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844光学、电磁学或生物化学之民俗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师承制度

【答案】师承制度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模式。师承制度包括家传、拜师两种基本形式,表现在传统的工匠行业,师傅对徒弟采取的是家长式管制,即刚进师门的小徒弟,先要为师傅家里干杂活,经过一两年的家务活训练,师傅才开始传艺。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徒弟直到能独当一面,才能出师。出师时,徒弟要给师傅送大礼,叩头谢师,而师傅则以数件劳动工具相赠。

2. 神话—原型批评

【答案】神话—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它源于20世纪初英国的古典学界崛起的剑桥学派,大成于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斯洛普·弗莱。弗莱的《批评的解剖》是自觉借鉴和运用文化人类学视野的产物,其产生也同弗雷泽的交感巫术原理和荣格的原型理论密切相关。弗莱认为原型就是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最基本的文学原型是神话,神话是一种形式结构的模型。因此,原型批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学的共性及演变规律

3. 摩西五经

【答案】摩西五经是西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义称摩西五书。它们是《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摩西五经是犹太教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它也是公元前6世纪以前唯一的一部希伯来法律汇编,并作为犹太国国家的法律规范。其主要思想是:神的创造、人的尊严与堕落、神的救赎、神的拣选、神的立约、神的律法。

4. 艺诀

【答案】艺诀是艺人们根据自身修养、演出实践、艺术规律认识等方面内容,编成的顺口而又便于记忆的艺谚短句,又称艺谚或口廖。其特点是: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语句工整,有韵有节,易于记忆传诵。不少古代戏曲论著都辑录有广为流传的谚诀,如《曲律》中的“三绝”、“五不可”、“两不辨”; 《度曲须知》中的“出字总诀”、“收音总诀”; 《梨园原》中的“曲白六要”、“身段八要”等; 但更多的是在戏曲艺人中口头流传。

5. 堪舆

【答案】堪舆又称“风水”,是相地、相墓之术。堪,地突之意,代表“地形”之词; 舆,“承舆”即为研究地形地物之意,着重在地貌的描述。古人受“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等说的影响,就将天体运行、宅地方位和人事相对应,认为地理环境、山川形势与人的吉凶祸福、乃至子孙的命运前程有关,使风水理论带上了很强的神秘色彩。因此,无论是建生宅,还是选墓址,都要请风

水先生看风水。至今,这种习俗在民间还有小小影响。

6. 顾领刚

【答案】顾领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他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史学大师。他将史学上的创见运用到民间文学、民俗学领域来,为之贯注新血液,探讨新方法。他在孟姜女故事和歌谣学、民俗学诸方面的研究,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其主要论著有《古史辨》、《崔东壁遗书》、《当代中国史学》、《汉代学术史略》等。

7. 仙话

【答案】仙话是围绕仙人的活动而展开的故事。它在我国民间文学作品中,是非常独特的样式,是显著有别于神话故事的。神话产生于新时器时代的中晚期,而仙话则产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最初的仙话故事中,有大量反映帝王惧怕白发与死亡,从而寻觅长生术的内容,采药炼丹尤其是屡见不鲜的内容,由此也可以清楚地看到神话与仙话的又一不同:神话中的神性是生而有之的,而仙话主人公的飞升则是凡人经过刻苦修炼获得的正果。

8. 二次葬

【答案】“二次葬”是指待尸体腐烂后,拾骨装入瓦瓮再行埋葬,又称瓮葬、拾骨葬,。此类认为肉体与灵魂可分,人死之后,须等其腐烂,灵魂才能脱离其原先的附着物,获得再生的机会。死者过世后,其家人会先将尸体草草掩理,待一段时间后(两年到十年不等),尸体腐烂殆尽,拣拾遗骸残骨,用茶油或白酒洗净后按人体结构屈体放入陶瓮,另外找片风水宝地建坟墓埋葬。二次葬的历史由来己久,这种习俗在一些少数民族流传至今,如东北的鄂温克、赫哲族等,南方的瑶族、壮族等。二次葬盛行是生者对死者的真诚怀念和对最先的崇拜所致。

