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系617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哥德堡变奏曲》

【答案】巴赫1742年出版的《键盘练习曲》的第四部分,应学生和钢琴家哥德堡之请,为患失眠症的俄国驻萨克森大使凯泽林伯爵而写。包括主题与30个变奏,标志着巴洛克变奏曲难以逾越的高峰,30个变奏分为10组,每组都由2个技术性变奏和1个卡农变奏构成,各首卡农依次采用从同度到九度的音程写作,最后一个变奏是一首集腋曲,把两个流行歌曲“我离开你已很长

,以对位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 久”和“青菜萝卜”

2. 西贝柳斯

,芬兰音乐家。他的代表作品是:交响诗《芬兰【答案】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1957)

颂》《d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西贝柳斯的创作特点是:他的创作涉及了多种体裁,其中器乐方而的成就最突出,尤其是交响乐的创作。西贝柳斯善于制造戏剧性的冲突,他的作品贯穿了芬兰民族雄浑、豪放的气质,描绘了严峻的北国风光,充满了史诗般宏伟的气魄。

3. 勃拉姆斯

【答案】浪漫主义德国作曲家。追随古典传统,坚持写作无标题的纯器乐音乐,主要创作成

就体现于4部交响曲和24首室内乐作品,风格含蓄内省。还写有大量艺术歌曲、合唱曲和钢琴曲。

4. 德沃夏克

19世纪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答案】创作遍及声乐与器乐的各个领域。作有9部交响曲(如

《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11部歌剧(如《水仙女》)、40多首室内乐(如钢琴三重奏“杜姆卡”)、以诗人爱尔本的叙事诗集《花束集》为题材写作的交响诗(如《金纺车》)等。曾在美国任职,部分作品体现出黑人和印第安人音乐的影响。

5. 《平均律钢琴曲集》

【答案】巴赫为键盘乐器而作的两套曲集,第一集1722年左右完成于克滕,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第二集1740年左右在莱比锡汇集编纂。每集各有24首前奏曲和赋格,用遍24个大小调写作,每一首前奏曲与赋格置于同一调性上,但主题间没有联系。前奏曲形式自由,赋格曲显示了巴赫

卓绝的对位创作技艺。曲集证实了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进一步确立了西方大小调式,是巴赫键盘作品的最高杰作。

6. 利盖蒂

【答案】奥地利籍匈牙利作曲家,曾就学于李斯特音乐学院,在科隆电子音乐实验室工作过。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管弦乐曲《幻影》和《大气》为其树立国际声誉,作品都以巨大的微复调织体创造出精细微妙的音色层次变化,代表作还有《安魂曲》、室内管弦乐《分支》和电子音乐作品《滑奏》等,是巴托克之后最重要的匈牙利作曲家。

7. 《卡马林斯卡娅》

【答案】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创作的交响幻想曲,以一首乡村婚礼歌曲和一首民间舞曲“卡马林斯卡娅”为主题,写作了双主题变奏曲,并融人了民族化的支声复调手法,为后世俄罗斯交响音乐创作树立了典范。

8. 吕利

【答案】巴洛克时期法籍意大利作曲家,1664年始与莫里哀合作一系列芭蕾戏剧,如《贵人,70年代以后与台本作家基诺联合创作“抒情悲剧”,成为法国歌剧的创始人,他改变意式宣迷》

叙调,减弱咏叹调的作用,突出合唱队和芭蕾舞的地位,并创立慢一快一慢的法国歌剧序曲模式,代表作有《卡德莫斯与埃尔米奥纳》、《阿西斯与加拉蒂亚》等。

9. 布克斯特胡德

【答案】巴洛克时期丹麦作曲家和管风琴家,对17~18世纪德国北部的管风琴音乐影响巨大。主要以教堂音乐闻名,作有弥撒曲、康塔塔、圣母颂歌等,管风琴曲是他最重要的器乐创作,大量运用众赞歌前奏曲、托卡塔与赋格等体裁,直接启示了巴赫的管风琴音乐创作。

