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增权”
【答案】增权理论是从马克思主义变通而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马克思主义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来解决现存的各种社会问题。然而现实中许多可行的社会工作却是与个体、家庭、群体或小型社区有关的。为了能给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以理论上的指导,将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与社会变革的大目标协调起来,一些倾向或同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工作者提出了“增权”或“倡导”理论。这种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
2. 过程模式
【答案】过程模式,也称发展模式,1965年最先在波上顿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提出,之后不断发展完善。这种模式的核心是认为小组的发展有可以被清楚表明的阶段,强调时间、过程和发展阶段,以及小组成员与发展的关系。
3. 制度性社会福利
【答案】制度性的社会福利是指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这种福利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来完成,它有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平等,并消除社会差异。
4. 矫正社会工作
【答案】矫正社会工作,也称矫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保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包括以下四方面的涵义:
(1)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2)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一罪犯或违法人士提供的福利服务;
(3)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
(4)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5. 社会责任论
【答案】残疾的社会责任论认为,一个人患有残疾主要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不管是先天性残疾还是后天残疾都是如此。先天性残疾可能是残疾人的父母缺乏某些知识或者遇到不可抗拒的事件而造成的,后天残疾则主要是社会条件不具备造成的。残疾的社会责任论是人们对致残的多种原因有了较多了解、对个人权力和社会的责任有较深刻认识后的产物。虽然把残疾的责任完全归结于社会因素并不一定适当,但这一理论把人当作社会的人、认为社会负有改善人的生存条件的观点有益于人的健康发展,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二、简答题
6. 简述残疾人社会工作和社会功能。
【答案】残疾人社会工作和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残疾人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价值观和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挖掘自身潜能,从而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①残疾人个体或群体;
②社会工作者;
③助人自助原则;
④基于系统的残疾知识之上的专业助人态度、方法和技巧。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
①残疾人社会工作体现了社会公正原则。
现代意义上的公正,突出表现在生存权、就业权、受教育权和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上。只有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予以切实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②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社会安全的功能。
残疾人群体是社会中的特殊脆弱群体,其生活压力大、经济承受力低、风险抵御力弱。因此,广泛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无疑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风险隐患,防患于未然。
③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社会发展的功能。
残疾人社会工作除了满足残疾人基本的物质需要外,还给予他们安全感和尊重感,有利于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
7. 简述小组工作互动模式的主要特点。
【答案】(1)它关注子系统(小组成员)和整体系统(小组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
(2)互动模式既关注个人也关注环境,要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以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的功能。
(3)小组被看作是一个互助的系统,在小组中成员依靠其他成员作为自己解决问题、实现自己潜能和建立信心的资源。
(4)工作者的角色是小组成员之间和小组与社会之间的协调者,他不去设计方案,不直接控制小组,而是提供信息引导小组自主发展,帮助组员协商以使问题迅速解决。工作者的形象是“调解者”、“使能者”,工作者是“工作者与案主体系”的一部分,既被影响,也能影响他人。
8. 简述儿童福利服务的类型。
【答案】儿童福利服务的类型的主要内容有:
(1)从实务角度出发,以服务的方式为依据,可以将其分为四种:
①支持性服务
支持性服务是指通过提高家庭的功能,强化父母的责任,促进儿童福利。它具体针对那些家庭和儿童关系体系在结构上虽然完整,但已出现问题的情况,强调运用家庭本身的力量,努力降低亲子关系的紧张。
②保护性服务
保护性服务讲求最小程度地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维护其发展过程的稳定,其目的在于防止儿童被虐待、被忽视及被剥削,并加强家庭的功能。
③补充性服务
补充性服务是对儿童生活的基本状祝作必要的改善,但仍有部分保留,针对透过辅助有可能恢复功能的一此家庭。
④替代性服务
替代性服务是指完全用替代性的措施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针对子女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需要短暂地或永久解除亲子关系的家庭。
(2)按工作性质,可以将儿童服务分为:司法保护、卫生保健、教育和福利服务四种。
9. 简述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
【答案】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主要有两种,即机构介入和社区介入。
(1)机构介入
通过矫正机构为受助对象提供服务的介入方式就是机构介入。
①根据机构的类型,机构大体上分为政府机构和非政府机构:
a. 政府机构包括监狱、戒毒所、感化院、工读学校、劳动教养所等;
b. 非政府机构包括由社会开办的教养院、感化院、中途家庭、寄养家庭等。
②机构介人包括:
a. 通过监狱为服刑犯人提供服务;
b. 通过社会教养机构为相关人员提供的矫正服务;
c. 通过特殊的教养机构提供的矫正服务。
(2)社区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