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儿童心理学(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关键期
【答案】心理学家受到印刻概念的影响,提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或称敏感期)概念,指儿童在心理发展的某个时期对某些刺激最敏感,因而也是发展某些技能、能力的最佳时期。
二、简答题
2. 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答案】(1)遗传因素
①作用:遗传因素奠定幼儿个性化发展基础同时也制约幼儿发展速度
遗传因素的不同是造成个别差异的重要基础,它规定了每个儿童心理不同发展的可能性。每个儿童具有他自己的遗传特性,这种不同的遗传特性是儿童心理发展与活动的个别差异的基础。但是,遗传因素也制约幼儿发展速度,遗传规定了个体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或什么范围。没有正常的遗传素质就不可能有心理的正常发展。例如,许多智力落后的儿童,常常有遗传方面的缺陷。虽然遗传并不完全预定或决定个体心理行为发展,但是它从很大程度上制约幼儿发展速度。
②理论基础: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认为认知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遗传决定论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的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
(2)生理成熟
①作用: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学基础
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譬如,孩子没有学会坐、爬、站时,他就不会走路。儿童不是生下来就会说话的,需要在一定的生理发育成熟时,即1岁左右才开始说话。可以说,生理没有成熟就不会产生语言能力。
②理论基础: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
格塞尔从对“双胞胎爬梯实验”结论分析出“成熟和学习”两者支配幼儿心理发展。影响发展的机制是生理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3)遗传和生理成熟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都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都是动态的,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所起作用的大小不同。
(4)除了遗传和生理成熟之外,还有其他的其他影响因素:比如环境、幼儿主观能动性等都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3. 简述托马斯和切斯提出的各种婴儿气质类型的特点及其对儿童抚养的启示意义。
【答案】(1)托马斯和切斯提出婴儿气质类型的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和切斯进行长期的追踪研究,认为儿童早期存在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①活动性;②生理机能(饥饿、睡眠、排泄等)的规律性;③对新环境或人的接受的准备性:④适应变化的能力;⑤对声、光及其他感觉刺激的敏感性;⑥心境;⑦反应强度;⑧注意力的分散;⑨注意的广度和持久性。
根据儿童这九种特征的表现,托马斯等人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
①“容易型,大约占40%, 这些婴儿性情温和,有满足感,快乐,对新的经验(比如接触陌生人)非常开放并具有适应性,大体上表现出积极的倾向,有好奇心,生活习惯规律,能够忍受挫折和不适;
②“困难型”,大约占10%, 这些婴儿活跃,易怒,生活习惯没有规律,常常对生活常规的变化做出消极反应,对新的人和环境的适应较慢,并倾向于退缩,经常大声哭啼,遇到挫折时常常发脾气; ③“迟缓型”,大约占15%, 这些婴儿相对不太活跃,有点闷闷不乐,每天的生活有一点规律,对新的人和环境的适应较慢,反应也是消极的,但是相对温和,这些婴儿最终会适应新的事物、人或地方,只不过其方式是表现出安静的兴趣。
剰下35%的婴儿,则是以上几种类型的混合,并不符合某一种典型的气质类型。
(2)对儿童抚养的启示
婴儿气质对早期教养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不同气质类型的婴儿对早期教养的适应性和要求不尽相同。
①容易型婴儿对各种教养方式都容易适应,但也会导致一些行为问题的发生。如这些婴儿在早年容易接受并适应父母的期望和管教标准,并将它们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当他们走进幼儿园或同龄人的世界时,会发现新环境中的要求和规则与他们在家庭中习得的行为模式有所出入。如果这两种要求间的冲突十分严重,则婴儿会陷入进退两难、无所适从的境地,从而导致行为问题或发展障碍。
②困难型婴儿的父母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早期教养和亲子关系的问题。如果家长在教养孩子时不一致、没有耐心或经常性地斥责、惩罚孩子,那么这些孩子比其他类型的孩子就容易表现得更加烦躁、抵触、易怒和消沉。只有特别热情耐心、有爱心地对待这些孩子,全面考虑他们的气质特点,积极采取适合于其特点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方式,才能使这些孩子健康、良好地适应、发展。 ③迟缓型婴儿教养的关键,在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点去适应环境,顺其自然。如果给他们施加压力以催促其尽快地适应环境,则只会强化或诱导其本能的反应倾向一回避另外,需要鼓励他们去尝试新经验、适应新环境,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发展得更加积极、良好。
每个婴儿都是带着独一无二的气质来到这个世界,气质无好坏之分。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提供适合儿童发展的成长环境,给他们以成长的力量,帮助他们迎接成长的挑战。
三、论述题
4. 为什么说游戏是适合于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
【答案】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游戏,游戏不但是幼儿认识世界的手杖,观察生活的窗口,积累知识和经验的源泉,而且也是通过实际活动,积极探索周围世界的重要方式。
首先,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儿童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渴望参与成人的一些活动,可是又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游戏恰恰解决了这一矛盾。游戏作为儿童获得和表达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情境,为儿童提供了社会性发展的机会,可以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倾向,学会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而这是儿童同情心、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发展的基础。
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简单的翻版。儿童在游戏中既能利用假想情境自由地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如过家家、打针等),又不受真实生活中许多条件的限制(如体力、技能、工具等);既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又能真实再现和体验成人生活中的感受及人际关系,认识周围的各种事物。
此外,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它既不像劳动那样要求创造财富,又不像学习那样具有强制的义务性,因而深受儿童喜爱。
在游戏过程中,儿童既可以体验到开放、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又可以发展适应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幼儿不但练习各种基本动作,使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也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游戏还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