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邮电大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进口替代型增长

【答案】进口替代型增长是指国内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工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得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增加,一部分原来进口的被国内的产品替代了。

进口替代型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进口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主要资源(生产要素)的增加。进口替代型増长对经济的影响是:

(1)如果一国是贸易小国,该国的生产贸易变动不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改变,贸易条件不变。进口替代型增长会使国内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增加,出口产品的生产下降,总贸易量减少。

(2)如果一国是贸易大国,该国的生产贸易变动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进口替代型增长会使该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2. 多边协议

【答案】多边协议又称一揽子协议,是指所有成员都必须接受,不允许有所选择的一种协定。WTO 的法律框架由《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及其四个附件组成。附件一有A 、B 、C 三部分。附件一A 即是货物贸易多边协定,它包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4》和《农业协议》等12个有关货物贸易的具体协议。

3. 进口关税

【答案】进口关税是一国政府通过海关向进口商品或服务征收的赋税。进口关税主要可分为最惠国税和普通税两种。普通税适用于与该国没有签订最惠国待遇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所进口的商品,其税率较高;最惠国税则适用于与该国签订有最惠国待遇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所进口的商品,其税率比普通税低。

4. 最惠国待遇

【答案】最惠国待遇,是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常简称MFN )

用的一项制度,又称“无歧视待遇”。最惠国待遇指的是一国对于所有成员国的贸易待遇都必须是同样的,如果一国给任何一国降低、豁免关税或提供其他优惠政策,该国也必须同时给其他的成员国同样的待遇。条约中规定这种待遇的条文称“最惠国条款”。最惠国待遇可分为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和有条件最惠国待遇两种。前者指缔约国的一方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国的一切优惠,应无条件地、无补偿地、自动地适用于缔约国的另一方。后者指缔约国的一方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国的优惠,缔约国的另一方必须提供同样的补偿,才能享受。

5. 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悖论)

【答案】里昂惕夫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资本拥有量相对丰富,按照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应该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国。然而他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理论预测不同,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对

;里昂惕夫之谜的几种解释:劳动力不同质(劳动效率学说)存在人力资本;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

自然资源稀缺;要素密集度逆转。

6. 反倾销

【答案】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如美国政府规定:外国商品刚到岸价低于出厂价格时被认为商品倾销,立即采取反倾销措施。

7. 价格支持

【答案】价格支持是政府通过稳定价格来支持生产者的一种手段。为了稳定生产和保证生产者的收入,政府设立一个不由市场供求变动决定的“支持价格”或“保证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保证价格,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卖出高价,自然不用政府操心。如果市场均衡价格下跌到低于这一保证价格时,生产者则从政府手中得到两种价格的差额,产品产量和生产者的收入都不会因价格的下跌而受到多大影响。

8. 政府采购

【答案】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无论是长期维护一个较为庞大的政府也好,还是短期通过扩大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也好,政府采购已成为一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之一,或用来进行贸易保护的政策工具之一。

二、思考题

9. 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哪些方面加以解释的?

【答案】(1)发生国际贸易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个:

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分工,也促进了商品市场的发展,各国尤其是西欧一些国家为了谋求更广阔的市场,而需要开拓海外贸易。

②欧洲国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得到提高,为实现海外贸易进一步提供可能。

③欧洲国家传播上帝福音的宗教动力、通过贸易牟利的强烈欲望、开辟新通道的迫切需要,也是产生对外贸易的重要原因。

④地理大发现成为了欧洲各国开展对外贸易的现实基础。

(2)国际贸易理论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释,其中前四种理论是从供给角度考虑,而后两种理

论则是从需求角度出发考虑的:

①用技术的差异来解释贸易基础的斯密模型和李嘉图模型。该理论认为,劳动是最主要的生产投入,产品的成本由劳动生产率决定,而劳动生产率义由生产技术决定。因此,由于存在技术差异,造成产品成本的不同进而导致了贸易的产生。

②用资源的不同配置来解释贸易基础的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该理论认为,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比例和一国的要素稀缺程度不同导致产品生产的相对成本差异。而这种相对成本的差异由技术差异决定。

③用市场和生产规模的不同来解释贸易基础的规模经济贸易模型。该理论认为,由于生产规模不同,即使要素和技术相似,各国之间也会存在生产成本的差异。

④解释成本优势动态变动的产品周期理论。该理论从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出发,强调不同要素在不同阶段的作用来解释这种贸易基础的变化。

⑤用偏好不同解释贸易模式的需求模型。该理论认为,给定相同的技术、相同的要素配置和相同的生产规模,两个国家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产能力和成本函数,但是,这两个国家仍然可能会有不同的产品价格从而进行贸易。

⑥用收入不同解释贸易模式的林德模型。该理论认为,收入不同会造成不同的需求曲线。收入较高,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较高。如果偏好和成本相同的话,同样的产品在发达国家的绝对价格会比在发展中国家高。

10.有人认为中国入世的一个重要的好处在于,其他国家会取消对中国的纺织品配额,中国能从扩大纺织品出口中获利,试运用所学过的方法分析这一观点。

【答案】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的典型产品,同其他世界纺织品出口大国或地区相比,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入世后,其他国家取消对中国的纺织品配额,中国有可能因此获利,也可能会利益受损。

(1)中国有可能会在竞争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増加纺织品的出口,在纺织品价格没有很大变动的条件下获利。

(2)配额既是限制、又是保护,在取消配额后,中国有可能会在竞争中失败,丧失一部分市场,反而受损;即使中国出口量増加了,中国也可能会因为贸易条件恶化而利益受损;另外中国是自愿的出口限制,在取消配额后,政府或纺织出口企业会损失配额租金。

11.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答案】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增加

在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增长快于初级产品,国际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改战前初级产品占主要地位的局面,制造品贸易比重上升,初级产品的贸易比重下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日益优化。

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中,劳动密集型轻纺产品的比重下降,资本货物所占比重上升,高技术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