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903地质学基础B[专业学位]之地球科学导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何谓水分循环? 它有何意义? 其原动力是什么?

【答案】(1)水分循环的概念

水分循环是海洋、陆地水和大气的水通过相变和运动进行大规模的交换过程。

(2)水循环意义

①水循环使水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

②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③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 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④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⑤水循环对土壤的优质产生影响。

(3)原动力

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易于转化的特性,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的能量。其中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强度不均匀是水循环形成的重要动力。

2. 地球科学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为什么要强调地球的整体系统观点?

【答案】(1)研究对象

地球科学以整体的地球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自地心至地球外层空间十分广阔的范围,是由固体地圈(包括岩石圈、地慢和地核)、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包括人类本身)组成的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即地球系统。

(2)研究内容

研究地球表层的地理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地球的物质成分、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几和演变历史,具有很高的综合性。

(3)研究任务

地球科学的根本任务,是正确认识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和自身发展规律,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有效防治自然灾害,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4)强调地球的整体系统观点的原因

①地球的整体系统观点

a. 地球系统科学强调地球的整体概念,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看成是具有有机联系的“地球系统”,把太阳和地心作为两个主要的自然驱动器,人类活动作为第三促动因素。

b. 发生在地球系统中的重大全球变化是在上述三个力的作用下,通过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地球系统科学同样反映了更高层次的学科间大跨度交叉渗透特征,是当代地球科学进入一个重大转折时期的标志。

②强调地球的整体系统观点的原因

a. 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基础,从而要求其能更深入精确地研究和提供地球系统各组成部分自身的规律性知识。

b. 人类己经认识到自然灾害不仅是地球大气圈内的物质运动因素所引起,很可能与海一气藕合作用引起的物质一能量交换作用,固体地球的地慢放热以及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等因素都有关系。所以要强调地球的整体系统观点以进行综合研究。

3. 怎样确定地球的密度?

【答案】将公式密度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作为计算地球密度的基本原理公式。

(1)地球的质量

①地球质量计算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和引力定律

量。

②地球半径

假定地球是一个圆球体,测算地球半径的几何学原理为:一段圆弧的长度与其对应的圆心角成比例。当圆心角以弧度为单位时,该比例的常数就等于圆的半径。

③地球质量

现代计算地球质量时,以旋转椭球作为地球模型,并考虑地球内部温度、压力的变化和物质分布不均等因素,结合动力学分析,得到地球的质量为

(2)地球密度

以计算得到的地球质量除以地球体积,算得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6g/cm。 3,地球质量应该是。式中m 是地表上一个受地心引力作用的物体的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即知道地球半径r 和引力常数f 可计算地球的质。

4. 陆地水指哪些水? 它们有何特征?

【答案】(1)陆地水的类型

陆地水主要以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和冰川等形式存在。

(2)陆地水的特征

①河流

河流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凹槽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然水道的地表流水。

a. 河流水系

河流水系是指河流沿途接纳众多支流,形成的复杂干支流网络系统。多数河流以海洋为最后归宿,另一些河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沼泽,或因渗漏、蒸发而消失于荒漠中。

b. 河流流域

河流流域是指河流和水系获得补给的陆地面积。实际上,就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河源和河口。

c. 河流分段

在河源与河口之间是河流的干流,一般可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各段在水情和河谷地貌上各有特色。

d. 河流总落差

河流总落差是指河源与河口的高度差,特定河段两端的高度差则是该河段的落差。

e. 河流水位

河流水位是指河流中某一绝对基准面或测站基准面上的水面高程。基准面是量算高程的起点(零点)。绝对基准面是以某一河口的平均海平面为零点的基准面。

f. 河川径流变化

随着四季变化,一年中河流的补给状况、水位、流量等也相应发生变化。根据一年内河流水情的变化,可分为若干个水情特征时期,如汛期、平水期、枯水期或冰冻期。

g. 河流的补给

河流的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一般把河流的补给分为雨水补给、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湖沼水补给几种类型。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由流域的气候条件决定的,同时也与下垫面的性质和结构有关。

②湖泊湖泊是陆地上面积较大的有水洼地,是湖盆、湖水和湖中物质相互作用的自然综合体。湖泊的水文特征:

a. 湖水运动形式包括混合、波浪、湖流和增减水等。湖流是指湖水沿一定方向的流动;

b. 湖水的水位变化与水量平衡。

第一,当湖水收入超过支出,水量成正平衡,水位就上升; 相反,若湖水支出超过收入,水量成负平衡,水位就会下降。

第二,湖水收支的季节差异使湖水水位发生相应的季节升降。融雪补给的湖泊,春季出现最高水位; 冰川补给的湖泊,夏季出现最高水位; 雨水补给的湖泊,雨季出现最高水位。

③沼泽

沼泽是地面长期处于过湿状态,或I 留着微弱流动的水,生长喜湿和喜水植物,并有泥炭积累的洼地。

a. 沼泽形成的条件

沼泽形成的有利条件是温湿或冷湿的气候,平坦或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形。可以因为江、河、湖、海的边缘或浅水部分淤塞演变而成。沼泽实际上是从水体或陆地演变过来的,即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