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903地质学基础B[专业学位]地球科学导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流水在地貌发育中的作用如何?
【答案】地表流水分为坡面流水、沟谷流水和河流三大类,在地貌的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形成的薄层片流或细流,随地表起伏而流动,没有固定的流路,因呈面状而均匀地冲刷地表松散物质。如果植被稀疏、地表物质疏松、降水量多且强度大、坡面形态有利于加快径流流速和增多流水,坡面流水的侵蚀就强烈。坡面流水冲刷下来的物质或汇入沟谷与河流,是江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或在缓坡、坡麓和洼地堆积,成为坡积物。
(2)当坡面流水和细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自动汇集为线状集流,再进一步汇集成沟谷水流。沟谷流水比较集中,有较固定的流路,其侵蚀能力比坡面流水显著增强,是形成沟谷地貌的主要营力。
(3)沟谷进一步发展,或得到地下水补给,就形成有常流水的河谷,河谷中的常流水就是河流。沟谷流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线状的,表现为下蚀(下切)、旁蚀(侧蚀)与溯源侵蚀(向源侵蚀)二种。
①下蚀是指流水及其挟带的砂砾等对谷底的侵蚀,结果使谷底加深。
②旁蚀是对谷地两侧的侵蚀,结果是谷坡后退,谷底展宽。
③溯源侵蚀系指向源头的侵蚀,结果使谷地伸长。
下蚀、旁蚀和溯源侵蚀是同时进行、相互联系的,在塑造陆地地貌形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 试列举2~3种与地球科学研究内容有关的天文背景因素,说明跨学科交叉渗透的重要性。
【答案】与地球科学研究内容有关的天文背景因素举例如下:
(1)天文学与古生物学的交叉
人们现在普遍认同,生命的起源与宇宙大爆炸有关。宇宙大爆炸中所产生的物质为地球初始生命提供物质条件。古生物学家通过对于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也证实某些古生物化石的部分物质不是来自于地球。从而,更加坚定了人们对于宇宙大爆炸是生命起因的信心。
(2)天文学与古地理沉积学的交叉
天文学中表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引力作用会引起周期性的变化。而在古地理沉积学中,主要根据瓦尔特定律来分析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瓦尔特定律在局部的应用是不存在异议的,但就全球的沉积来说,是否会由于地球自转的改变而引起沉积的改变,是天文学与古地理学可以一起研究的问题。
3. 基岩和地质构造对地貌发育有何影响?
【答案】地壳运动形成具有一定产状和结构的岩石,它们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又称为基岩,对地貌发育有显著影响。
(1)影响地貌发育的主要岩石特性是抗蚀性,即抵抗风化作用和其他外力剥蚀作用的强度。抗蚀性是岩石其他性质的综合反映,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透水性、可溶性和岩石的结构、产状等。岩石的可溶性对抗蚀性有作用,也是影响地貌发育的主要特性。
(2)岩石的节理、片理和层理也直接影响到地貌发育。例如,柱状节理发育的玄武岩,常形成崖壁和石柱等地貌。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体,因受机械风化和流水沿垂直节理的冲刷侵蚀,使花岗岩山体表现为悬崖峭壁、群峰林立。
(3)岩石的可溶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尤其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可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松散堆积物也有不同的机械成分、化学性质和层理结构等,影响地貌的发育。
(4)岩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是在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其他地质条件下发生的。同样的岩石,其抗蚀性在干燥地区和湿润地区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例如石灰岩,在湿热地区经受强烈的喀斯特作用,但在干燥地区则往往有较强的抗蚀性。
(5)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地质构造对地貌发育也有很明显的影响,不同地质构造往往造成不同的地表形态,例如褶皱构造会形成背斜山、向斜谷或向斜山、背斜谷等。
4. 科学研究中需要区分定律(law )、学说(theory )和假说(hypothesis ),天文学研究中有何实例?
【答案】天文学研究中的实例如下:
(1)开普勒定律
开普勒根据他观测的数据,总结出三大定律,称为开普勒三大定律,这三大定律揭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2)日心说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宇宙的中心应该是太阳而不是地球。
(3)潮汐假说
康德所著《潮汐假说》中提出由于月球与地球的相互吸引而产生摩擦,尽管这种力微少,但这种力将使地球速度逐渐迟缓,最终,地球和整个太阳系都将走向毁灭。
5. 主要环境污染物及米源有哪些? 环境污染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1)当前主要的环境污染源
①生产性污染物
工业生产所形成的“三废”,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即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去,就可能造成污染。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的农药造成了农作物、畜产品及野生生物中农药残留,空气、水、土壤也可
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②生活性污染物
粪便、垃圾、污水等生活废弃物的处理不当,也是污染空气、水、土壤及孽生蚊蝇的重要原因。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大幅度上升,垃圾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使无害化处理增加了很大困难。粪便处理小当,也可造成某些疾病的传播。
③放射性污染物
对环境造成放射性的人为污染源,主要是核能工业排放的放射性废弃物,医用及工业、农业用放射源,以及核武器生产及试验所排放出来的废弃物和飘尘。
(2)环境污染物的特点
①环境污染一般都影响范围大、作用时间长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受到大气、水体等的稀释,一般浓度往往很低。
②污染物浓度虽低,但由于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它们不但可通过生物或理化作用发生转化、代谢、降解和富集,从而改变其原有的性状和浓度,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而且多种污染物可同时作用于人体,往往产生复杂的联合作用。
③环境污染发生容易,治理难度大
环境一旦被污染,要恢复原状,费力大,代价高,且效率低,甚至有重新污染的可能。
6. 为什么说近地气层大气的热源主要是地面? 近地气层温度有何变化规律?
【答案】(1)地面是近地气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的原因
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但近地气层略有差异。白昼,太阳照射地面,地面升温后,再把热量传递给附近空气,形成近地层空气温度高,上层空气温度低的现象,在太阳辐射最强的中午前后,地面温度可达50℃以上,而百叶箱内的气温一般只有30℃左右,则垂直温度梯度很大。夜间,太阳辐射消失,出现近地气层降温快于上层,近地气层内下层温度低于上层温度的逆温现象。
(2)近地气层温度变化规律
白昼下层温度高,上层温度低,形成空气密度上大下小,在垂直方向容易产生对流运动; 夜间相反,很难产生上下对流运动,容易形成风平浪静的局面。
7. 何谓洪水和枯水? 它们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影响?
【答案】(1)洪水
①洪水的概念
洪水是指短时间大量降水在河槽内形成的特大径流。洪水的来源主要有降雨量和水流量,洪水的形成与暴雨的特性、流域特性、河槽特性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系。
②洪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我国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
a. 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造成饥荒,而且还造成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