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老年社区工作

【答案】老年社区下作是指社会下作者运用专业的下作方法,通过改善老人与社区的关系,提升老人的社区参与等方式,帮助老人解决问题,提高老人自助、互助的能力,争取他们应有的权利,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2. 过程技巧

【答案】过程技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接案和约定技巧。

它包括同案主建立和保持工作关系的技巧,帮助案主和工作者对各自的角色有一个现实性理解的技巧,也包括培养案主对助人过程有一个初步承诺的技巧。

(2)评估技巧。

它是指收集与案主情境相关的资料,以便能实际地理解案主的问题和需要的技巧。

(3)签订契约技巧。

这是指同案主订立工作的目标,并有能力清楚说出工作者和案主的责任的技巧。

(4)介入技巧。

介入需要广泛的技巧,它包括执行、介入计划并协助案主达到目标的技巧。

(5)检讨及终结技巧。

它包括定期进行回顾和修订介入计划,以便客观地检讨其是否有效的技巧,及有计划地结束关系以帮助案主独立的技巧。

3. “增权”

【答案】增权理论是从马克思主义变通而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马克思主义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来解决现存的各种社会问题。然而现实中许多可行的社会工作却是与个体、家庭、群体或小型社区有关的。为了能给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以理论上的指导,将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与社会变革的大目标协调起来,一些倾向或同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工作者提出了“增权”或“倡导”理论。这种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

4. 传统条件反射理论

【答案】在传统方法中,行为是与刺激相联系的。社会工作者根据小组期望的目标,对小组成员提供某种得以引起行为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引导他们的行为朝向小组目标所期待的方向发生转变。

5. 社会排斥

【答案】社会排斥概念承继了剥夺概念的多元内涵,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因缺乏机会参与一些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活动,被边缘化或隔离的系统性过程,它是一个由劣势地位导致某些排斥,这些排斥又导致更多的劣势和更大的社会排斥,最终形成持久的多重劣势的动态过程。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

【答案】对于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

(1)高登·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 )在她的《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一文中指出,个案工作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她认为社会个案工作是一种有意识地调整个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过程。社会个案工作可以定义为一种与人工作的艺术,即社会工作者与不同的人一起工作以达到个人对社会的更好适应状态。她认为个案工作的基本假设是: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社会力量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与态度,它还提供个人自我发展的机会并影响人们的“生活世界”。

(2)弗洛伦斯·霍丽斯(Florence Hopis )认为社会个案工作是一个“社会—心理”的治疗方法,它既承认功能失调的内在心理原因,也承认外部的社会原因,并努力促使个人和家庭更好地去满足其需要及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

汉密尔顿与霍丽斯被看作是诊断学派社会个案工作的代表。

(3)功能学派的鲁丝·斯梅丽(RuthE.Smalley )认为,社会个案工作是通过一对一的关系,让案主参与其中,在使用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增进他自己和一般社会福利的一种方法。功能学派的个案工作采用的理论基础是成长心理学,强调工作者通过与案主的专业关系过程赋予案主选择与成长的权力。

(4)海伦·波尔曼(Helen Penman)综合不同学派的看法,认为社会个案工作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由人群福利机构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应付社会功能上的问题的过程。这个定义简短而涵义丰富,它包含了社会个案工作中相互关联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即个人/家庭、问题、机构和工作过程。

(5)综合上述不同学派的看法,可以说: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在个案工作中,工作者在与案主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中,充分调动案主本身的潜能与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案主的问题、家庭及社会环境,运用案主本身及外部资源,增进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帮助案主成长的目的。

7. 简述认知/行为理论的局限性。

【答案】认知/行为理论的局限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限制社工对案主问题的弹性反应或者说将案主标准化,消解了案主的独特性;

(2)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类生活的丰富性;

(3)认知取向的治疗强调思维影响情感经验,忽视情感经验的重要性;

(4)认知治疗重视意识,忽视无意识;

(5)认知治疗是个人聚焦的,过分强调理性和客观性,是一种基于个人主义的科学方法,这势必受到后现代主义者的批判;

(6)行为取向的治疗重视行为的学习或模仿,但行为是在互动的场景下实现的,有时候在控制情景下,学习的行为模式在特定的生活领域并不一定有效;

(7)认知、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是复杂的,甚至是难以辨识的,而认知/行为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建立在对二者的交互作用的认识上,这可能是一个过于简单化的认识;

(8)认知/行为治疗不适用于那些缺乏汰知能力的人。

8. 简述比斯台克的价值体系。

【答案】比斯台克在其1961年出版的《个案工作关系》一书中,提出了他的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他认为:

(1)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

(2)人在生理、智力、情感、社会、审美和精神方面具有天赋的潜能和权力;

(3)人具有实现其潜能的天生的驱动力和义务;

(4)人具有选择的能力,并且由于其有自我实现的义务,他具有自我决定的权力;

(5)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并且他有这样被考虑的权利和需要;

(6)为了其潜能的实现,人有要求合适的手段的权利;

(7)每一个人需要在其社会提供的权力和社会保证的机会方面和谐发展,以满足他在身体上、心理上、经济上、美学上和精神上的基本需要;

(8)人的社会活动在其自我实现的斗争中是重要的;

(9)社会有义务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

(10)社会通过其个体成员的贡献有权利变富。

9. 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答案】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主要包括:约定、预估(诊断)、计划、干预与评价这5个阶段。

(1)约定,即确立专业关系。

这是社会工作过程的开始。当当事人向社会工作机构求助时,社会工作机构就应当对求助的有关信息进行初步的评估。根据评估的结论确定是否接受该当事人。如果接受,该当事人即成为案主,接之而来便是安排相应的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专业协助关系。

(2)预估,又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