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考研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考研题库(二)16 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考研题库(三)28 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考研题库(四)40 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考研题库(五)54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指标
【答案】社会指标是指一定社会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特征,是衡量社会状况的尺度,是预测社会后果的重要手段。社会指标具有具体性、定量性、易于解释性、时间性、综合性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特点。
2. 利他型自杀
【答案】利他型自杀是指在社会组织高度聚合和社会整合力量过强的状态下产生的,个人对集体的牺牲。这种自杀类型主要存在于集体意识强烈的低级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军队中。
3. 内婚制和外婚制
【答案】内婚制又称“血缘婚”“族内婚”。是在一定社会关系范围内选择配偶的一种婚姻制度。在母系公社中,每个部落都有统一的姓,其下又分为多个血缘氏族。内婚制要求成员必须在部落内氏族外选择配偶,即禁止与外部落人通婚,也禁止氏族内部近亲通婚。它是比群婚制更进步的婚姻制度。
外婚制又称“族外婚”。是指同一氏族内男女禁止通婚,只能在外氏族男女问选择配偶的婚姻制度。始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正式形成于父系社会。之后被“对偶婚”所代替。外婚制的出现,符合自然选择的法则,有利于人类的优生和繁衍,加强了各通婚
,是氏族外婚制的体现。 氏族间的联系。我国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同姓不婚”
4. 集体意识(涂尔干)
【答案】涂尔干把集体意识界定为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他进一步解释说,集体意识尽管只能依赖个人意识而存在,但它又不同于个人意识,它弥漫于整个社会空间,是社会的精神象征,既有自己的特性,又有自己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模式。在涂尔干看来,社会分工是有机团结的物质基础,集体意识则是机械团结的精神基础。他继承孔德的思想,突出强调了社会共识对社会整合的重要性,提出了“集体意识”概念,这一概念在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机械团结以强烈的共同的集体意识为基础。在机械团结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里,集体意识几乎笼罩着全部的个人意识,驾驭着大部分个人,左右他们的日常生活,表现出强大的社会强制力。
在个人分化的有机社会里,虽然由于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的发展而导致集体意识的外延和力量有所缩小,为个性的发展留下了余地。但是它并没有消失,只是削弱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调节作用,它仍然继续对社会团结作出贡献,加强了人们之间的功能性相互依赖关系。在复杂的现
代社会里,集体意识不是表现为具体规范上的统一,而是表现为抽象价值层次上的一致,即由更一般、更模糊的思维、价值和情感所构成。
5. 社会流动
【答案】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从个人角度看,广义的社会流动是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狭义的社会流动指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
6. 社会控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7. 中层理论
【答案】中层理论又称为中观理论。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最早对中层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他认为中层理论既不是具体研究中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包罗一切的宏观巨型理论,而是针对某一方面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的分析框架,它由有限的几组假设或命题组成,并可通过逻辑推导产生可证实或证伪的具体的操作性假设。比如,教育与社会结构再生产理论、市场分配与再分配权力的理论等,就是中观理论。
8. 社会进化论
【答案】社会进化论是将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等生物学概念用于社会学研究,进而解释社会变迁的一种社会学理论。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生物有机体是相似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延续,进化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变迁的自然规律。
二、简答题
9. 简要说明有关两性差异的社会学观点。
【答案】两性差异的社会学观点为:
(1)功能论
从劳动的性别分工着手,认为男女分工不同是因为人类早期生存的需要。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建构和文化观念是这种分工的逻辑基础。
(2)冲突理论
在分析性别差异时一以权力问题为出发点。男人在体型上普遍比女性高大强壮,于是可以强迫女人服从,从而创造并维持了性别的阶层化系统。
10.社会学的知识结构是什么?
【答案】社会学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
(1)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包括宏观理论、微观理论和中层理论(或称中间理论)三个层次理论。
(2)社会学方法和技术
归纳起来,社会学的方法论有三大种类: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②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③主观主义的方法论。
(3)社会学的经验研究是指对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变迁的调查研究,包括客观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估顶测等调查报告。
11.滕尼斯区分gemeinschaft (“礼俗社会”)与gesellschaft (“法理社会”)用意何在? 我们通常所说的社区与滕尼斯的概念有什么差异?
【答案】(1)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的含义
,指以农耕畜牧为业的传统社会。其特征是:规模小,分工与角色礼俗社会又称作“共同体”
分化较少,家庭为社会核心单兀,占统治地位的是个人的或具有感情色彩的初级关系,人的行为主要受习俗、传统的约束,具有很强的同质性。
,指现代工业化社会,规模较大,有复杂的分工与角色分化,经济的、法理社会又称作“社会”
政治的、职业的等等社会组织取代了家庭的核心地位,非个人的,不具感情色彩的次级关系居统治地位,人们的行为主要受正式的规章、法律等约束,具有很强的异质性。
(2)滕尼斯区分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的用意
在滕尼斯那里,“社区”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予以运用的,提出有别于“法理社会”
,本意在强调人与人之间所形成(gesellschaft )的另外一种“理想类型”(“社区”即gesellschaft )
的亲密关系以及对共同居住地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滕尼斯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表现为理性不断增长的过程,人类共同生活的表现形式也就由“共同体(社区)的时代”向“社会的时代”演进。滕尼斯在提出社区(共同体)这一概念时,并不着重它的地域特征,而是强调具有共同归属感的社会团体。
(3)我们通常所说的社区己不仅仅局限于滕尼斯当初的定义了。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概念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①社区占有一定的地域,其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社区之“区”并不是纯粹的自
然地理区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个“区”乃指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
②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人群。人日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日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
③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此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区意识,构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
④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