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之宪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程序性规范

【答案】程序性规范是指具体规定宪法制度运行过程的阶段、步骤等的规范,主要涉及国家机关活动程序方面的内容。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直接的程序性规范,即宪法典中对有关行为的程序做了具体规定; 二是间接的程序性规范,即宪法典本身对程序不做具体规定,而通过法律保留形式规定具体程序。

2. 违宪审查

【答案】违宪审查是指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以特定方式审查和裁决某项立法或某种行为是否合宪的制度。它是宪法监督的重要手段,其日的在于保证宪法实施,维护宪政秩序。违宪审查具有以下特征:①违宪审查主体是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 ②违宪审查有特定的审查范围; ③违宪审查程序多样化; ④违宪审查方式有别于一般司法案件的审判。

3. 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

【答案】(1)特别行政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

(2)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授予的自治权的政治制度。

4. 宪法适用

【答案】宪法适用是指一定国家机关对宪法实现所进行的有目的的干预。它包括两层含义:①指国家代议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对宪法实现的干预。实施宪法不仅要求这些机关依宪设立,严格依宪运作,更重要的是要求这些机关通过追究宪法责任等途径,确保宪法的禁止性规定和宪法设定的义务能够得到落实。②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对宪法实施的干预。虽然目前我国法院一般不直接引用宪法条文作为判决的依据,宪法也必然具有司法适用性。许多国家的宪政实践表明,宪法司法是现代宪政国家完整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宪法适用不仅是实施宪法的重要方面,而且是立宪国家加强宪政建设、树立宪法权威的重要内容。

5. 附带性审查

【答案】附带性审查又称具体性审查或个案审查,是指司法机关在审理具体案件的诉讼过程中,因提出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违宪的问题,而对该法律、法规进行审查。特定的诉案是附带审查的前提,与诉讼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是附带审查的对象。附带审查是美国、日本等一些由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国家进行违宪审查的唯一方式。

6. 宪法实施评价

【答案】宪法实施评价是指国家有关机关和公民个人以宪法规范、立宪价值取向及社会发展需要等为标准,对宪法实施行为和实施结果所作的价值评判。它反映了评价主体对宪法及其实施的态度和倾向。宪法实施评价包括实施行为评价和实施结果评价。

二、简答题

7. 简述宪法的具体功能。

【答案】宪法的具体功能主要包括:

(1)确认功能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首先具有确认功能。具体表现在:

①确认宪法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宪法的性质和内容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

②确认国家权力的归属,使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合法化;

③确认法制统一的原则,为法律体系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提供统一的基础;

④确认社会共同体的基本价值目标与原则,为社会共同体的发展提供共同遵循的价值体系。

(2)保障功能

①宪法对民主制度和人权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②在宪法的保障功能中,人权保障是最核心的原则。

(3)限制功能

①宪法限制国家权力行使的原则与程序,确定所有公权力活动的界限。

②宪法的限制功能与宪法对人权的保障功能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不对国家权力的行使进行有效的限制,人权保障就会失去基础。

(4)协调功能

①宪法能够以合理的机制平衡利益关系,寻求多数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的规则,以此作为社会成员遵循的原则。

②对少数人利益的保护,宪法也规定了相应的制度,如宪法诉讼制度在保护少数人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8. 司法腐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我国《宪法》第126条规定,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在司法过程中,会出现司法腐败现象,原因如下:

(1)法官的身份保障尚不完善。

(2)法院内部管理体制也与行政机关类似,具有行政化、科层化的特征。

(3)受社会大环境影响。近几年由于社会经济体制转轨,法官队伍受到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严重冲击,个别干警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权钱交易的不廉洁行为时有发生。

(4)教育管理手段滞后。虽然近几年各级法院在队伍教育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形成了一

些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但由于检查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查处工作力度不够; 使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很好地的贯彻落实,导致一些法官在权与法、钱与法的问题上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5)政治思想工作薄弱。近几年有些基层法院放松了队伍的思想教育管理,使有些法官的政治素质得小到提高,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能力减弱,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偏差,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丢掉犷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思想上的滑坡导致行为上的偏差,从而使腐败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

9. 简述宪法序言的效力。

【答案】(1)宪法序言的概念

宪法序言是指独立于宪法正文之外的一部分叙述性文字。宪法序言的效力是指宪法序言所具有的法律上强制约束力。

(2)宪法序言的效力

①学界的理论观点

学界关于宪法序言的效力问题还没形成通论,基本上形成了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说:

a. 全部有效说。该说认为宪法是一个整体,序言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应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 无效说。该说认为序言所宣布的原则过于抽象,不能作为具体的行为准则,不具有法律效力; c. 部分有效说。该说认为陈述性序言,尤其是其中关于历史事实记载的部分没有法律效力,而原则性序言、纲领性序言以及综合性序言中关于基本原则、基本国策、基本任务和宣布宪法本身效力的部分,属于宪法规范的内容,应该具有法律效力。

②我国宪法序言的效力

在我国,宪法序言本身是有效力的,其理由如下:

a. 宪法本身是一个整体,宪法序言作为宪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然承认宪法的效力,自然也应承认宪法序言本身的效力。

b. 宪法序言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其规定的内容及其地位和作用来看,大部分宪法序言与总则或总纲的内容有重合或交叉之处,因此应该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序言中的很多内容是与宪法正文内容相衔接的,因而其与正文内容均有效力才能更好的发挥宪法的作用。

③我国现行宪法序言明确宣布,“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中“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就包含了历史事实的记载部分,也就是说,宪法本身就赋予了“历史事实部分”有根本法的法律效力。

(3)宪法序言的效力方式和效果

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毋庸置疑,但其效力的作用方式和效果表现则不完全相同。宪法序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本身的法律效力不可能完全等同于正文的宪法规定,而是具有其特殊的效力方式和效果。具体体现在:

①序言中的基本原则条款、基本任务条款、基本国策条款及关于宪法本身的效力条款,属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