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华师范大学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之心理学基础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学习

【答案】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反复的经验而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一概念有三个含义:首先,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学习是有机体获得新的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经过学习,有机体将出现某些可观察的行为变化,可以完成一些以前无法完成的事情。个体的行为变化可能是由经验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成熟、疲劳或疾病引起的。前者是学习,而后者不是学习。其次,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无论是外显的行为变化还是行为潜能的变化,只有行为改变的持续时间较长,才可以称为学习。最后,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

2. 意识

【答案】意识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指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中止的监控。

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1)意识是一种知觉。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如:你发现刚刚打扫干净的教室,听到动听的音乐等。同样,人也能感觉到某些内部的状态,如:疲劳、焦虑等等。(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整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即,意识不只是对信息被动的觉察和感知,它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水平和层次,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人的意识是由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活动是在意识的指导下有明确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意识可以觉察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注意与意识密切联系。

3. 人本主义心理学

【答案】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思想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第一势力)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学(心理学的第二势力)本能的生物还原论,因此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和布根塔尔等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人本主义还相信,人都是单独存在的。心理学家应该对人进行单个的测量,而不要把他们合并在不同的范畴之内。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只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认为正是人们的思想、欲

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内部经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进行了批判。但是,由于他们错误地理解了人的本质,把人看成人性的人,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他们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某些描述,常常是从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出发的。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还带有纲领的性质,他们对自己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说明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因而使他们的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4. 激情

【答案】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与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有关,比如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亲人突然死亡的极度悲哀、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异常恐惧等等都是激情状态。这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例如,狂喜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等。激情状态下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行为能力失去控制。因此需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控制情绪,调节激情中出现的不理智行为。

5. 人格的五因素模型

【答案】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又叫“大五模型”或者称为五因素模型(FFM ),是麦克雷和考斯塔综合“大五”结构和有关理论提出的一种人格结构模型。这五大因素分别是:外向性(Extraversion ):健谈、果断、有活力、热情、活跃等; 宜人性(Agreeableness ):友好、合作、真诚、愉快、利他、有感染力等; 责任感(Conscientiousness )有责任心、有条理、坚忍不拔、公正、拘谨、克制等; 情绪稳定性(EmotionalStability ):冷静、忧郁、镇定、神经质、消极情绪、神经过敏等; 开放性(OpennesstoExperience ):富想象力、有洞察力、聪明、有修养、直率、创造性、思路开阔等。五因素模型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证实,这些证据主要包括:①基本因素的跨文化一致性; ②自我评定与观察者评定的一致性:③特质得分与动机、情感、人际行为等亦存在关联; ④遗传方面的影响。

二、简答题

6. 简述惊恐症的诊断要点。

【答案】惊恐症是焦虑症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无任何理由地出现强烈恐惧感,似乎马上要死亡或失去理智,伴有严重的自主神经症状,一般历时5-20分钟,可自行缓解,发作后一切恢复正常,但可反复发作。其诊断要点主要有以下几条:

(1)在没有任何引起焦虑的刺激或现实客观的危险情境下发作,或发作时并无明显而固定的诱因,以致发作不可预测。

(2)两次发作的间歇期,除了害怕再发作外,没有明显症状。

(3)发作时表现为强烈恐惧,并伴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经常发生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失控感等痛苦体验。

(4)发作来得突然,10分钟内会达到高峰,一般不超过1小时。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

回忆自己的发作经过。

7. 讲授法是否等同于机械的注入式或填鸭式? 为什么?

【答案】(1)讲授法不等同于机械的注入式或填鸭式。

(2)讲授法是指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放电影等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的方法。美国当代认知学派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讲授法本身并不一定导致机械学习,只是某些教师对讲授法的误用才导致了机械学习。奥苏伯尔特别强调通过讲授法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他指出,一堂有效的讲座提供给学生的信息学生自己花数小时也未必能收集到的。

(3)讲授法是否有效还依赖于教师对讲授法的准备和运用技巧。有效的讲授教学需要运用以下技巧:

①提供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指在上课前为学生提供的有关本课学习内容的从总体上组织起来的引导性材料。按照奥苏伯尔的经典解释,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呈出之前旱现的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

②提供信息加工时间。作为教师呈现的新信息的速度、节奏,应该满足学生对信息加工的时间需要。学生需要时间去思考与他们己有知识的联系、自己生成新概念的实例、理解所学材料的实际含义等。③提供总结。研究表明,当学生听以教师讲授内容的概要总结时,他们学习得更加有效。

8. 当你的朋友失恋或考试失败时,你如何劝慰与开导他(她)?

【答案】失恋和考试失败所表现的情绪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情绪,如果这种情绪不能得到改善,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抑郁情绪,从而会严重危害身体,破坏人体身心的平衡。处于抑郁情绪的人一般都处于一种压抑状态,内心隐存着某种能量,这种能量积聚过量会破坏人的理智,使其无法感受人世的乐趣,最后生趣尽失,连希望一也烟消去散,以此走向自杀的境界。对抑郁情绪的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哭一场。因为哭能释放积聚己久的能量,并调整机体的平衡。在亲人面前痛哭,可以爆发纯真的感性,许多人在痛哭一场后,抑郁症状就减轻了许多。

(2)刻意安排较J 偷快的事件转移注意力。违过刻意安排较愉快的事件,可以唤醒抑郁者,使其对生活产生乐趣,以此忘记悲伤,忘记忧愁,进而缓解内心积压的抑郁。

(3)当处于抑郁状态时,语言暗示法、请人疏导法、环境调节法、自我表达法都是比较好的疏导方法。

综上所述,当自己的朋友失恋或考试失败时,应从预防其抑郁障碍的方向进行开导和劝慰。

9. 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与斯金纳的强化概念有何不同?

【答案】(1)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是班杜拉提出的概念。

①替代强化:即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强化。

②自我强化:当一个人模仿他人(榜样)的行为时,就会依据榜样的行为从而对自己的行为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