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乡村建设运动有哪些内容和理论?
【答案】(1)乡村建设运动的内容
①兴办教育,培养农村人才。
②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改良农业。
③流通金融。
④提倡合作组织,指导农民成立各种(运销)合作社。
⑤办理地方自治,期望还政于民,实行宪政。
⑥建立乡村公共卫生保健制度。
⑦移风易俗。
⑧引发学术研宂,推动农村社会学发展。
(2)乡村建设运动的理论
①晏阳初的“民族再造”思想
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最根本的是人的问题,主张在农村进行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根治中国贫穷落后的愚、贫、弱、私“四大病根”,以达到“民族再造”,强国救国的目的。
②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
1928年,梁漱溟在前人“村治”的基础上提出“乡治”的主张,随后提出“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念源自他的孔子哲学思想和对中国国情特殊性的认识。中国的问题是极严重的文化失调,其表现是社会构造的崩溃,以及政治上的无办法。社会是有机的,要为社会开生机,必须从根(乡村)上开,即重建一套组织系统,并使之与中国社会相配合。
2.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关于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两种不同意见:
(1)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的学科。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的观点,即把农村社会视作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
(2)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某一局部现象的学科
主张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某一社会现象的学者较多,彼此差别明显。这些国内外学者的主张,并不是纯粹研究某一种农村社会现象,不涉及其他,实际上仅表明其研究的侧重点与他人不同而己。
综合上述两类意见,一般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3. 如何解决我国农村当前的教育问题?
【答案】解决我国农村当前的教育问题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农村的教育教学要符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在课程设置和教育理念方面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必要的时候在农村中进行新课改,让学生学到能谋生、能致富的实用型知识与技能。
(2)增加农村教育的投入,増加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改善农村教育的教学设置,提高农村教育的教学质量。
(3)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发展问题,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长效机制,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状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措施,促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监护网络。
(4)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同时结合非政府组织兴办的“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等公益性事业的帮助,不仅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状态,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满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要求,促进农村地区教育的长足发展。
4. 如何理解农村文化中的大传统和小传统?
【答案】(1)“大传统”
“大传统”是指在一个社会里由上层的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通常是由思想家的深刻反思所产生的精英文化。
(2)“小传统”
“小传统”是指一般社会大众特别是乡民或俗民代表的生活文化。民间文化属于“小传统”并不是经过文人的“雕琢”而成的文化,因而带有质朴和粗犷的性质。
(3)大小传统的关系
①在中国农村社会,大小传统的分野一直存在。大传统的上层士绅文化着重于形式的表达,习惯于优雅的言辞,趋向于哲理的思维,并且关照于社会秩序伦理关系上面;而小传统的民间文化则不善于形式的表达与哲理思维,大都以日常生活的所需为范畴而出发,因此是现实而功利,直接而质朴的。
②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关系也并非判然两分,而是相互影响的。特别是中国古代社会,士绅阶层往往乐于居于乡村,使得大传统与小传统、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之间存在许多的互动和交流,对于形成中国社会的农村文化影响甚大。
二、论述题
5. 民国时期的农村卫生事业有什么实践和成绩?
【答案】乡村建设运动的领导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中国农村卫生教育和公共卫生基础建设工作进行了开创性的实验,并有所成就。
(1)民国时期农村卫生事业的实践包括两个方面:
①定县的农村卫生教育实验;
②邹平县的农村卫生教育实验。
(2)民国时期农村卫生事业所取得的成绩:
①定县的农村卫生教育实验取得如下几点成绩:
a. 疾病的预防。在贫穷不堪的农村开展卫生教育,关键应放到“不花钱”的预防工作上。
b. 注重妇婴卫生,提倡节制生育。推行现代科学助产方法,在摸索中培养接生人员,逐步推动新式接生。
c. 保健制度的创建。平教会在1934年创建、完善了中国第一个以县域为单位的农村卫生制度一一三级保健制度:村设保健员,联村设保健所,县设保健院。
②邹平县的农村卫生教育实验取得的成绩如下:
a. 实施了建设乡村卫生三级网络,即以医院为中心,以乡学村学为主,建立了三级行政机构:县设医院,乡设卫生所,村设卫生室。
b. 重视妇婴保健人员的培训和农村预防免疫工作。
乡村建设运动的农民卫生教育实验以农民健康为本, 深入民间进行的农民卫生教育实验为其后的农村卫生工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值得肯定与珍惜。
6. 新农村文明建设有哪些规划?
【答案】作为新农村文明建设中重要一环的文化建设,国家制定了以下规划;
(1)总体目标
①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②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调控,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克服愚昧、落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2)具体目标
①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周。
②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现有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③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
④文化产业较快发展,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⑤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文化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