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策模型
【答案】按照系统分析的理解,政策模型是指对研究对象和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政策模型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问题变为易于处理的简单模式,不受现实中非本质因素的约束,易于理解、操作、模拟与优化。政策模型是由变量与关系组成的。变量反映随时间或其他条件变化的数值而改变的程度。明确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是分析的主要任务。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确定这些部分之间的关系而将其加以组合。政策模型的分类:①确定型模型。即通过己知可控和不可控变量的关系来计算所有结果变量; ②随机模型。指从变量的概率分布中求出结果。所有的模型讨论,都涉及到总体研究。模型应该首先在整体水平上建立各种关系,并依据需要逐步补充,直至得到最理想的结果。因此最优化模型是在特定假设和约束条件下可以求出最优选择结果的模型。
2. 多数决定规则
【答案】多数决定规划,是指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得票最多的政策方案作为正式的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则。多数规则采取两种基本形式:简单多数规则和绝对多数规则。多数决定规则可大幅度地降低决策成本,但也存在一些缺陷:①“多数剥削少数”;②投票“循环”现象,即投票过程细节安排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3. 追踪决策
【答案】追踪决策指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与原有的政策决策相比,追踪决策大致有四个特点:
(1)回溯分析。追踪决策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决策,其目的是为了对原政策实施中所产生的偏差进行纠正,或如人们称之的“扬弃”。
(2)非零起点。追踪决策不是从原政策问题的提出为起点,而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改变了的主客观条件为起点。
(3)双重优化。追踪决策所得出的政策方案既要比原政策好,又要是若干新选的备扦方案中的“满意解”。
(4)心理效应。追踪决策要对原政策进行修正,必然会对各方一面产生心理上影响。
4. 沉淀成本
【答案】沉淀成本是指政策实施中己经投入且无法挽回的成本。面对高昂的沉淀成本,决策者往往进退两难。一方面,政策己经被证明为无效的或失败的,继续投入资金只会扩大损失; 另一方面,如果放弃,那么己经投入的巨额资金将因政策的终止而付之东流。对决策者来说,不计较
政策目前的效果,让其再持续一段时间以观后效,似乎是明智而保险的做法。
5. 政策分析
【答案】政策分析是指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选择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简述如下:
(1)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社会现实中的某个(些)问题怎样成为公众在政治上注意的对象? 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如何进入政策议程成为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是什么? 不同的政策问题主要采用哪些分析方法? 建立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建立政策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实现政策方案的目标是什么? 可供选择的方案是如何制定的? 怎样对所选择的政策方案优化? 什么利益群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政策方案的制定过程? 政策方案是怎样被正式通过和颁布的? 正式通过的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有效的政策实施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在政策实施中采取了哪些具体的行动措施? 这些行动措施对政策内容产生了何种影响?
(4)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影响? 由谁去评价政策结果? 政策评价的结果是什么? 政策是继续执行、发展、还是终止?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效果、政策环境和政策信息。
6. 政策问题
【答案】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①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 ②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 ③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 ④团体的活动与力量; ⑤政府的必要行动。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有:①政策问题的关联性:②政策问题的主观性; ③政策问题的人为性:④政策问题的动态性。
7. 有限理性
【答案】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缘于对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批评,认为人类行为受知识、能力、心理及信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办法达到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要求。有限理性模型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模型,其认为人的理性是处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的主要内容有:①手段—目标链的内涵有一定矛盾,简单的手段一目标链分析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 ②决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他只要求有限理性; ③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
8. 政治社会化
【答案】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政治社会化具有以
下特征:①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 ②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③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 ④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 ⑤具有手段性的特点。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生活和政治权力通过特定的方式和途径养成社会成员权威人格和权利人格,从而形成思想文化的政治认同和道德权利的途径。政治社会化是特定社会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的反映。
二、简答题
9. 简述政府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
【答案】政府财务报告,无论其形式如何,都应符合某些基本的质量要求。一个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及时一性。财务报告会因其过时而失去其价值,所以财务报告须及时,以便充分利用。
(2)内容的公正性。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事务都必须符合实际情况,以便人们准确了解有关财务运转的情况。
(3)适用性。提供的信息必须面向客户的要求。
(4)可信性。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是有依据的,并且反映的情况是有意义的。
(5)可比性。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应该便于比较以满足作出决策的需要。
(6)中立性。则务报告中的信息不应有故意的倾向性和偏见。
(7)物质性。信息科目可能使财务报告的有关读者在判断和行动方面产生影响和差别。财务报告应该包含物质的和质量的或数量的信息。
(8)连贯性。不同时期的会计方法和主要的会计基础不变,报告的财政数据应该从这样的账户中获得,它所反映的物质内容在不同时期都按不变的基础进行。
(9)内涵的丰富性。财务报告中的信息是可理解的、清楚的以及简明扼要的。
10.简述传统层级化组织失效的原因。
【答案】造成传统层级化组织失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项:
(1)环境因素。当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分化使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高于竞争性,环境的变迁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发展。ca )人口特质的改变。现代社会己发展成为具有高教育水准的社会,人员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得人们的工作变换率大大提高; 同时,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不再局限于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工作一辈子。
(3)工作价值观的改变。山于工作价值观的改变,人们开始要求和重视工作上的自主权和参与感。
(4)组织任务与目标的变化。现代组织任务的完成将需要精密的技术予以支持,组织的任务将会变得更复杂和更无法预测,目标亦会变得更加复杂,相互间的冲突也会随之相对增多。
(5)组织结构的改变。未来组织结构的关键字是“暂时性”Ctemporary ),组织结构必须具备有快速适应与变迁的暂时性系统,以问题为导向,人们不再依层级及角色作垂直的分化,而是以其专长机动地调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