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利润按交易额所占比例分配为主。

经营规模大的企业有更多的专用性资产投资,可能拥有更高的品牌价值,信用程度较高。

2. 发达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行模式和特点有哪些? 你认为有哪些做法植得中国借鉴?

【答案】(1)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行模式和特点

①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

a. 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明显的公益性;

b. 有完善健全的批发市场法律法规作保障;

c. 拍卖是批发市场最重要的交易方式;

d. 加强对进入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质量等级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等级的措施包括:实行分等分级,建立农产品追溯制度; 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 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②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模式

a. 政府不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开设,市场多由企业或私人投资兴建;

b.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派出人员对批发市场进行管理;

c. 场内交易以大批发商为主。

③以荷兰、比利时为代表的欧盟模式

a. 进行全国性的联合拍卖;

b. 市场由农民或种植公司联合开办。

(2)借鉴:

(1)中国与日本、韩国的农业生产具有相似性,都是小规模分散进行,面临着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为解决农产品流通难的问题,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政府应该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高度重视。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借鉴韩国和日本的运行模式和特点包括:

①政府对批发市场进行统一规划、严格审批,中央和地方批发市场的开设者必须是政府或公共团体,市场建设用地由政府划拨或出资购买,并投资建设市场:

②政府要完善健全的批发市场法律法规,并根据农产品生产环境和流通环境的变化根据农产品生产环境和流通环境的变化作适当的修改;

③加强对进入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质量等级管理,我国批发市场均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产品质量等级和确保质量卫生安全。

(2)同时,中国地域广阔可以借鉴美国、加拿大实行农产品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3.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登博斯宣言》对可持续农业界定为: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并调整技术和机构改革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目前几代人和今后世世代代人需要。这种(农业、林业和渔业部门)持续发展能保护土地、水资源、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而且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能够被社会接受。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条件下,采用不会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不退化、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可接受的农业发展战略。

不造成环境退化是指希望人类与自然之间、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达到和谐相处,建立一种非对抗性、破坏性关系; 技术上运用适当是指生态经济系统的合理化并不主要依靠高新技术,而以最为适用、合理的技术为导向; 经济上可行是指要控制投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避免国家则政难以维持和农民难以承受的局面; 能够被社会接受则是指生态环境变化、技术革新所引起的社会震荡,应当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①经济持续性

经济持续性包括产量的持续性、农业经营的经济表现和可获利性,并与生态持续性紧密联系的。

②社会持续性

a. 社会持续性强调满足人类基本的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需求;

b. 持续农业的主要目标是持续不断地提供充足而可靠的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以满足社会需求;

c. 社会持续性概念一般都有公平的含义,包括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③生态持续性

生态持续性主要关注于生物、自然过程以及生态系统的永续生产力和功能。长期的生态持续性要求维护资源基础的质量,维护其生产能力,尤其是维持土地的产量。生态持续性要求保护自然条件,特别是保护农业自然条件、基因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4. 试分析国外现代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如何产生的? 发展现状如何?

【答案】(1)国外现代农产品期货市场产生过程

①远期交易时期一一解决季节性供求矛盾问题

19世纪30-40年代,芝加哥发展成为重要的谷物集散地。为了缓解农产品季节性供求矛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