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青海民族大学艺术系732艺术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艺术真实

【答案】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表现主观世界。其内涵包括:①艺术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其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或再现,仅在视觉或听觉上感到它们的真实存在; ②艺术的真实不仅是现象的真实,而且是本质的真实,通过对现象的真实反映达到对本质的把握; ③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再现的真实,而且是表现的真实。

2. 蔡元培

【答案】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蔡元培是辛亥革命后的第一任教育总长,1917-1926年期间任北大校长。他认为:“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曾发表过《以美育代宗教说》、《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等论文。寄希望于以纯粹之美育来陶冶人们的感情,把美育作为改造国民精神的手段。

3. “师造化”理论

【答案】“师造化”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强调艺术与现实关系的理论代表。它明确现实是艺术的根源,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如隋代姚最在《续画品》中提出“心师造化”,唐代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师造化”理论在坚持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唯物论基础上,并不否认“心”的作用,不排除主观情感意志的融入。它从本质上讲不是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

4. 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等。

5. 意境

【答案】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艺术中,意境是指艺术作品所创造的审美意象整体达到情与景高度融会、艺术家自我与客观物象实现深刻交流而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意境理论最先出现于文学创作与批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中有“意象”说和“境界”说。在长期的美学探讨的基础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提出的意境说产生了重大影响:意境首先是“情景交融”,艺术家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对象之中,成为一种客观化的情感,即移情于景,借物抒情。意境不仅只是情与景的融合,而且也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6. 艺术意象

【答案】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愫与客体物象实现化合后的心理形态,同时它也氤氲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态化表现之中。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 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这种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一旦经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等物质手段表达出来就成为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7. 语言艺术

【答案】语言艺术是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由于文学总是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基本材料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一般将文学称为语言艺术。

8. 绘画

【答案】绘画是以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艺术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意味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它在美术门类中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居于基础地位。绘画可以由创作主体根据自己的经验,描绘出取材于社会和自然的一切可视形象。在照相术发明以前的漫长岁月里,绘画是用直观形象记录和反映现实的主要手段。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为自由的一种类型,题材极为广泛。因使用的物质材料和技法不同,分为许多品种,其中主要的是油画、水墨画、版画等。

9. 感悟

【答案】感悟的含义是因有所感触而领悟或醒悟。它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础上,由于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出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和体悟。真正的感悟来源于人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或渐渐领悟,或瞬间开悟,它可以使人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看法发生改变。感悟的产生,看似是因偶然触发而在无意识中创造性发生,实际是建立在艺术家长期艰苦思考的基础之上。

10.亚里士多德

【答案】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生于马其顿的斯达吉拉城,是古希腊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他在政治、哲学美学、心理学、天文学、医学、生物学等方面都有过研究和著述,因此被后人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亚里土多德第一次把哲学与政治学、物理学等其他学科区分开来,他称哲学为“第一原理”,即关于宇宙的一般的知识。作为西方美学史上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他的“整一”理论对后代美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框架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他的“艺术创建论”,开了西方艺术美学的先河,他还是第一次提出悲剧范畴和讨论悲剧艺术的美学家,他关于悲剧的许多思想,如悲剧情节、悲剧人物、悲剧的净化作用等,不仅成为长期以来理论界争论的中心问题,而且影响着艺术家们的创作实践,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美在整一论,艺术创造论和悲剧理论中,这些理论散见于他的《诗学》、《修辞学》《形而卜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著作中。

二、简答题

11.举例简要说明艺术家的主体性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体现。

【答案】(1)艺术家的主体性的含义

艺术家的主体性是指在艺术创作全过程中,艺术家主体起决定作品命运的重要作用。艺术家的主体性在于艺术家是创作艺术作品不可替代的主体。

(2)艺术家的主体性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体现

①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

艺术的生产同一般社会生产不同,艺术创作凝聚着艺术家的个性化的因素。就创作过程而言,一件作品会呈现什么面貌,艺术家主体具有第一位的不可替代的、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断臂的维纳斯》修补断臂的失败说明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不可替代性。

②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表达主体的审美感受

例如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表达主体的人格品德。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因作者的人格品德而著名。

③艺术作品具有独创性,不可重复、不可替代

就绝大多数艺术作品而言,复制的原作不等于原作,只是赝品。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不同的创作环境、不同的艺术创作主体以及同一个艺术作者都不可能处在完全相同的心理状态。

12.论述形象思维及其特征。

【答案】(1)形象思维的含义

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以表象作为材料,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从而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2)形象思维的特征

①形象性

形象思维的过程始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总是运用形象来进行思维。

②想象性

想象性是艺术思维的根本特征。意象是通过艺术想象而形成的,没有艺术想象便没有形象思维活动,也没有较完善的艺术意象或艺术意象系列的产生。想象不仅是形象思维的手段,而且是艺术虚构的重要基础。

③情感性

情感性是指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艺术家的创作都是应物而感、缘情而发的,形象思维也是在情感的推动下展开的。正是在强大的情感的推动作用下,艺术家才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