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土地资源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6年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土地资源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 2
2016年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土地资源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 .. 15
2016年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土地资源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 .. 26
2016年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土地资源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 .. 38
2016年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土地资源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 .. 53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经济管理
【答案】土地经济管理就是运用经济的手段和方法来管理和保护土地,以取得土地利用的最大经济效益。土地经济管理大致包括下列三方面主要内容:
①土地地租的产生和作用;
②土地利用经济分析;
③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2. 垦殖系数与森林覆盖率
【答案】垦殖系数又称垦殖率,是指土地经过开垦变为耕地种植农作物。一定区域内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土地垦殖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土地垦殖率=
土地垦殖面积/总土地面积×100%。垦殖率即垦殖系数是反映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
森林覆盖率也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
3. 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是通过土地现状调查分析而得出的土地资源系统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内容,它有利于明确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各种土地资源在地域组合上、结构上和空间配置上的合理性,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重点,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由于各部门占用的土地可视为土地利用的特定形式,即用地类型,所以,土地利用结构就是一定的用地类型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在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该用地结构是由哪些用地类型所组成; 第二层含义是指这些用地类型是按照怎样的构成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在对供选方案优化的基础上加以确定的。
4. 土地
【答案】土地是由地球上的生物、空气、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岩石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的活动成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其中各项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土地的功能。土地不仅是一个自然综合体,还是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同时土地也是一个
历史综合体。
二、简述题
5. 简述地价的特点。
【答案】(1)地价格是关于土地权利利益的价格
土地是一种财产,能给人们提供恒久的产品和服务,而这种产品和服务的获得都伴随着土地权利的限定。因此,土地买卖实质上是一种则一产权利的买卖,人们购买土地并不是要购买土地本身,而是购买土地获得收益的权利。
(2)地价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不依生产成本定价
由于土地是一种自然物,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没有价值,因而其价格也就不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既然土地不是劳动产品,也就无所谓生产成本,所以,土地价格也就不会以土地价值或生
产成本为依据。这意味着,在对土地估价时估价人员的主观因素对土地价格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
(3)地价主要是由土地需求决定
一般商品的市场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该商品的市场价格,然而,土地却不同,在宏观上土地的实质供给(即自然供给)是不能改变的,土地的经济供给弹性也很少。因此,相对于需求而论,土地供给的变动总是小的。这样,土地市场价格就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当社会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大时,地价不断上涨; 反之,当社会或某一地区人口减少、经济衰落,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减少时,地价就下跌。当然,从微观上看,在某一个具体地域性市场上,土地的供给是可变的,特别是对某一购买商而言,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它可以在众多的土地供给中选择自己所需土地。
(4)地价呈上升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人地比率不断增大,社会对土地需求日益扩大,从而使地租有不断上涨的趋势,也即土地的社会利用效益愈来愈高。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就意味着高技术、高投资的产业日趋发达,工人的劳动总量在生产中的比重日趋缩小,从而整个社会的资本有机构成在提高,这使社会平均利润率下降,从而导致利息率有下降的趋势。地租的上升和利息率的下降,也就决定了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
(5)土地价格大多是随个别交易而形成,一般没有统一的市场价格
在理论上,可以根据土地的供给和需求来确定土地的市场价格,但是,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它无法像其他产品一样可以到处流动,因而使土地市场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这样,土地几乎不能在统一的大市场内流动,不能形成统一的市场均衡价格。同时,在各地域性市场之间,土地价格很难相互影响,所以,土地价格一般是在地域性市场内根据其供求情况,交易双方当面论价成交。
6. 我国在土地管理中应如何运用生态规律?
【答案】(1)生态规律主要包的内容
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整体性相统一的规律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②生态演替规律
指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是一个有顺序、有规律、有方向和可以预见的过程。
③生态系统循环和再生规律
生态系统要维持正常的运转,总离不开一定的能量、物质和信息。能量、物质和信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④生态平衡规律
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在特定时间内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和交换,使系统内部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达到互相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2)土地管理中生态规律的运用
在土地管理中运用生态规律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收获量小于净生物生产量
根据自然资源分类,生态系统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但是,可更新性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收支相等的情况下,生态系统才能成为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这就要求我们从生态系统中收获产品的数量不能超过它的生产量,这是开发利用和管理各类生态系统必须遵守的生态平衡规律,也是生态系统的生态阈限。
②调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在自然界中,不论森林、草原、荒漠、沼泽,或农田、人工林、饲料地,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光、土、气、热等非生物成分组成的。这些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通过能量与物质流动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综合体系。生态系统里某一成分
,因此,调整生态系统的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他成分产生相应的变化,即“挪一子而牵动全局”
整体性是开发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原则。
③充分运用生态因子区域分异规律
生态系统中的太阳能、水、二氧化碳和矿物元素等生态因子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具有区域性特点。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相对稳定约占0.03,矿物元素在各地岩石中儿乎均能被找到。但是,主要生态因了太阳能的数量却受纬度的高低、云量的多少、海拔的高度等多种因素所制约。大气中水分多少也往往与距海远近有关。热能和水分的差异造成了各地生态系统类型的不同,从而使生态系统具有区域性特点。
④创造生物生产力更高的土地生态系统
人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能破坏旧的生态系统,也能创造新的生态系统。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的需求,决可、能消极维护生态系统的面貌,坐等大自然恩赐,而是努力探索生态系统及其平衡的各种规律,进而去创造生物生产力更高的新的生态系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