二、简答题

9. 校园民间文学的主要类型。

【答案】校园民间文学往往以大学生自己的生活为题材,透露他们的情感、心理状态和情绪,表达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校园民间文学的主要类型有顺口溜、笑话、流行语、鬼故事、智力游戏和怪谈等。

(1)校园顺口溜

校园顺口溜一般远离政治,只是学生拿自己开测。由于大学生活中恋爱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因而女生成为被关注和调侃的主要对象。围绕她们产生了“大一至大四女生不同风貌”、“某大学女生几回头”、“从后从旁从前看”等重要题材。这类顺口溜中的调侃毫不客气,在无聊的恶作剧心态中透露出处于特定年龄、环境的男生们对身边异性同伴的关注和对理想女性的追求、向往。此外还有许多顺口溜反映了大学生在生活娱乐、婚姻恋爱等方面的观念、要求。校园顺口溜是反映学生生活、校园文化的一面镜子。

(2)校园笑话

校园笑话是大学生对生活中发现的幽默滑稽的事件,加以夸张变动、编成笑话,用来娱乐和审视,也可以表达对这些事件的情感态度,如厌倦、欣赏、反对等。反映的生活内容多是学习、日常生活、爱情等,对象多是学生、老师、家长,往往能生动展示校园生活的乐趣和苦楚。

(3)校园流行语

校园流行语是经常挂在大学生嘴边的变异的语言。校园流行语的特点是代用语层出不穷; 众多的旧词新用; 在形容词前加上表示程度的“奇”、“乱”、“狂”、“巨”等,时常挂在学生嘴边。

(4)鬼故事

鬼故事和校园怪谈是大学校园的独特叙述样式,它们多产生、流传于学生的“夜谈”,与各校的具体环境、历史紧密相连。鬼故事在不同的学校或地区保留了大体的情节框架,在细节上有各种变化,或改变地名人名,或揉进富有地方、学校特色的因素,形成许多异文。这此鬼故事反映了大学生敏感、喜好猎奇、好幻想的心理特点,是校园民间文学的一些独特形态。

(5)智力测试游戏

大学生是智商比较高的人群,在他们中间常常会玩一些智力测验的游戏。这实际上是传统猜射谜语的活动在校园里的置换。智力题在大学生中比较流行,多具有戏弄人的性质。这些题目大都诱使对方在对问题的问答乃至思考中受到愚弄。“脑筋急转弯”也是大学生们常玩弄的把戏,往往打破人们惯有的思维模式,从另一个角度想问题,其正确答案常让人恍然大悟又哭笑不得。

总之,校园民间文学大多为学生自己编创的,传播的两端仍是日头的,由日头创作,最终落实于日日相传,只不过传播的中间阶段借助了“课桌”、校园刊物和网络等具有校园特色的载体。校园民问文学并没有改变民问文学的基本属性。

10.谈谈你对两希文学传统的理解。

【答案】“两希”文学传统是指以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为核心的文学传统。

(1)希腊文学传统

希腊最早的文化大概是诺索斯文化,在爱琴海最南部的克里特岛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后来亚历山大国王大面积扩张土地,随着战争,希腊文化开始传播到印度河以西的广大亚洲和北非等地区。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其主要表现为:

①文学样式丰富,既有神话、史诗、悲剧、喜剧,又有寓言、抒情诗、散文和小说,为后来的欧洲文学提供了范例。

②在反映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方面,古希腊文学贯穿了热爱生活、肯定现实、赞扬人的能力与智慧的人生哲学,奠定了欧洲文学精神价值追求的基本特征和内容。

③在创作方法上,己经具有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因素,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 ④文艺理论发达,形成了再现说和表现说两种文艺观,开启了此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文艺思想的先河。

(2)希伯来文学传统

在希伯来文化中,摩西和耶酥是希伯来人的先知,他们为全人类创造了唯一神信仰的宗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