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50公共管理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领导者责任
【答案】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其内容包括:①政治责任即领导责任,是指领导者因违反特定政治义务或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导致的政治上的否定性后果,以及所应遭受的谴责与制裁。②工作责任指行政领导者的岗位责任,即行政领导者担任某一职务所应承担的义务以及对成败的个人担当。③法律责任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因违反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或应负的责任。
2. 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
【答案】(1)职位分类是指按照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要的资格条件进行的人事分类制度。职位分类的具体过程一般由职位调查、职系区分、职位评价、制定职级规范和职位归级等五个程序组成。
与品位分类相比,职位分类的特征是:①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的,职位分类的等级随职位而定,不是随人走; ②工资差别与职位工作的难度成正比; ③责任大小和资格深浅成正比,是同工同酬; ④重视专家作用,利于专才成长; ⑤公务员分类复杂,技术性要求比较高; ⑥公务员的升迁调转范围和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定,易于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其缺点是缺乏灵活性,弹性较小。
(2)品位分类是以国家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职务或等级高低为依据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品位分类作为人员分类的两大制度之一,其基本特征是:
①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的分类体系。品位分类的对象是人以及人格化的职务等级以及人所具有的其他资格条件。在人员运用方面过分重视人员的学历、资历、经验和能力,个体的背景条件在公职录用和升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职年限、德才表现等通用资格条件是晋升的主要条件。可见,品位分类是人在事先。
②分类和分等相互交织。分类实际上同职务、级别和分等同时进行,品位分类通常采用先纵后横的实施方法,也就是先确定等级,然后再分类别。
③品位分类强调公务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品位分类注重“通才”,不注重公务人员所具备的某一方面的特殊知识和技能。人员的调动、交流、晋升受所学专业及以往工作性质的限制较少。
④官位和等级职位可以分离。在品位分类规则中,官等是任职者的固有身份,可以随人走,官等和所在职位不强求一致。薪酬取决于官等而不取决于所从事的工作。
⑤品位分类在等级观念比较深厚的国家较为盛行。
品位分类最大的优点是有利于人员的流通,缺点是只重视资历而忽视了其他方面。
3. 公共危机预警
【答案】公共危机的预警,指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主要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根据本国或本地区有关危机现象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对某些危机现象出现的约束性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做出科学的估计与推断,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息,使政府和民众提前了解事件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策略,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活动。
4. 行政信息
【答案】行政信息是指反映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对象的状态发展与变化对行政主体有新意义的消息、情报。行政信息作为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是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公共组织等在依法履行职能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与保存的信息,以及制作或获取信息的技术、设备、网络、人力资源和信息化管理体制。具体包括:①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公共组织等行政管理主体为履行职能而采集、加工和使用的各类信息; ②政府部门在办理业务和事项过程中产生与生成的各类信息; ③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各类信息; ④各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行政信息; ⑤与行政信息的制作和获取有关的技术、设备、网络、人才等信息资源; ⑥信息化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5. 政策合法化
【答案】政策合法化包含两个层次:政治正当性和政策合法化程序。
(1)政治正当性。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若缺乏正当性,必难以执行。政治正当性包含:实质层面与心理层面。实质层面即合法性问题,是指必须在宪法架构下运作; 在民主法治的国家,合法化是政策必经的历程,经立法机关合法化过程的政策,才能为广大的民众所接受,付诸施行时,才会比较顺利。心理层面则是指被统治者愿意接受统治者以及其政策的统治与约束,统治的正当性愈高,则民众的服从度愈高,愈能得到高的政策绩效,反之则否。因此,在我国港澳特别行政区,合法性被称为“认受性”,即接受与认同的程度。
(2)政策合法化程序,是指政策备选方案必须得到有权责的机关或个人之认可批准,才能取得合法地位。政策合法化程序也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 二是立法机关的政策合法化。
(3)政策合法化的内容具体包括:决策者及权力的合法化; 政策程序的合法化; 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政策内容法律化。
6. 情境危机理论
【答案】情境危机理论,又称SCCT 理论或“危机情境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危机管理专家库姆斯。情境危机理论吸收了其他学者对危机情境和危机分类的研究,首次将情境理论与危机类型的研究结合起来,提出应针对不同危机类型选取相应的危机战略。
情境危机理论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上:组织的声誉会受到危机的威胁,通过评估危机情境,
并根据该情境选择危机应对战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组织声誉。他提出一个“危机情境模式”,该模式中有五个变量:①组织的内在控制程度:②危机中组织承担的责任:③组织的声誉和形象:④危机的严重程度和组织的发展史—包括危机史和关系史。“组织的内在控制程度与组织的发展史会对危机责任产生影响,而后再影响组织形象以及之后的潜在支持行为”。
7. 编制
【答案】编制一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编制是指一个法定社会组织内人员的数额及职位的配置。广义的编制则指一个法定社会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规格级别、人员数额、人员结构及职位的配置。
8. 行政程序法治
【答案】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活动中由行政行为的方式、步骤、时间、顺序等要素所构成的行为过程,包括行政行为程序、行政组织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行政程序法治是涉及规范行政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核心问题。
二、简答题
9. 简述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答案】经济职能是指政府管理和组织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两类。
(1)社会经济管理职能
山于市场经济机制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所以需要山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来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国民经济总体结构的合理性,维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对社会经济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平衡,确保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实现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目标; 制定产业和重大投资政策,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 实施有效的税收政策,调节行业、企业、个人之间的收入; 建立健全全国统一市场,搞好各种协调工作; 提供信息引导、弥补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加强市场监管,推进市场的完善和发展等。
(2)国有资产管理职能
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所特有的管理经济的另一项职能,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要求相适应的。由于国家拥有的国有资产规模较大,需要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国家行使全部国有资产的所有权,重点管理国家投入各类企业的国有资产,负责拟定相应的管理法规和制度,并对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检查,但不是直接管理企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的中心内容是政企分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还给企业,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