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937金融学综合(含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投资学)之货币金融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利率风险结构(risk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答案】利率的风险结构是指期限相同债券或贷款在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规定等因素作用下各不相同的利率间的关系。债券的违约风险越大,它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就越小,因而债券发行者所应支付的利率就越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流动性越高的债券利率将越低;债券持有人真正关心的是税后的实际利率,因此,如果债券利息收入的税收待遇视债券的种类不同而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就必然要反映到税前利率上来。税率越高的债券,其税前利率也应该越高。
2. 总需求函数
【答案】总需求函数是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由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求函数。
3. 科斯定理
【答案】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科斯本人并未将科斯定理写成文字,科斯定理的提出是由其好友斯蒂格勒首先根据科斯于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这篇论文的内容概括出来的。其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该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西方学者认为,明确的财产权及其转让可以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以污染问题为例,科斯定理意味着,一旦所需条件均被满足,则污染者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就会趋于上升,直到与边际社会成本曲线完全重合,从而污染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将下降至社会最优产量水平。
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能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影响的问题了。
第 2 页,共 54 页 和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可以求得总需
4. 储蓄机构(thrift institutions)
【答案】储蓄机构是除商业银行之外的存款性金融机构。储蓄机构包括储蓄信贷协会、储蓄互助银行和信用社。
5. 分支机构(branches )
【答案】分支机构是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但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的经营单位。除美国之外,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普遍采取分支银行制的组织形式,商业银行可以视业务需要,申请在境内外设立分支机构。美国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进行严格的限制,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单元银行制。
6. 次级抵押贷款(subprime mortgages)
【答案】次级抵押贷款指的就是向信用记录较差的借款人发放的抵押贷款。
7. 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
【答案】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或“价格标价法”, 指以一定单位(1或100、100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 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帀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它是与间接标价法相对应的汇率标价方法。在此标价法之下, 汇率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单位外国货币的价格。汇率越高, 表示单位外币所能换取的本国货币越多, 表明外国货币的币值越高、本国货币的币值越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8. 操作手段(operating instrument)
【答案】操作手段是指对中央银行工具做出反应,并反映货币政策状态(宽松或者紧缩)的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美联储等中央银行可以选择的政策手段有两种类型:准备金总量(准
备金、非借入准备金、基础 货币和非借入基础货币)与利率(联邦基金利率和其他短期利率)。
二、简答题
9. 简述IS-LM 模型的内容和意义。
【答案】IS —LM 模型是说明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的模型。在图1中, 横轴代表国民收入(Y ), 纵轴代表利率(r )。IS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商品市场的均衡, 即I (投资)=S(储蓄)。LM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货币市场的均衡, 即L (货币需求)=M(货币供给)。IS 曲线与LM 曲线相交于E , 这时决定的国民收入与利率使得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这一模型包括了凯恩斯分析国民收入决定时所包括的4个变量:消费(或收入减消费的余额储蓄)、投资、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并用均衡分析的方法同时分析了这4个变量如何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
第 3 页,共 54 页
图1IS-LM 模型 图2财政政策的影响 图3货币政策的影响
根据这一模型可以说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影响。如图2表示, 当财政支出增加(即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从而总需求增加时, IS 曲线从收入从增加到利率从上升到
需求减少时, IS
曲线从就引起国民收入从向左移动到利率从这就引起国民收入从下降到向右移动到减少至这就引起国民图这反之, 当财政支出减少(即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 从而总利率从下降到向右下方移动到3表示, 当货币供给量增加(即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 LM 曲线从增加到反之, 当货币供给量减少(即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 LM 曲线从向左上方移动到这就引起国民收入从减少到利率从
上升到
在IS —LM 模型中,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收入和利率同时上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效果相反。同样,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利率下降, 收入增加;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效果相反。IS —LM 模型不仅可以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而且还可以用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
IS —LM 模型由英国经济学家J.R. 希克斯1937年在一篇题为《凯恩斯先生和“古典学派”:一种解释》的文章中提出, 后经美国经济学家A. 汉森等人发展。因此, 这一模型亦称“希克斯-汉森模型”。它高度概括了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被认为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标准解释, 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同时, 因为这一模型是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来表述凯恩斯主义, 所
20世纪60年代之后, 美国经济学家R.W. 克劳尔和瑞典经以又成为美国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基础。
济学家A. 莱荣霍夫德等人对这一模型提出了疑问, 并企图用非均衡理论来重新解释凯恩斯主义。
10.衡量一国外债规模的常用指标有哪几个?
【答案】外债是指一切本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契约性的、以外国货币或者本国货币为核算单位的、有偿义务的负债。衡量一国外债规模的常用指标有以下四个:
(1)偿债率
这是指当年中长期外债还本付息额加上短期外债付息额与当年货物和服务项下外汇收入之比,用以反映一个国家当年所能够承受的还本付息能力,警戒线为20%。突破20%这一警戒线,就有发生偿债危机的可能性。当然这一限度只能作为参考,超过这一警戒线并不一定就会发生债务危机,因为一国的偿债能力还取决于所借外债的种类、期限和出口贸易增长速度等重要因素,尤其取决于一国的总体经济实力。
(2)债务率
第 4 页,共 54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