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财经大学金融综合(含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之货币银行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货币化
【答案】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以及非货币经济(包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物物交换经济和产品分配的计划经济)向货币经济转化的经济进程。经济货币化是货币量性扩张和质性提升的统一,也即货币广化和货币深化的统一。所谓货币广化是指一国货币化的商品与劳务占该国商品与劳务总量比重的上升,也即一国总的商品、劳务中通过货币交易部分的扩大化与普遍化。所谓货币深化是指在已经实现货币广化的经济中货币功能的持续扩展和完善。货币广化和货币深化是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货币使用范围的扩大是货币功能深化的前提,而货币功能的深化又会进一步扩展货币使用范围。
2. 价格总水平
【答案】指全部物品及劳务的加权平均价格的上涨,而并非个别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比如原油价格上涨被其他商品价格下跌所抵销,致使一般价格总水平没有改变,这时只能称个别商品价格上涨。
二、简答题
3. 远期和期货合约的区别。
【答案】(1)远期合约指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确定时间,按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的合约。期货合约是指协议双方同意在约定的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条件(包括价格、交割地点、交割方式)买入或卖出一定标准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协议。
(2)期货合约与远期合约的区别
期货合约和远期合约虽然都是在交易时约定在将来某一时间按约定的条件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标的物的合约,但它们存在诸多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交易场所不同。期货须在指定的交易所公开交易,交易所提供基础设施、制定交易规则发布交易信息、并对交易实施一线监管,使期货交易公开、高效有序进行。远期为场外交易,没有集中交易地点,市场组织较为松散。
②合约标准化程度不同。金融期货合约是符合交易所规定的标准化合约,而远期合约对于交易商品的品质、数量、交割日期等均由交易双方自行决定,没有固定的规格和标准。
③价格决定方式不同。期货交易是通过公开竞价成交的,价格较为合理;远期期货合约是交易双方协商定价的,价格的代表性连续性权威性较低。
④交易保证和结算方式不同。远期合约交易通常不缴纳保证金,合约到期后才结算差额。期
货合约则不同了,必须在交易前交纳合约金额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并由清算公司进行逐日结算,如有损失且账面保证金低于维持水平时,必须及时补足。因此,期货交易的违约风险远低于远期交易。
⑤履约方式不同。结束金融期货头寸的方法通常由对冲、采用现金或现货交割、实行期货转现货交易,绝大多数期货合约是通过对冲的方式平仓了结;远期合约由于是非标准化的,转让相当困难,并要征得对方同意,因此绝大多数远期合约只能通过到期实物交割来履行。
⑥交易的参与者不同。远期合约的参与者大多是专业化生产商,贸易商和金融机构,而期货交易更具有大众意义,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较高。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中为什么会出现“货币失踪”现象?
【答案】货币失踪是指实际的货币需求量小于根据传统的货币需求函数计算出的货币需求量,这意味着实际货币需求的下降,被认为是金融制度创新引起的,因为传统的货币需求是利率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函数,并不包括这种因素。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中出现“货币失踪”现象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金融制度出现了明显的创新活动(监管放松),提高了货币与盈利性资产之间的替代能力,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降低了货币需求,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表现在厂商和家庭纷纷把现金和无利息收入的活期存款转换成货币替代物。这些变化必然会降低货币需求。
(2)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名义利率很高,对货币需要有两方面影响:①高利率使企业广泛使用证券回购协议,这种方法可使企业减少活期存款数量,降低交易成本,自然就降低了货币需求;②高利率使企业强调现金管理技术,企业为现金持有设置一个上下限,当持有的现金数量超过这个限度时,通过现金与盈利性资产的转换使得存量保持在限度内。
(3)美国计算机技术已很发达,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实现了联网,运行成本很低,企业通过购买隔夜回购协议,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了活期存款,同时,联网技术使企业随时监测其账户上的交易情况,以及货币余额水平,这有助于降低其日常收支的不确定性。
5. 比较马克思阐述的货币职能与西方经济学家的货币职能表述。
【答案】(1)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是商品交换所赋予的,也是人们运用货币的客观依据。迄今为止,人们在货币职能方面的共识可概括为两点:一是充当交换媒介,使交换更为便利;二是作为价值的贮藏手段,使财富得以保存,増值或转移。
(2)马克思以典型的货币一_黄金为对象提出了著名的货币职能理论。他认为黄金作为货币具有五个职能, 它们依次是:①价值尺度,即用货币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这是货帀的基本职能之一,具体来说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从而形成价格,即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或想像中的货币即可。②流通手段,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另一个基本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后,直接的物物交换就分离成买卖两个相
对独立的阶段。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想像的或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在用货币符号来代替货币流通职能时,货币与商品价格的关系会发生变化,当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价格由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量来决定。③贮藏手段,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贮藏手段职能是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④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的职能。最初是由赊买赊卖引起的。这时原有现金交易基础上产生了商品的让渡与价值的实现相脱节,买卖变成债权债务关系,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运动形式使流通过程结束。后来这一职能广泛的运用于大宗交易,清偿债务,支付工资劳动报酬和国家财政与银行信用领域。⑤世界货币,当货币超越国界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就执行着世界货币的职能。具体表现为国际间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以及财富转移的手段。马克思认为在贵金属流通条件下,作为世界货币要求货币本身以金银原始的条块形式保存并按实际重量发挥职能。
(3)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职能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美国经济学家费雪着重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英国剑桥学派代表马歇尔、庇古创立的现金余额说着眼于货币的贮藏职能;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将货币的职能概括为交易媒介和贮藏职能;米什金表述为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储藏;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将货币职能具体化为购买手段、用作储备、延期支付的标准、核算单位;美国经济学家汉森也将货币的职能表述为四个: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延期支付的标准、价值储藏。
三、论述题
6. 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案】(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体制改革也迈出了较大步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改革。包括:金融机构多样化、银行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和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快速发展。
②金融调控机制的改革。这主要表现为对中央银行的改革与职能认定和金融调控机制的改革,其中后者又包括货币政策目标的调整、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新确定和监管法律与体系的完善。
③金融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
④金融业务与金融工具的革新。
伴随着金融体系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业务的管制也逐步放开,各金融机构都积极进行各种业务创新。目前,银行的金融服务除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以外,还增加了证券、租赁、信托、承兑、代理收付和买卖等多种新的服务项目。而在金融工具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与改革,其中又以利率改革最为引入关注。
(2)在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确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近年来,我国实行的一系列金融体制改革,正是为了消除金融扭曲,健全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