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我国农村改革二十三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我国进入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但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久已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 而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融“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农业经营和农业宏观管理体制)和“发 展”(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为一体的整体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引导和帮助 农民有序进入大市场;能够最大限度地采用先进技术和物质装备;能够实现农产 品的深度开发和多次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作者认为,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是实现农业 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及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 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 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 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 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主要有商品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 化、一体化等五个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大作用:一是引导和帮助小农户 进入大市场;二是形成农业产业系统内部利益补偿机制,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建立高效农业体系;四是促进劳动力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 进程;五是促进农业经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第二部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及运行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 类型主要有四种: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基地+农户),二是市场带动型(专 业市场+农户),三是合作经济组织,四是中介组织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 织模式主要有企业组织模式、合作社经济模式和合同生产模式。农业产业化运行 机制包括利益分配和营运约束机制。机制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内部能否巩固和 发展的核心问题。利益分配机制主要有公司型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 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利益机制、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营 运约束机制包括市场约束、合同(契约)约束、股份合作约束、专业承包约束等 机制。 第三部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难点与问题。龙头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农产品加工总量小、程度低,技术水平落后、企业规模小,利益机制不健全、 产加销脱节,周转资金紧缺,农产品批发市场过度竞争、交易萎缩。农业产业化 运行机制存在主要的问题有:产销合同中存在违约、欺诈、不平等问题,合作经 济组织统一经营比较薄弱、规模小、专业化层次低、功能发挥较差。农业社会化 服务组织不健全,特别是农业信息化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 展。 第四部分,我国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及对策。作者认为,我国发展农 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应该是:在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 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按照自愿、互惠、互利原则,以市场为导向,自主选择 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和道路: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因地制宣搞好产 业化建设布局规划;政府应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发挥好间接调控和服务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有:一是建好主导产品生产基地;二是培育和建设龙头企 业;三是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四是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五是健全运行机制; 六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本文中,作者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揭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难 点与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思路及对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