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贵州民族大学外国社会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分工

【答案】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杜尔克姆认为,社会分工是对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社会团结的最大影响因素。造成社会分工的原因主要是在同一空间内人口的增长,使得人口密度增加,人们精神和活动方面的互动频率加大,这就必然导致生存竞争的激化。社会分工至少产生了两方面的社会后果:①为个人意识和个性的发展造成了空隙,削弱了集体意识; ②造成了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正是这两方面的后果为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化提供了条件。

2. 社会学方法论原则

【答案】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实看作“事物”,即客观性原则一书中,杜尔克姆集中论述了社会学方法论的一些基本原则:①必须把社会事一把社会事实看成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物:②社会事实能够而且只能用其他社会事实加以解释,及解释性原则研究社会必须禁绝任何形式的还原论; ③不能把社会事实的起因与它所发挥的功能混为一谈,即分析性原则一一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构成了社会学的两个不同但又必要的研究方法。

3. 整合与冲突

【答案】(1)整合。

布劳通过阐述权力向权威的转化过程来说明权力结构在群体中所起的整合作用。

a. 在布劳的交换理论中,权力被定义为个人或群体不顾他人反抗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能力,显然,权力以强制性为其显著特征。而权威则是指群体中的一种合法性的,即合乎群体规范的权力,它的实施无须借助强制。

b. 资源地位的不平衡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下述情形:资源地位较低的人发现用依从换来的好处大于拒绝交换所带来的损失,而资源地位较高的人也认为自己提供的资源与换取的依从至少是价值相当的,因此遵循互惠和公平规范,群体中形成了对权力结构的集体赞同,从而确立了权力结构的合法性。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领导者遵守群体规范,他就无须使用强制手段,其下属之间便会形成相互制约的社会控制。因此,对权力情景的共同定义和集体规范是形成合法权威的基础。

c. 布劳认为,在己经形成权力结构的正式组织中,个人的权力已经不再直接与其拥有的资源相联系,而是直接取决于他在组织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尽管如此,组织的权力结构的产生最终还要由交换过程来说明。

d. 合法权威的确立,改变了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群体成员不用再为每次具体的交往讨

价还价,从而减少了分歧和争执,提高了效率; 同时,每个成员已经被安置在固定地位上,只需按照自己地位的角色要求行事,就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而无须通过自我显示来争取更为有利的交换地位,从而减少了竞争和摩擦。群体内部互动关系中内耗的减少以及强制性手段的废弃都使组织达到某种程度的稳定、平衡,促进了群体整合。

(2)冲突。

在说明权威结构产生的方式和过程时,布劳井没有忽略相反的冲突倾向,他阐述了社会结构为什么会成为冲突和变迁的根源。

在正式组织中,尽管可以发展出对权力的集体赞同,形成合法权威,但也存在着对立和冲突的可能。常见的}h}况是:或者群体内部的报酬结构发生了变化,不再符合群体成员的报酬期待; 或者群体成员报酬期待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报酬结构已经不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不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会使得某些参与交换的成员感到对方没有履行互惠义务,自己在交往中付出的代价多于获得的报酬,由此而产生了被剥夺意识。

其结果是瓦解了合法权威赖以存在的集体赞同和统一规范,削弱了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控制,使权威蜕变为强制性权力,从而导致巨下级之间的对立。如果下级成员接触机会较多,就有可能形成某种共同意识,使个人不满或对立发展为集体性敌对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下级对上级命令的反应或者是消极抵制,或者是采取报复性行动。群体内部互动关系性质也由基本平衡转变为暗中的或公开的冲突。解决冲突的办法一是在原有结构内部进行调整,替换那些没有提供报酬或提供了不公平报酬的领导者,如果这样做还不解决问题,就只能推翻现存的权力结构,代之以新的权力结构。当然,新的权力结构还会继续重复向合法性权威的转化过程。

总之,布劳把合法性权威的形成过程与群体内部对抗力量的出现当作推动群体运动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两个因素此消彼长、相互影响,促使群体运动过程中出现整合与冲突交互替代的辩证特点。

4. 社会整体观

【答案】社会就其实质来说也是这样的一种整体:其个体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作用的性质不能简单地由个体特征加以解释。如果社会个体之间毫无联系,缺少将他们结合起来的力量和结构,那么社会将不复存在。由于社会具有实体性和整体性,因此社会与组成社会的个体处于两个不同层次,这两个层次上发生的现象服从于不同的规律,需要用不同学科对它们分别进行研究。

5. 有机团结

【答案】有机团结,是一种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社会联结纽带。人们可以从现代社会中的丁业化城市中找到这种团结的典型形式。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社会团结类型。

6. 参照群体

【答案】参照群体,是指作为参照对象的群体。参照群体并非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

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员用做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参照群体般是与所属群体同类的群体,但是,有时候参照群体并非与所属群体同类。根据成员的不同参照需要,会形成不同的参照群体。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不同时期有可能发生变化。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产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7. 潜功能

【答案】潜功能是指没有被预料也没有被认识的客观后果。默顿将各种可观察后果区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这一区别与他所坚持的动机与后果的区别相联系。默顿指出,过去的研究重点集中于显功能分析,这种对潜功能的忽视损害了功能分析方法。他列举了许多经验研究中发现的实例说明潜功能的存在以及对之进行分析的重要性,并开列了研究潜功能的五点方案,即回答下面五个问题:①潜功能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是否依参与者的意识而改变其作用方式? ②对参与者来说,功能潜在性意味着什么? 参与者所不了解的是机制还是后果? ③为什么参与者不了解这一后果? ④潜功能是对谁而言的? 是部分参与者还是全体参与者? ⑤我们所分析的是哪一个后果? 是直接后果还是间接后果? 默顿认为,可以通过对这五个问题的回答推动潜功能分析的深化。他把潜功能分析列为功能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8. 单元行动

【答案】帕森斯提出了一种关于社会行动的概念构架,称为“手段一一目的”框架。用来说明这一框架的基本概念,帕森斯称为“单元行动”。

每一个单兀行动包括下列要素:①行动者:是指作为行动主体的个人; ②目的:行动者所要达到的未来目标; ③情景:是目标实现的环境因素,它又分为两个方面,行动的条件和手段,其中前者是行动者不能控制、难以改变的,而后者是可控制的:④规范限定:帕森斯认为这是一个复杂方面,但对行动过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思想、观念、行为取向等,这些都制约着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目标中手段的选择。

二、简答题

9. 社会学现代化理论的山来和早期表现有哪些?

【答案】所谓“现代化”,主要是指两方社会18世纪前后开始的经济、政治、技术和社会的急剧变革过程。因此,现代化理论所讲的“现代”,与我们通常所讲的“近代”、“现代”有一定的区别。

(1)现代化理论的兴起和发展

①“现代化”作为一种理论或思潮,成为世界性的口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变化的产物。战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两个全球性的问题:一是广大新兴独立民族国家的发展问题,二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持续增长问题,以及随后出现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新变化问题。特别是第一个问题,西方的许多社会科学家,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行综合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我们今天称之为“现代化理沦”的这一新兴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