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海事大学X16国际贸易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改善贸易条件论
【答案】改善贸易条件论是一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该理论认为:用増加关税等贸易保护的手段限制进口、减少需求可以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于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与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的比率,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降低可以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即同样数量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从而使整个国家获利。以改善贸易条件为依据进行贸易保护的最终目的是想从中获利,而获利的手段则是迫使别国降价,从别人的口袋里捞出一部分钱来充为己有,这种做法被称为“以邻为壑”。
2. 特惠贸易协定
【答案】特惠贸易协定是指参加协定的成员国之间在进行贸易时互相提供比与非成员国进行贸易时更低的贸易壁垒。这是经济一体化最松散的形式。特惠贸易协定最好的例子是由英联邦及其成员国以及大英帝国以前的一些成员国建立于1932年的英联邦优惠计划。特惠贸易协定的成员国之间只是提供关税减让的优惠,还有一定程度的关税存在。
3. 贸易顺差
【答案】贸易顺差又称对外贸易出超,是指一国(地区)在一个报告期(通常为一年、半年或一季)内,出口商品的总值大于进口商品总值的差额,海关统计中称“出超”。贸易顺差反映该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
4. 并购
【答案】并购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的总称,前者是指在竞争中占优势的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全部财产,合并组成一家企业的行为;后者则指一家企业通过公开收购另一家企业一定数量的股份而获取该企业控制权和经营权的行为。
5. 服务贸易
【答案】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是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服务贸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服务贸易是指一国以提供直接服务活动形式满足另一国某种需要以取得报酬的活动。广义的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劳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服务贸易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广义的。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
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服务贸易有四种提供方式:①跨境交付;②境外消费;③商业存在;④自然人流动。
6. 跨国公司
【答案】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拥有矿山、工厂、销售机构或其他资产,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它可以由一个国家的企业独立创办,也可以由两个或多个国家企业合资、合作经营,或控制当地的企业使其成为子公司。
7. 贸易条件
【答案】
贸易条件
际市场价格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如果的比率上升,意味着每单位出口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称之为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为贸易条件恶化。为了衡量贸易条件的变化,世界银行建立了贸易条件指数,用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的比来衡量。如果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上升得比进口商品价格指数要快,贸易条件指数就上升,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恶化。
8. 制造品贸易
【答案】制造品贸易是指对原材料进行生产或加工,使其价值增值,最后将产品用于买卖的一种贸易方式。
是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
二、思考题
9. 国际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对于移民自身来说,移民成本主要有哪些?
【答案】对于移民自身来说移民成本主要分为经济方面和心理方面。
(1)经济方面的移民成本
经济方面的移民成本主要有:①丧失某些已经积累起来的社会福利,如政府养老金和社会保险;②放弃国内的各种工作机会;③可能要上缴的“移民税”及与办移民手续有关的其它费用;④在本币不可兑换的情况下,移民还会遇到换汇问题甚至一时无法使用在国内的资金;⑤在国外安顿的各种花费。
(2)心理方面的移民成本
心理方面的移民成本主要有:①语言的障碍;②文化的差异;③种族的歧视;④离乡的痛苦;⑤生活方式的适应。
10.比较鼓励出口的三种政策(出口补贴、出口行业的生产补贴和出口行业的价格支持)对本国市场价格、生产量、消费量、出口量、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政府支出及整个社会福利的影响。
【答案】出口补贴、出口行业的生产补贴和出口行业的价格支持这三种出口鼓励政策,比较如下表:
11.什么是决定一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请对中国的出口结构和进口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答案】(1)一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
①从供给角度来看,一国的比较优势、资源和发展阶段是决定该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
②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一国主要贸易国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也会产生影响。
(2)中国的出口结构的变化
1978年以来,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中国的外贸出口结构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扭曲状态逐渐向符合充分发挥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
②中国外贸出口结构伴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变而改善和提高。
总之,中国外贸出口的产品结构经历了由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过程,并且已经出现由劳动密集型产品继续向资本密集型产品过度的变化趋势。
(3)中国的进口结构的变化
在进口结构方面,主要的变化是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是主要的进口品,并且保持持续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比重在80年代和90年代,基本没有变化。
(4)预测中国的出口结构和进口结构未来的发展方向。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要素禀赋的提高,中国的比较优势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国家,中国会增加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和对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