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887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评价赤字财政政策?

【答案】赤字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的用财政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经常性的政策,也就是经常地通过财政赤字来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

(1)赤字财政政策具有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就业,缓解经济危机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初期,西方的许多国家使用了赤字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赤字财政政策确实起到了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就业,缓解经济危机的作用。赤字财政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1929=1933年,发生了世界经济危机,为解释和解救危机,出现了赤字预算理论。其中,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和美国经济学家汉森的理论最具代表性。他们认为,财政收支平衡不是国家理财的原则,负债多少也不是衡量一国财政稳定的尺度。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陷入了长期萧条和危机,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国家为了促进就业和消除危机,应该积极进行经济干预,采用扩大国家预算支出的方式,举办公共工程,增加政府投资,增加军事订货,支付出口补贴等。国家在实行这些政策中难免会出现赤字,但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就业,从而增加国民收入,缓解或消除经济危机。

(2)赤字财政政策的过度使用可能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引发财政危机。

财政危机是指财政不能提供足够的财力致使国家机器的运转遭受严重损害的可能性,当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时,轻者导致财政入不敷出,重者引起财政危机和政府信用的丧失。赤字财政规模存在着一个具有客观性质的合理界限,如果赤字规模过大,会引发国家信用危机。

(3)赤字财政政策可能诱发通货膨胀。

赤字财政和价格水平的膨胀上升有着一定的关系。原因在于,赤字财政导致货币需求总量增加,而现存的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却没有以相应的比例增加,这必然要使经济产生一种通货膨胀缺口,引起价格水平提高。在财政赤字不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的情况下,赤字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有直接关系。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总需求的增长引起的。在开放型经济状况下,总需求由投资、消费、政府支出和出口构成,这四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都会影响总需求的变动。如果赤字不断增加,促使总需求增加,以至于总需求超过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产出水平,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4)实践证明,赤字财政政策并没有使二战后的国家真正消除危机,反而又引起不断的通货膨胀。20世纪70年代以后,就业不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的严重问题。

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存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力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答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社会的个人收入分配结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结构,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形式取决于所有制形式,有怎样的所有制形式,就有怎样的分配形式。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所要求的分配方式,而社会主义公有制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必须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还存在多种所有制的并存和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则要求与自身相适应的分配方式,这就决定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中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2)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多种经营方式要求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除了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具有不同经营方式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也存在多种经营方式。在这些不同的经营方式中,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职能和相互关系必然不同,从而他们获得收入的方式也就各异。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各种社会生产要素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而且社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主要由市场机制来实现,各种生产要素都要通过市场买卖,才能进入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因而各种生产要素必然要参与收益的分配,形成多种分配方式。

3. 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这种主体地位如何体现?

【答案】(1)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既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要求,也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①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社会化大生产以及作为其集中代表和体现的现代机器大工业,已经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中占据着主要地位,我国已经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因此,与这种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也就必然和应当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这同样是适应生产力状况和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然有利于推动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②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在经济上的本质特征和根本标志。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劳动者作为主人与生产资料直接相结合的方式,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所以,只有建立起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使之在所有制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真正建立起来。只有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③劳动者以生产资料主人的身份共同参与社会经济生活过程的要求

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在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决定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着劳动者之间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形成一种互助互利的合作关系,决定着生产成果按照符合劳动人民利益的原则进行分配。因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劳动者以生产资料主人的身份共同参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社会经济生活过程。

④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需要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

⑤保证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需要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内部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因此,必须始终坚持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2)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①必须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但要有数量上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这种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通过深化改革,使公有资产的组织结构和经济布局更为合理,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具有更多的活力和更好的经济效益,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出更强有力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②必须使国有经济掌握和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应当主要体现在它对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控制力上。

③必须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国城乡集体所有制经济。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我国现阶段农村生产关系的主体是集体所有制经济,而农民、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④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4. 我国科技发展为什么要坚持自主创新? 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案】(1)我国科技发展坚持自主创新的必要性:

①自主创新是突破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等国民经济重大瓶颈的必然战略选择

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就是要使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找到真正的切入点。这不但是我国科技发展路径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大突破。

②自主创新是破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命题选择

实践表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在发展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方面,必须强调国家意志。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关键技术,提升关键产业水平,应当成为新时期我国技术进步的基本立足点。

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