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一、学习先秦史的人,常苦于资料太少。虽然考古最近又有很多发现,但仍感觉不够。一些人另辟途径,从民族学的角度来研究,用现在容易找到的民族史方面的材料来外印证。如从凉山彝族、鄂伦春族、纳西族……从他们现存的社会制度,从他们的风俗习惯,众他们宗法观念,从他们的衣食信行……总之从通见到的一切来印证先秦的历史。清朝的奠基人是清及祖努尔哈赤,他是女真人。女真在夏商周时称肃慎,汉代称挹类,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宋元明时稳女真。到清太宗德元年改称满洲。清太祖努尔哈赤于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万历十五年(1587)才“定国政”,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奴隶制国家。天命元年(1616)正式建立“大金”政权。崇德元年(1636)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改金为清,改女真为满洲。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满族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顺治元年(1644)入关统一中国。这段历史距我们比较近,同时又有“满文老档”、“满洲实录”、“清实录”、“东华录”,再加上“明史”朝鲜的“李朝实录”,以及明人和朝鲜人进入东北的见闻、回忆录、笔记,再加上大量的档案材料。除了纸上的东西之外,还有当时的建筑、陵墓、碑刻,更可贵的是留下一些有口皆碑的历史见证人,从太监到宫女,从亲王到格格,还有一大批遗老遗少,末代皇帝薄仪直到1967年才去世。这些对我们研究清史提供了方便。本文试图从清朝满族的历史来对照先秦的历史。 二、三命元年(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正式建立了大金政权。建元天命,建都赫图阿拉,完善了八旗制度,创制满文,明确制定了刑法诉讼,建立起完备的国家。但是这个国家是什么性质呢?就是这个国家的国体是什么呢?这就是要求我们先分析一下它的阶级。后金国的统治阶级为贝勒和厄真,贝勒是王,是贵族,厄真是主。被统治阶级是诸申和包衣阿哈是家奴。“包”满语为“家”的意思,“衣”是助词“之”或“的”,“阿哈”是“奴仆”的意思,包衣阿哈翻译过来就是家里的奴仆或家内的奴仆。满文老档记载:“若无阿哈,主(厄真)何能生!若无诸申,贝勒何能生!“这句话”把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讲清楚了,贝勒和厄真是靠申和阿哈的劳动所养活,否则他们就不能生活。 诸申是后金社会的主要成员,他们编入八旗,要打仗,还要服苦役。平时屯耕种田,向国家交赋谷,他们劳动的成果是国家的物质柱,但人身自由,拥有自己的财产和家庭,对国家承担义务。 包衣为奴仆,他们是主人的私产,不服役于国家,主人有权任意支配、买卖、甚至处死他们。他们是会说话的工具,由主人供吃穿。但他们有自己的家庭,婚姻由家主安排,没有择偶的权力,虽然也在拖克索(农庄)中从事农业劳动,但这只是次要的,而且拖克索规模小,数量少。由于他们主要在主予家里劳动,所以连这个阶级也称为包衣阿哈——家权。因此,在崇德元年以前,满洲的社会形态是家长奴隶制社会。商周社会也和后金社会一样是家长奴隶制社会,即不发达的奴隶制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奴隶可以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奴隶劳动在社会生产中起助手作用,他们是主人的私产,完全由主人支配。主人即父家长不但支配他们,还支配自己的妻妾子女,由于这个社会刚刚脱胎于原始社会,氏族制的某些特征如土地公有、宗法制等遗迹依然存在,有时起的作用还相当大。 三、民主制残余也是原始社会的遗迹之一,是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产物,当时生产资料公有,财产公有,劳动果实按人平分,共同劳动,遇事共同商量。自从有了阶级,纯粹的民主也就没有了。贵族民主制残余在后金国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有贵族民主议事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后金国裁定国家大事的主要权力机构,君权受到了限制。还要民主议立国君,而不是由大汗选定,最重要是国家大事由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也就是八旗主共同执掌后金国的大政,四大贝勒并座,共受国人朝拜,四大贝勒按月轮值掌政。直到崇德元年建立了大清帝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才结束了八和硕贝劳动力共治国政的局面。 商周社会的大族和八旗主一样有权有势,他们有自己的采邑,在采邑内自由筑城,设置军队。每个采邑就是大族世袭的独立王国。他们以此为物质基础,把持政务,领兵打仗,他们是诸国的实际决策者。他们互相兼并,越并越强,视国国君的话如儿戏,而且立君、执君、出君、杀君。春秋乃弑君者以百数。弑君的结果,虽然惩罚了暴君,但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战乱不止。军费和兵役都有压在人民头上。一次战争所造成的损失,十年生产所不能偿。伤残死的人数更为可观。残酷的战争使人们明白了,大利莫如定,大害莫如争。人心思定,希望大一统。经过百家民主争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成为历史的必然。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利主义国家。结束了分裂局面。换族社会民主利残余这种落后,愚昧、又“善良”的遗迹进入了历史博物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