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民俗学概论(加试)之农村社会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人地关系,它有哪些特征?

【答案】人地关系是指人口与土地的关系。但它绝不是简单的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关系。其特征是:(1)在基本层次上,它是一般的人口与土地关系,是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关系。

(2)在中间层次上,它是人力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人口与资源的关系),同时也是人口与食物供应的关系(人口与生产资料的关系)。

(3)在综合层次上,它是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还是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 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的看病难问题?

【答案】要有效地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断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让国家的政策优惠真正的惠及到每一个农民,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2)坚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稳定的农村卫生投入保障机制,整合县级卫生机构资源,合理调整乡镇卫生院的规划布局,积极探索多渠道办医途径,鼓励社会和个人参与农村卫生服务。

(3)提高政府用于农村卫生的投资和事业费的比例,增加对农民看病问题方面的资金投入。

(4)深化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严格实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项目准入制度和农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规范农村卫生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努力降低运行成本,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卫生服务。

3. 论述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

【答案】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是消除城乡融合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2)设置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新制度,替代旧制度对各方面因素进行激励,以求各种资源的效率调整到最佳状态;

(3)当新的制度中又出现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因素时,应及时予以调整,继续推进制度创新迈向更高阶段;

(4)任何国家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都同时又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旧有的阻碍城镇化的制度逐渐瓦解,而新生的促进城镇化的制度不断涌现;

(5)—种有效的供给激励的制度安排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无效率的制度安排则会抑制或阻碍经济发展,制度创新就是力求消解无效率的制度安排,创制有效率的制度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即使在不改变其他因素的基础上也同样可以促

进经济发展。

因此,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对于我国整个城镇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4. 农村民间信仰有哪些特征?

【答案】我国的民间信仰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功利性和世俗性

中国普通民众对复杂深奥的宗教思想往往缺乏探究的动力,他们更关心的是,各种神明对他们现实生活的福祉有什么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一定的宗教活动来不断保有这种福祉。

(2)多神性和包容性

中国民间信仰是一种多神信仰。民间信仰中的神明可以来自于不同的宗教系统。多神性的特征导致中国的民间信仰并非一个体系完备的统一的信仰体系,相反是一个诸神混杂的信仰体系,这种多神信仰使得我国民间信仰表现出庞杂但包容的基本形态。

(3)蒙昧性和神秘主义

在科学发展不成熟的古代社会,人们面对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中许多变幻莫测的现象感到困惑和不解,不能给予理性的科学解释,因而容易采取神秘主义的态度来解释未知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

(4)地方性和统一性

①在中国的许多地区,都有只属于自己本地区的地方神,例如各地供奉土地爷、城隍庙,都各不相同,各自的供奉活动和仪式也不尽相同。

②由于中国从很早开始就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和文化格局,因此中国民间信仰也表现出整体的统一性。

二、论述题

5. 谈谈你对农村养老保险的理解与认识。

【答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在农村征收养老保险费,建立专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为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社会劳动者提供一定形式的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险形式。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具体特征:

①社会福利性。不以赢利为目的,宗旨是保障农民晚年的基本生活。

②参加人员的普遍性。农村务农、经商等各类从业人员实行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便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③基金筹集来源的多元性。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明确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责任,突出自我保障为主。

④投保人在交费标准、投保方式、领取时间等方面的灵活性。实行储备积累,多档次缴费标准、多种投保方式供投保人选择。

⑤投保人享有养老金权益的专一性。建立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

属于个人所有,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个人缴费的多少和积累时间的长短。

⑥采取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①保障水平与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

②养老保险与家庭赡养、土地保障以及社会救助等形式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和群众互帮互济为补充的养老模式。

③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④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所有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公民一律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⑤自我保障为主,集体(含乡镇企业、事业单位)调剂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 ⑥政府组织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宣传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支持办法,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养老保险。

6. 怎样进行中国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

【答案】中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是指农村卫生机构、卫生队伍和县、乡(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有机构成。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和完善,由政府、集体、社会和个人举办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组成,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中心(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

建设中国农村医疗服务体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稳定的农村卫生投入保障机制。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増加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216多亿元,改造部分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深化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2)整合县级卫生机构资源,合理调整乡镇卫生院的规划布局;积极探索多渠道办医途径,鼓励社会和个人参与农村卫生服务。

(3)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4)加强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农村适用卫生技术人才,引导、鼓励医科院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组织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到农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指导。

(5)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严格实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项目准入制度和农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规范农村卫生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努力降低运行成本,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卫生服务。

总而言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加大投入与深化改革相结合,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整体推进、分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