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分析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食品营养、食品质量、食品卫生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1)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

①粮食安全的范围

粮食的宏观供给能力及稳定性; 家庭对食物的获取能力与居民营养水平;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安全性。

②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粮食安全涵盖了以下三个层面:粮食是食品的基础,发展中国家在追求食物保障目标中,往往将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粮食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和最低要求。在全世界粮食安全状况逐步好转的情况下,各国逐步将追求粮食安全的目标转向食品安全。

(2)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

①食品质量的定义

食品质量是指食品满足消费者明确的或者隐含的需要的特性。食品质量的高低指食品满足使用标准或要求的程度。

②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的关系

食品安全仅仅是食品质量中的安全特性,从属于食品质量的范畴。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质量的前提。由于食品质量的范畴要远大于食品安全的范畴,食品生产商在追求食品某‘品质时,可能以安全性为代价。

③食品质量的意义

对政府来说,其关注的食品质量对象主要限于安全特性。

对于企业来说,在实施质量管理、努力提高食品质量水平的同时,首先要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3)食品安全与食品营养食品安全与食品营养的关系:食品营养是食品供给的终极日标。食品营养素的缺乏和食品安全之间密切相关,食品供给不足、不安全食品的供给或膳食的不平衡均可能产生食品营养问题。食物成分的摄入量水平就决定了这种营养成分的安全界限,食品中某种营养物质的过量摄入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4)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

①食品卫生的定义

食品卫生是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中国食品卫生定义为防止食品在生产、收获、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各个环节被有害物质污染,

使食品有益于人体健康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②食品卫生的范围

从中国《食品卫生法》的实际应用范畴看,食品卫生通常并不包含种、养殖环节的安全。 从产品的质量标签看,食品的卫生指标是指除感官与理化指标之外的微生物指标。

③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的关系

中国的食品卫生无论从界定的环节还是覆盖的质量范围,都远远低于食品安全的范畴。

2. 试分析农户在农业投资中的行为方式。

【答案】(1)农户是市场中的一个理性主体

农户是市场中的理性主体,其农业投资行为主要取决于农业生产的收益性和交易成本的大小。 ①在农业内部不同行业的投资行为

在农业内部不同行业的投资选择取决于各行业的盈利水平、生产条件、生产技术以及农户进入该行业最低投资限度的程度。

②在同一农业行业内部不同品种上的投资行为

在同一农业行业内部不同品种上的投资选择取决于市场价格水平、投资收益、农业技术、农业政策等。

(2)农户资金在生活和生产上的分配

农户的消费行为是追求在一定预算约束下的消费效用最大化。农户的生产行为追求生产利润的最大化。农户资金存在一个在农户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之间的一个均衡或最优化分配。

(3)农户自有资金和外部资金的均衡

农户生产混合使用自有资金和外部资金。农户的农业投资是使用自有资金还是使用外部资金,取决于农户对自有资金和外部资金成本以及其转化为农业投资的可能性。农户的农业投资是在农户自有资金和外部资金之间寻求在技术上可行条件下的整体资金成本最低的组合。

(4)农户资金在农业和非农业之问的分配

理性的农户应当是在技术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寻求农户资金在农业和非农业投资上的最大收益投资组合。如果技术上的可能性、生产所需的自然条件、最小投资规模等没有对农户资金投资造成障碍,那么农业与非农业投资收益的相对水平决定农户资金在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的分配。

3. 农业产业结构的特征有哪些? 请加以解析。

【答案】农业产业结构的特征包括:

(1)整体性

①内容。农业产业结构是各种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交织,农业产业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

②意义。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要求从整体观念出发,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2)多层次性

①内容

农业产业结构是多层次的主体结构,表现在农业生产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一个重要部门,由于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生产过程的不同,又分为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不同部门。

②意义。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发挥地区优势,合理利用各业的中间产品和副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

(3)动态性

①内容

多种多样的农业产业结构受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的影响,随着时间、空间条件的运动变化,农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一成不变的农业产业结构是不存在的。

②意义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既要注意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多层次性、动态性,又要保持农业产业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4. 现代农业保护政策改革的方向与基本趋势是子! 么?

【答案】现代农业保护政策改革的方向与基本趋势有:

(1)农业保护政策主要目标的重要程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的农业保护政策以价格保护措施为核心,以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农产品供给为主要目标。这种政策容易产生供给过剩,且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所起的作用有限。

乌拉圭回合之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政策目标的重要程度迅速提升。

发达国家在农民收入问题和农产品量的供给问题己得到解决的基础上,农业保护政策目标体系整合程度提高,有助于促进农业和谐可持续发展,但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加。

发展中国家在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农产品供给之间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的情况下,其他目标也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面临更为艰巨的农业保护任务。

(2)农业保护政策措施实现了从“黄箱”向“绿箱”的转变

《农业协议》签订后,“黄箱”政策衰落。“绿箱”农业政策措施具有长期效应,较少直接引起贸易严重扭曲。“绿箱”政策建立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既减少厂资源的扭曲配置,又保护了农业,逼近了社会公平。“绿箱”政策针对市场机制在农业中的失误,重点解决农业的公共产品供给、农业的外部性和区域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成为不受约束的农业保护政策领域。

(3)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在加速,非关税贸易壁垒更为森严

WTO 农业协议的达成大幅度地推进了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多哈回合又使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关税壁垒被削减或受限制的情况下,技术性贸易壁垒正在成为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技术性贸易壁垒本意保障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福利及生态环境,但有可能被贸易保护主义者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