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852土地资源管理之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香港地区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香港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极其医乏,其规划体系并不区分城市乡村,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其发展规划分为全港、次区域和地区二个层面,对应地形成了全港发展策略、次区域发展策略及地区图则二层架构的发展规划系统。
2. 预测方法
【答案】预测方法是指预测某一事物所具体采用的方式和途径,具体而言包括所用工具、流程、方式等。预测方法通常包括因素分析法、自然增长法等。
3. 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土地利用规划是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发目标标,依据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合理的组织。是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
4. 公众参与
【答案】公众参与是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动。它是一个连续的双向地交换意见过程,以增进公众了解政府机构、集体单位和私人公司所负责调查和准备解决的环境问题的做法与过程。“公众参与”是一种有计划的行动; 它通过政府部门和开发行动负责单位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使公民们能参加决策过程并且防止和化解公民和政府机构与开发单位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冲突。
5. 土地整理潜力
【答案】土地整理潜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针对某种土地用途,通过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待整理土地资源增加可利用空间、提高土地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权关系的幅度。广义的土地整理潜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针对某种土地用途,使待罄理土地资源增加可利用空间、提高土地生产能力、调整产权关系的幅度。狭义的土地整理潜力是指对现有集中连片的耕地区域和分散的农村居民点,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其他农用地面积。
6. 人地协调理论
【答案】人地关系即人类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在人类出现以后地球上就己客观存在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人地协调理论就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理论。由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范围的扩大和相互作用形式的复杂化,地球上几乎不存在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纯自然界。作为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界,己经基本上成为社会化了的自然界,人化了的自然界。
7. 土地复垦
【答案】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其广义定义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狭义定义是专指对工矿业用地的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8. 景观生态学理论
【答案】景观就是地面上生态系统的镶嵌,景观在自然等级系统中是一个比生态系统高一级的层次,景观就是自然和人文生态系统载体的土地。景观生态理论就是研究以上几个方面的理论。景观生态学对于研究土地利用及其经济问题有着重大的作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也是重要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在规划中的运用也很普遍。
二、简答题
9. 如何建立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1)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发展力一向应是整合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将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融为一体; 重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等控制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完整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应包括土地利用的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2)将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等整合到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中来,即在县(市)域以上范围主要是编制区域规划。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作为区域规划的两个专项规划进行编制和协调,在区域规划确定了城镇体系后,再分别在所划定的城市区域编制城市规划(核心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在城市以外区域编制乡镇土地利用规划。
(3)将同时存在的数种规划,如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土地整理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电力、通讯、旅游等规划纳入一个规划体系。
10.引水方式有哪些?
【答案】引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坝(低坝)引水
,抬高水位,自当河流水源虽较丰富,但水位较低时,可在河道上修建奎水建筑物(坝或闸)
流引水灌溉,形成有坝引水的方式。在某些山区丘陵地区,丰水季节虽然流量较大,水位也够,
但十、枯季节变化较大,为了便于枯水期引水也需修建临时性低坝。有坝引水枢纽主要由拦河坝(闸)、进水闻、冲沙闸及防洪堤等建筑物组成。
(2)无坝引水
当灌区附近河流水位、流量均能满足自流灌溉要求时,即可选择适宜的位置作为取水日,修建进水闸引水自流灌溉,形成无坝引水。在丘陵山区,灌区位置较高,可自河流上游水位较高的地点引水,借修筑较长的引水渠,取得自流灌溉的水头。
(3)抽水取水
河流水量比较丰富,但灌区位置较高,修建其他自流引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时,可就近采取抽水取水方式。由于它无须修建大型挡水或引水建筑物,干渠工程量小,但增加了机电设备及管理和运行费用。在多泥沙河流中取水,除易产生淤积外,泥沙还会对泵体造成损坏等,设计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4)水库取水
当河流的流量、水位均不能满足灌溉要求时,必须在河流的适当地点修建水库进行径流调节,以解决来水和用水之间的矛盾,并综合利用河流水源。这是河流水源较常见的一种取水方式。采取水库取水能充分利用河流水资源,但必须修建大坝、泄水(溢洪道)和放水(放水洞)等建筑物,工程较大,且有相应的库区淹没损失,因此必须认真选择好建库地址。
11.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和内容。
【答案】(1)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发目标,依据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在空问上和时问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合理的组织。
(2)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①确立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目标是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达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一种土地利用状态。一些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本身就是土地利用目标。一个良好的土地利用规划必须做到目标明确,土地利用方向清晰。
②确定土地利用指标。土地利用指标是指各种功能用地所要求达到的数量及质量要求,既可以是相对指标,也可以是绝对指标。相对指标一般以用地结构表示。绝对指标以用地规模或质量程度表示。
③土地利用分区与用地配置。土地利用分区是指依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以及土地基本用途的功能、对策的差异性和一致性划分土地利用单元。处于同一区域的土地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的用途、功能对策等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
④工程布局与用地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部门规划中所确定的工程项目要落实到土地利用规划中。各种工程规划要统一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中进行相互协调。将各种工程布局,如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电力通讯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处理工程、生态防护工程等,落实在同一张土地利用规划图上。
⑤制定土地利用规则。土地利用规则是指按土地利用分区,依据法律、法规和规范对各类土地用途区的土地利用活动实行的限制,表现为对各类土地用途区中的允许、限制和禁止用途的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