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847文学基础(A)之民俗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顾颉刚

【答案】顾颉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史学大师。他将史学上的创见运用到民间文学、民俗学领域来,为之贯注新血液,探讨新方法。他在孟姜女故事和歌谣学、民俗学诸方面的研究,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其主要论著有《古史辨》、《崔东壁遗书》、《当代中国史学》、《汉代学术史略》等。

2. 摩西五经

【答案】摩西五经是西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义称摩西五书。它们是《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摩西五经是犹太教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它也是公元前6世纪以前唯一的一部希伯来法律汇编,并作为犹太国国家的法律规范。其主要思想是:神的创造、人的尊严与堕落、神的救赎、神的拣选、神的立约、神的律法。

3. AT 分类法

【答案】AT 分类法是国际上通用的故事情节类型分析法。1910年,芬兰的阿尔奈发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一些国家民间故事,将这些故事的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归为一个类型,并写出简洁的提要,然后分类编排,统一编号。1928年,美国的汤普森出版了《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这一人的分类体系被合称作“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 分类法”。它的特点是把题材类型和母题情节索引结合在一起,是当今世界流传最广的一种分类方法。

4. 《中华全国风俗志》

【答案】《中华全国风俗志》是近现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南社诗人胡朴安在20世纪20年代初编成的一部有广泛用途的全国风俗百科全书。全书按照各省区的行政区划分编排体例,分设条目,对全国风俗首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编辑。本书体现了胡朴安的编辑思想,同时标志着我国近代风俗志的编纂进入了新里程。《中华全国风俗志》至今为中外文化学术界,特别是民俗学研究者看重。

5. 悬诗

【答案】悬诗意为“被悬挂的”诗,是指阿拉伯前伊斯兰时期的七首或十首著名长诗。它们是阿拉伯早期诗歌的精品和代表作,是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阿拉伯文学遗产。悬诗采用“格西特”诗

体,粗犷自然,反映了阿拉伯氏族社会崩溃时期的社会面貌。代表诗人是鸟姆鲁勒·盖斯,其代表作是《悬诗》的首篇。作为阿拉伯古典诗歌的珍品,悬诗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阿拉伯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6. 仪礼歌

【答案】仪礼歌是伴随民间祈年庆节、贺喜攘灾、祭祖吊丧等仪式及日常迎亲送友等习俗活动而吟诵的歌曲。大致有诀术歌、仪式歌、习俗歌三类。诀术歌,是被认为具有法术作用的民间歌诀与咒语。仪式歌,是与节令庆祝、其他祭祀等仪式相结合而诵唱的歌,主要内容为祭神求福、祈保丰收等。习俗歌,用于婚娶、生子、祝寿、送葬、造房等红白喜事和迎宾待客的场合,如撒帐歌、哭嫁歌、盖房歌、敬酒歌等。这是仪礼歌中数量居多、迷信色彩较少、文学价值较高的部分。

7. 传说

【答案】传说是关于特定的人、地、事、物的口头故事。根据其关联和解释的对象,可分为五类:①人物传说。这类传说的主人公大多是历代实有其人的各种著名人物; ②地方传说。故事本身常常涉及占代神抵、历史名人、能工巧匠,或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遗迹等; ③史事传说。史事传说是关于重大历史事件的传说群,如历代农民起义传说,某些地方性事件的传说等; ④动植物和某些自然现象的传说。这类传说的基本模式,是讲述者大多相信某种动植物或自然现象系由现实的人幻化而成; ⑤关于各种风俗、土特产品、民间工艺等的传说。这类传说大多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其故事广泛涉及历史、地理、传统审美观点等文化内容。

8. 接触律与模仿律

【答案】接触律与模仿律是在人类巫术得以建立的两种思想原则,得名于弗雷泽的《金枝》。费雷泽将二者统称为交感律。同类相生或果必同因是模仿律; 物体一经相互接触,在中断实体接触后还会继续远距离的互相,是接触律。按照这两种规律可以引申出巫术施行的方法,即模仿或相似巫术和接触或感染巫术。“模仿律”和“接触律”

(类比与联想的应用)这两条最基本的巫术原理,不仅是各种法术构思的基础,而且也在医学技艺中得到广泛应用。模仿律在咒禁疗法中的应用,如通过破坏敌人的偶像,或针刺写有某人姓名、生辰的纸人,以期得到令对方遭厄运的愿望。接触律在咒禁疗法中的应用,如人痘接种的发明和对胞衣的处理。

二、填空题

9. “民俗”(folklore )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英国学者_____1846年创用的。

【答案】汤姆斯

【解析】“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对英文“Folklore ”的意译。这个词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1846年创用的,他以撒克逊语的“folk" (民众、民间)和“lore" (知识、学问)合成为一个新词,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后来,该词逐渐被世界其他国家的学

者们接受,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学科名词。

10.许慎《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所说“事无形”,即“_____”,这是巫的原型。

【答案】事看不见的鬼神

【解析】许慎《说文》:看不见的鬼神”。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巫又称祝,专事鬼神,“事无形”,即“事看不见的鬼神”。

11.太阳神话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流传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

【答案】麦克斯·缪勒; 本菲

【解析】神话学派通常以马科斯·缪勒作为它的代表人物。马科斯·缪勒极力主张民间文学的神话起源论,并且提出“太阳说”。他认为民间文学的一切主题都和太阳崇拜有关。通常以德国东方学本菲的《五卷书》德文版序言(1859)作为流传学建立的标志。本菲认为战争、文化经济的交流,促成了民间故事在不同民族中间因袭流传,故事的流传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果。另外,本菲认为现存西方的民间作品大都来源于印度,而且大都和印度的《五卷书》有关。他仔细具体地描述了《五卷书》西渐的历史途径。

12.写出三个最富有代表性的幻想故事:_____、_____、_____。

【答案】《求好运》、《田螺姑娘》、《灰姑娘》

【解析】我国十个最有代表性的幻想故事:《求好运》(AT461型“三根魔鬼头发”及461A 型“穷人找神仙”)、《田螺姑娘》(AT408型)、《灰姑娘》(A T510型)、《蛇郎》(AT433D 型)、《青蛙少年》(AT440D 型“青蛙骑手”)、《兄弟分家》(A T503E 型“狗耕田”)、《两伙计出fl 》(A T613型“两个旅行者”)、《狼外婆》(AT333C 型“老虎外婆”)、《小鸡患报仇》(AT210型“公鸡、母鸡、鸭子、胸针和绣花针的旅行”)以及《十兄弟对敌》。这些故事在我国都有深广的传承根基,并且基本都是国际型的故事类型。

13.巫觋通鬼神的两种方式,一是请神附体,另一种是_____。

【答案】过阴

【解析】巫现被认为能通鬼神。具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请神附体。请神附体有请神、探源、抓鬼和谢神四个步骤。降神后,巫成为神的体现,代神言行。此时的巫或萨满往往处于昏迷状态,有些是运气,有些是服用麻醉品。另一种是过阴,即“灵魂出走”。也就是巫现的灵魂可以离开肉体,到神鬼所在的地方。

14.“家有良田万顷,_____”的俗谚,反映了旧社会劳动大众为了谋生而重视学艺的心态。

【答案】不如薄技在身

【解析】工匠民俗“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的俗谚,反映了旧社会劳动大众为了谋生而重视学艺的心态。数千年来,拜师收徒之风极盛,并形成了严格的师承制度,从选徒、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