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测验标准化

【答案】测验标准化是指测验编制和施测所遵循的一套标准程序。其内容包括确定目的、科学命题、选取代表性样本、做题目分析、确定统一的指导语和施测条件、规定评分与解释、分析测验的信度、效度等。其目的在于使编制或修订的心理测验符合标准测验条件的程序。如果测验结构好,样本大且有足够代表性,对所测查的心理变量是在符合常模要求的标准情况下取样的,其测验就是标准化的、有成效的。

2. 心理测验

【答案】心理测验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心理测验具有间接性、相对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其测量的是人的行为;不可能是全部行为领域,包含的只能是人全部可能项目中的一个样本。

二、简答题

3. 投射测验的理论假设是什么?

【答案】投射测验是通过被试对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刺激的反应来分析和推断其人格特点的测验。投射测验的设计者常用心理分析观点作为指导来选择刺激和解释测验的结果。其理论假设是:

(1)人们对外部事物的解释性反应都是有其心理原因的,同时也是可以给予说明和预测的。

(2)—个人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虽然受所呈现的刺激的特征的影响,但他的人格特征、当时的心理状态以及他对未来的期望等心理因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对刺激的反应过程及其结果之中。

(3)因为个人的人格会无意识地渗透在他对刺激情境的解释性反应之中,所以,通过向被试提供一些意义模糊的刺激情境,让被试对这种情境做出自己的解释,然后通过分析他解释的内容,就可能获得对被试自身的人格特征的认识。

4. 试析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在能力测验的产生与发展中的影响。

【答案】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在能力测验的产生与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能力测验的呼声很高,传统的智力测验在此却显得势单力薄,不能够测出不同的知识和能力专长。由于社会迫切需要能够辨别和判断在不同能力因素上的个体间以及个体内差异,同时,因素分析方法又使一般智力中所蕴含的各种不同能力因素的辨别分类成为可能,能力倾向测验应运而生。

⑵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专业与工作职业的选择和咨询,以及人事工作的科学管理逐渐普及。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不同的能力因素方面的优劣程度,从而能够最有成效地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社会分工的细化促使了能力倾向测验的诞生。

⑶成套能力倾向测验虽然往往包含了多种能力因素的测量,但一个测验不可能涵盖所有能力因素,其所制定的职业常模也不可能涵盖所有职业。因此,对于某些专业领域的人员选拔,能力倾向测验中若无针对相应能力的分测验,此时便无法提供任何帮助。特殊能力测验一般针对于一种特殊能力所包含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测量,测验性质介于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之间,其内容与相应的专业或职业训练的重点是一致的,而测量目的既想了解个体在此专业领域的既有水平,又想预测个体今后在此专业领域成功的可能性。

⑷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会有更细化的能力测验出现,并且这些测验会在信效度上有较大的提高,也会更适用于新的测量目的,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

5. 推孟和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发展过程中各有什么贡献?

【答案】(1)推孟是美国心理学家,他在智力测验方面的最重要贡献如下:

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于1916年修订完成斯坦福一比内量表。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动是推孟采用了比率智商的概念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从此智商一词风靡全世界。

(2)韦克斯勒也是美国心理学家,他在智力测验方面的最重要贡献如下:

①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韦克斯勒相继编制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1949)、“韦氏成人智力量表”(1955)和“韦氏幼儿智力量表”(1967)。

①韦克斯勒舍弃了比率智商,而用离差智商代之,从而克服了比率智商的局限。

②韦克斯勒编制的智力量表分为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两部分,不仅能够获得总体智力水平的信息,而且可以获得受测者智力优势的信息。

6. 已知若希望把效度系数提高到0.65和0.70, 则测验长度要増加几倍?

【答案】测验长度与效度的公式如下:

整理得:

当时,时,

所以,要想把效度系数提高到0.65,测验长度需要增加6.42倍;要提高到0.70, 测验长度需要增加13.80倍。

7. 测验分数为什么要合成?说明合成测验分数的主要方法。

【答案】使用测验时,需要将几个分数或几个预测源组合起来获得一个合成分数或做出总的预测。包括项目的组合、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等。

(1)测验分数合成的原因

测验分数要合成是因为测验施测以后,将受测者的反应与答案作比较即可得到每个人在测验上的分数,这种直接从测验上得到的分数是原始分数。它本身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为了使原始分数有意义,同时为了使不同的原始分数可以比较,必须把它们转换成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上的数值。通过统计方法由原始分数转化到量表上的分数称为导出分数。有了导出分数,才能对测验结果作出有意义的解释。

(2)合成测验分数的主要方法

①临床判断。研究者根据直觉经验,主观地将各种因素组合以得出结论或预测的方法。其优点是能从整体上对各因素加以综合考虑,考虑到了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同时,也能考虑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其缺点是主观加权可能受判断者的偏见的影响,不够客观,没有精确的数量指标,判断者需要受过训练并具有丰富的经验。

②推理方法。不考虑各个变量之间的经验关系,而是根据某种先验的理想程序来做推理性加权。包括单位加权和等量加权。单位加权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各个变量直接相加而得到一个合成分数;等量加权需要将所有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Z 分数)。

③多重分段。当用测验来决定取舍时,必须确定一个分数线,分数在这条线以上的人接受,在这条线以下的拒绝,这是只有一个预测源的情况。在实际决策中,人们往往不只使用一个预测源。这种方法只是把人分为达到最低标准(接受)与未达到最低标准(拒绝)两类,而不在两组人内部做进一步的区分。根据确定分数线的不同情况,多重分段可有两种主要模式:综合分段、连续栅栏等。

④多重回归。当同时采用几个预测源来预测一个效标,而这些预测源变量之间又具有互偿性时,多重回归是最常用来组合分数的模式。多重回归方程式的导出一般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的。

⑤合成分数的特殊方法。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组合分数,比如:完形记分、轮廓分析等。完形记分就是将各个变量看作一个整体,不是孤立地看每一个反应结果,而是看总的反应模式。轮廓分析主要是考虑被试在各个测验或量表上所得分数的轮廓,而不是将各个变量做简单的线性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