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政治专业(不包括国际经济方向)复试之简明国际关系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航海条例》
【答案】《航海条例》是指英国政府旨在奖励和保护本国航运业和海外贸易的一系列法令的总称,目的是打击荷兰的海上优势。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特别是吞并苏格兰和爱尔兰以后,政治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开始把矛头指向海上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到17世纪中叶,英荷两国为争夺海洋霸权和海上贸易垄断权,转入了大规模军事斗争。当时英国对荷兰的基本政策是:如果不能结成坚固的联盟,那么两国就兵戎相见,直至荷兰承认英国的海上霸权。根据这一政策的基本思想,1651年英国提出《航海条例》。英荷就此进行了一系列谈判,但荷兰拒不接受《航海条例》,谈判破裂,第一次英荷战争爆发。荷兰战败,于1654年与英国签订《威斯敏斯特和约》,规定荷兰不得与欧洲以外的英国岛屿和殖民地通商,英国也不得与欧洲以外的荷兰岛屿和殖民地通商。该条约几乎是《航海条例》的翻版。由此,荷兰作为海上大国的地位受到削弱,英国开始踏上了争夺海上霸权的殖民帝国之路。
2. 印度支那战争
【答案】印度支那战争是指1945年~1954年越南、老挝、柬埔寨人民反对法国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二战后,越、老、柬相继宣布独立,但法国企图在印度支那重建殖民统治,遂于1945年9月入侵越南,10月侵占柬埔寨,年底侵入老挝。三国人民奋起抵抗,从1945年12月开始,进行了长达8.9年的英勇抗战,1950年5月取得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改变了战争局势。同年7月21日法国被迫签订《日内瓦协议》,保证在尊重老柬越三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其内政的基础上,恢复印度支那和平。印度支那战争也是1975年结束的柬、越、老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美国为取代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地位,从1955年起分别在南越,老挝扶植亲美政权和极右势力。1958年颠覆富马联合政府,1959年挑起老挝内战。1961年对越南发动“特种战争”。1964年破坏1962年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再次策动颠覆民族联合政府,并开始轰炸老挝解放区。同年8月2日制造“北部湾事件”,借口轰炸越南北方。1965年起直接出兵南越,将“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1970年3月18日又趁西哈努克亲王出访,策动柬埔寨朗诺集团发动政变,接着直接出兵侵入。三国人民奋起反抗。柬埔寨人民于1975年6月攻下金边,解放全国; 越南人民迫使伪美政权于1973年1月签订《巴黎协定》,美军从越南撤军。1975年4月,西贡获解放,次年全国统一。老挝人民1973年2月迫使万象当局签订《万象协定》。1975年12月经过夺权斗争,建立了共和国。
3. 星球大战计划
【答案】星球大战计划是指美国总统里根1983年3月23日在关于国防开支和防务技术的电视讲话中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该计划是把战略弹道导弹拦截和摧毁在到达美国国土之前,以求达到消除战略弹道导弹的威胁的目的。他说战略防御计划是“减少核战争危险的途径”。战略防御计划的目的和性质如下:①发展有效的防御对付弹道导弹所造成的威胁,确保美国及其盟国的安全,以美国的技术优势,谋求建立一个“较为安全和稳定的世界”。②战略防御计划仍然是威慑。过去是利用核报复来威慑,使敌手不敢轻易发动侵略。美国“必须谋求另外一种遏止战争发生的手段”。美国要设法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迅速进行大规模报复”的局面,而“更加依靠不威胁任何人的防御系统”,即战略防御计划。③战略防御计划是“一个集中搞先进防御技术的研究计划”,目的在于“寻找方法,为遏止侵略、加强局势的稳定和增进美国和我们的盟友的安全提供一个较好的基础”。④战略防御计划是针对苏联“不断大规模扩大反弹道导弹力量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使美国和苏联科研稳妥地同意进行大量削减、甚至最终消除弹道导弹及它们携带的核弹头”的有效途径。⑤实施战略防御计划需要盟国的合作。里根提出战略防御计划是美国推行强硬的军事新政策的反映。它标志着美国核战略思想的转变。美国制定与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也是对苏联发展核力量和防御项目的反应。里根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在美国社会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引起了高度重视与不同的反响。
4. 经济互助委员会
【答案】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是指二战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应对美国马歇尔计划的一个经济互助组织。1949年1月5日至8日,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的6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经济会议。1月25日发表了有关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公报。公报指出了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必要性及其宗旨、活动原则。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奠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广泛的多边经济合作的基础,扩大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苏联后来利用经互会推行经济一体化,忽视甚至践踏其他成员国的利益和主权。经互会实际上是一个封闭的经济集团,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直接同苏联的计划经济和经济发展挂钩,受其制约。经互会成员国同世界经济发展脱节,在某种程度上有碍于东欧国家经济的发展。
5. 马歇尔计划
【答案】马歇尔计划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提出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故称“欧洲复兴方案”,是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说中提出的。1948年4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美国对外援助法》,使该计划具备了法律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①美国拨款100多亿美元援助西欧各国,以复兴战后经济; ②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货,尽快撤出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接受美国对使用美援的监督,向美国提供本国和殖民地产的战略物资:③由美国政府设立经济合作总署,控制“对等基金”,保障美国的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 ④削减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放弃国有化计划,把进步力量排挤出政府等。英,法,意,联邦德国等
16个西欧国家相继接受了这些条件,并分别同美国签定了双边协定。到1952年2月29日,马歇尔计划全部费用为129,924亿美元,计划预定期限5年(1948~1952),实际上1951年1月已基本结束。随后为《共同安全计划》所取代。
6. 朝美核框架协议
【答案】朝美核框架协议是指于1994年10月,由朝美两国签署的协议。根据这一协议,朝鲜将不退出1985年参加的核不扩散条约(NPT ),同意冻结并最终拆除其核设施; 作为交换,美国同意在2003年前帮助朝鲜建造两座轻水反应堆以代替石墨反应堆; 同时在轻水反应堆建设过程中,美国将向朝鲜提供50万吨重油以弥补其因冻结核反应堆而遭受的能源损失。协议签订后,朝鲜半岛局势得到很大改观,由紧张对峙变成“大缓和、小紧张”。
7. 上海公报
【答案】《上海公报》是对《中美联合公报》的通称,是指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期间,由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的公报。《上海公报》采取了坦率和现实主义的态度,阐明了双方的共同点,也写明了双方的原则分歧。公报指出:“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外交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的关系”。公报同时承认,台湾问题依然是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公报还强调广泛发展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两国结束冷战时期的对抗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而且为日后中美关系发展奠定了的基础。中美关系的和解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8. 道威斯计划
【答案】“道威斯计划”是指鲁尔危机发生后,在英美的策划下,研究赔款问题的专家委员会于1923年11月成立,并于1924年提交的建议书。该计划大大削弱了德国每年的赔偿额,使赔款的控制权转移到了以美国为首的仲裁委员会手里,而德国支付给英法的国的大部分赔款又以归还战债和偿付战争利息的方式转回美国手里。1929年6月道威斯计划被杨格计划取代。道威斯计划是20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改变了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对德国20年代中后期军国主义经济的复活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德国把从美国得到的贷款大部分用来发展同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到1929年德国工业总产量超过英法,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大国,其中化学、电力和光学工业居世界之首,为它摆脱《凡尔赛和约》的约束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简答题
9. 试述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外交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答案】(1)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外交政策的背景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当时苏联长期以来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己经非常严重。特别是经济方面,到80年代中期,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为了摆脱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