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青少年的思维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具体体现在哪些思维形式上?

【答案】(1)青少年的思维发展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少年期

个体的形象思维趋于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因此,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优势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

②青年早期

个体的形象思维已完全发展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进入了成熟期。到高中二年级时,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因此,逻辑思维的发展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重点。

高中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较为稳定而匀速,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则比较迅速。在此阶段,其形式逻辑思维获得了相当完善的发展,在思维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低于形式逻辑思维,两者的发展相辅相成,使得青少年的思维水平更高、更成熟、更完善。

(2)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种思维形式上

①青少年逻辑思维的发展包括:

a. 在少年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

b. 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

形式逻辑思维是个体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初级形式。青少年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概念、推理和逻辑法则的运用能力这三个方面的发展特点上。

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

辩证逻辑思维是个体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高级形式。辩证逻辑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辩证法,是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辩证法所进行的思维。在高中生的思维过程中,抽象与具体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统一。

②青少年思维监控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増长,青少年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不断地反思,即青少年思维活动中的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逐渐明显化。思维监控是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思维过程中将思维个体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定向、控制、调节的能力。思维监控的发展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其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一个标志。

③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如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等。

2. 如何理解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

【答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

(1)小学儿童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小学儿童道德认识表现出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发展的趋势。在道德认识的理解上,小学儿童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但具体性较大,概括性较差。在道德品质的判断上,小学儿童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但常常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儿童的道德判断从简单依附于社会的、他人的规则,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所制约。

(2)小学儿童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在品德发展上,认识与行为、言与行基本上是协调的、相称的。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出现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

(3)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

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是小学儿童的道德知识系统化及相应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表现形式,也是小学儿童出现协调的外部和内部动机的标志。

所谓自觉纪律,就是一种出自内心要求的纪律,是在儿童对于纪律认识和自觉要求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依靠外力强制的纪律,因此,自觉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纪律行为从外部的教育要求转为儿童内心需要的过程。

3. 请阐述你对发展心理学研宄的特殊性的认识。

【答案】发展心理学是专门研宄个体心理如何随着个体年龄的増长而发展变化的,这就决定了其研宄具有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是一个特殊的自变量

,但它是一个不可以在发展心理学研宄中,年龄通常被视为一个特殊的自变量(即独立变量)

进行人为操纵的变量,因而只有通过相关方法加以改变、操作。正由于此,发展研宄在得出结论时,不能将因变量的变化完全归于年龄。即使对年龄变量本身,也要作全面分析。因为发展心理学研宄的年龄变量有历法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被试自己或他人知觉的年龄等多种变量。

(2)研宄对象的年龄跨度大

发展心理学研宄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它的研宄对象的年龄跨度很大,从新生儿到老年,都是发展心理学的研宄对象。由于年龄的差距,在研宄方法学上和具体研宄方法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不同方法的年龄适应性。

(3)发展心理学的研宄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种主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能造成事先不能预期的无关变量的产生,使研宄

的问题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研宄的科学性。同时,发展心理学的研宄对象都是有思想、情感、意志及特殊的气质、性格和学习能力的个体,心理发展研宄者不仅要从科学的角度考虑,而

且还从道德、伦理以及人道的角度考虑,由此必然造成对研宄对象不能严密控制或操纵的特殊性。

4. 现在有的父母让很小的孩子参加许多学习班(比如:书法、舞蹈、乐器等),请你根据格赛尔的“成熟一学习”说对这一现象进行评价。

【答案】(1)格赛尔的“成熟一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儿童心理和动作的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展开的过程,是由机体成熟所决定的。格赛尔的理论核心是“成熟一学习”说,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即成熟与学习,并认为成熟更为重要。他曾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选取了一对双生子T 和C 参加实验,他安排T 从出生后的第48周起每曰进行10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6周;在此期间C 不做爬梯训练,从53周起C 开始爬梯训练,每日10分钟。结果发现C 只接受了2周的训练,在爬梯的各种动作指标上就达到了T 的水平。他由此得出结论,在儿童尚不成熟时,学习的效用很小,只有当儿童内在的条件准备好后,学习才能起作用。

(2)对学习班的评价

为了发展早期儿童的动作,鼓励和实行有计划的动作训练是很重要的。但是也要注意,训练的作用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动作发展还决定于个体生长发育的情况。在个体还没有成熟或准备不好的时候,就去对他进行各种训练会产生欲速则不达的效果。儿童的大量时间被这些训练占用,却得不到很好的效果,还给儿童增加了巨大的压力。根据儿童发展的特征,儿童在很小的时候进行各种游戏对儿童的智力和社会发展会带来重要的影响,这方面的时间却被没有效果的学习班所侵占,非常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说,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但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我们应该遵从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5.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其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表现如下:

(1)自我意识高涨

自我意识高涨的突出表现包括:

①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日趋丰富,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校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

②青少年个性上出现主观偏执性。一方面,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

到了青少年中晚期,个体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2)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或自我形象)主要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的连续性、同一性的认识,青少年的自我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