10.众赞歌

【答案】众赞歌是16世纪路德教派的一种赞美诗歌调,起初是单声部的分节歌,后来出现复调谱曲。歌词运用民族语言德语演唱,旋律素材有来自天主教拉丁文赞美诗的,有来自宗教改革前的德国教会歌曲,也有来自世俗歌曲,但大量是新创作的,马丁·路德的众赞歌《我们的主是坚同堡垒》是著名的例子。17世纪以后,众赞歌旋律常被用在教堂康塔塔和管风琴前奏曲或变奏曲的创作中。

二、简答题

11.简述霍尔斯特及其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霍尔斯特(G.Holst , 1874~1934),瑞典裔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与威廉斯一起成功地发展了本民族音乐语言,使英国音乐在20世纪得到兴旺发展。

(2)代表作品:

①管弦乐:《行星组曲》《萨默塞特狂想曲》《贝尼. 莫拉组曲》《圣. 保罗弦乐组曲》等。

②歌剧《十足傻瓜》《在野猪头酒家》《流浪学者》等。

(3)艺术成就:

①对复兴20世纪英国音乐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音乐创作在受到民歌以及伯德和维尔斯克牧歌传统影响的同时,还受到英国殖民地文学的影响。他的作品常与古文化相结合,塑造一种神秘色彩,《行星组曲》就是这样一首独辟蹊径的著名作品。

②作品中常出现5拍子和7拍子,在乐队编制上常用大规模的乐队与合唱,以造成宏大的音乐效果,晚期作品在和声上进行大胆的实验,有多调性的倾向。

12.简述彭德雷茨基及其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彭德雷茨基(K.Penderecki ,1933~),波兰作曲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最重要的作曲家。

(2)代表作品

①歌剧:《路登的魔鬼》《失乐园》。

②管弦乐:《广岛受难者的哀歌》、小提琴与乐队《随想曲》。

③声乐作品:无伴奏合唱《路加受难曲》,为独唱、合唱和管弦乐队而作的《晨祷》等。

(3)艺术成就

①《广岛受难者的哀歌》是音色音乐的典范,通过在传统乐器上使用特殊的演奏方法,如最高极限音、在琴马后的弦上演奏琶音、用弓根或指尖敲击小提琴的面板、在琴马上演奏等,构成一种新型的音乐语言。

②他是最早使用敲击声、锯木声、打字机声、尖叫声等音响进行实验的先锋派作曲家之一,很多现代作曲技术如堆砌音符的音块、不明确的音高、乐器或人声音区两极化的音响、各种不同色彩的巨大音库的使用,在作品中实现不协和音效和传统美学欣赏理念的统一。

③把音响上的探索和作品的内容表现结合起来,常常赋予作品一定的戏剧性结构。

13.中世纪的罗马教会圣咏。

【答案】罗马教会圣咏是中世纪宗教音乐的核心,传说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在罗马教会圣咏的

,它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罗马教会圣咏又俗称“格里高利圣咏”或“格里高利素歌”

,用拉丁语演唱。圣咏自4世纪以来,是节奏灵活自由,没有伴奏的单声部歌曲,歌词来自《圣经》

就被广泛用于教堂的各种礼拜仪式中,是宗教仪式重要的组成部分。留存至今有3000多首。

罗马教会圣咏的形成经历了几百年的岁月,早期受到犹太教和拜占廷礼拜仪式的影响,后又综合了法国的高卢圣咏、两班牙的摩沙拉比圣咏、意大利罗马地区的旧罗马圣咏和米兰的安布罗斯圣咏这此古老的欧洲圣咏,最终于8~9世纪时被固定下来,成为欧洲天主教礼拜音乐中统一的圣咏形式。

罗马教会圣咏由教会唱诗班演唱,演唱方式可分为会众齐唱、交替对唱和应答轮唱三种; 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