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922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问答题

1. 自然地理学的研咒对象是什么?

【答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1)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该“表层”是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在地理文献中称为“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或“地球表层”。

(2)自然地理学研究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

人类是干扰和控制自然地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类作用下,现代自然环境己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地区在天然环境背景下变为人为环境。人类活动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就受益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比较协调或和谐,一些自然资源就可得到不断更新;相反,资源就会受到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调,人类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2. 地貌的主要形成因素。

【答案】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地貌动力亦称营力,有内动力与外动力之分。前者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与地震。后者则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气候对区域外力及其组合具有决定性影响内外动力均与重力有关。岩石是地貌的物质基础。

(1)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地壳升降运动可在短距离、小范围内形成巨大的地表高度差异,不同高度地貌特征因而表现出垂直分异。

(2)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大多数地貌外动力都受气候因素的控制。气候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及地貌组合。①高纬和高山寒冷气候条件下,冰川冰缘作用为主要外动力。②温湿气候条件下地表径流丰富,流水作用为主导外动力,各种流水地貌类型普遍发育。③干旱气候条件下,风与间歇性洪流为主要外动力,相应的地貌类型包括风蚀残庄、风蚀洼地、各种沙氏、沙垅、洪积扇、洪积倾斜平原等。④山地气候与地貌均因高度而异。同一地区气候变迁和外动力组合发生变化,可以出现不同类型的气候地貌叠置的现象。

(3)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各种岩石因其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性质、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能力常表现出很大差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

相同。

(4)生物对地貌形成的影响: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使岩石发生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而影响地貌发育。穴居动物挖掘洞穴促使岩石破碎,是动物导致岩石机械风化的例证,而生物尤其是微生物在新陈代谢和遗体分解过程中析出的有机酸对岩石和矿物的腐蚀则是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的表现。生物也可以形成岩石,除生物遗体沉积形成生物岩外,生物的化学作用常促进某些化学物质,从而形成典型的生物地貌。

(5)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二是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3. 矿物的鉴定依据有哪些? 举例说服如何进行矿物的鉴定。

【答案】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矿物的鉴定依据有;

(1)形态

①矿物的单体形态

分为三种类型:一向延伸型,二向延展型,三向等长延伸型。

②矿物的集合体形态

粒状;片状、鳞片状、针状、纤维状、放射状;致密块状;晶簇;杏仁体和晶腺;结核和鲡状体;钟乳状、葡萄状、乳房状;土状体;被膜。

(2)光学性质

①颜色矿物吸引了白光中某种波长的色光后(黄、绿、红)所表现出来的互补色;对各种色光吸收均匀,即黑色或灰色;基本上都不吸收即白色。

②条痕

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它对于某些金属矿物具有重要的鉴定意义。如赤铁矿有赤红、铁黑或钢灰色,但其条痕则总为樱红色,比较稳定。透明矿物的条痕都是近白色,无鉴定意义。

③光泽

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根据反射能力强弱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脂肪光泽、珍珠光泽、丝绢光泽、土状光泽)。

④透明度

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指显微镜下,薄片(3hm 厚)的透光性。一般地,非金属矿物都是透明矿物,金属矿物为不透明矿物,有些金属矿物为半透明矿物。

(3)力学性质

①硬度(相对硬度)

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力(如刻画、压人、研磨等)侵入的能力。矿物学中最常用的是莫氏硬度,它是通过与具有标准硬度的矿物相互刻划比较而得出的。矿物的硬度与晶体结构中化学键型、原子间距、电价和原子配位等密切相关。

②解理

在外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分为:最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无解理)。

③断口

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的断开面叫做断口。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善程度互为消长的。

④弹性和挠性

矿物受力变形、作用力失去后又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矿物受力变形、作用力失去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挠性。

⑤脆性和延展性

矿物受力极易破碎,不能弯曲,称为脆性。矿物受力发生塑性变形,这种性质称为延展性。 (4)以石英为例进行矿物的鉴定

①首先通过石英的光学性质进行鉴定,纯净石英无色透明,含杂质者分别呈不同颜色,晶面具有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为油脂光泽。

②再通过力学性质进行鉴定,没有解理硬度较大

③再通过形态进行鉴定,发育单晶并形成晶簇,或为致密块状、粒状集合体。

4. 陆地水指哪些水? 它们有何特征?

【答案】(1)陆地水主要以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和冰川等形式存在,它占全球水量的

2.8%,而与人类社会生息相关的河流、淡水湖泊水仅占陆地总水量的约0.325%。

(2)不同形式的陆地水有不同的特征:

①河流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凹槽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然水道的通称。每一条河流都有河源和河口,河口指河流与海洋、湖泊、沼泽或另一条河流的交汇处,经常有泥沙堆积,有时分叉现象显著,在入海、湖处多形成三角洲。在河源与河口之间是河流的干流,一般可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河源与河口的高度差称为河流的总落差。河流的水量多少与流域面积大小和形状有直接关系。河流与人类生存和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②湖泊是陆地上面积较大的有水洼地,是湖盆、湖水和湖中物质相互作用的自然综合体。湖泊的水文特征指湖水的运动、水位变化和水量平衡。

③沼泽是指地面长期处于过湿状态,或滞留着微弱流动的水,生长喜湿和喜水植物,并有泥炭积累的洼地。沼泽实际上是从水体或陆地演变过来的,即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沼泽最明显的水文特征是其水体的流动非常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水每日流动只2~3m左右。径流极小是沼泽水文的另一特征。

④水库是由人工改造或修建水工建筑物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容积和用途的水量交换缓慢的水体。水库既是一个自然与经济综合体,功能多,可调节河川径流、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水库大都由拦河坝、输水溢洪道和库区组成,库区水位随着蓄水和放水运行而发生升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