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级中学语文题库>教学实施题库

问题:

[单选] 下面是某教师执教《故乡》一课的教学片段。阅读后,按要求答题。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见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生自读课文)师:理解课文内容或是理解课文片段的内容,要注意运用"多角度品析"的方法,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如情节、人物、环境、人物活动、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结构层次、修辞手法、段落大意、表达目的、情感表达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理解,力求自己有独到的发现,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再阅读课文,然后自主、合作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生:从表达方面来看,这是一个描写段,它给我们一种苍凉之感。生:从人物看,少年闰土的活泼能干、勃勃英气已经荡然无存,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生活在痛苦中的闰土画像。生:从描写顺序看,由远及近,以此描写身材、脸色、眼睛、头上、身上、手,符合观察习惯,先远望身材,再注视脸面,然后打量全身。生:从表达目的看,这段肖像着重写变化,反映当时农民的苦难。对以上教学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B . 多渠道开发文章内容,多途径质疑、设疑
C . 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发现问题
D . 使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发现问题

550B设备AUX盘018R2B、018R3A、042R3A三种硬件版本机盘关于带622M复用段保护环的正确的说法是()。 018R2B和018R3A最新版本的通用版支持622M跨盘复用段保护。 018R2B和042R3A必须要用特殊版软件才能支持622M跨盘复用段保护。 018R3A和042R3A最新版本的通用版不支持622M跨盘复用段保护。 018R3A和042R3A最新版本的通用版都支持622M跨盘复用段保护。 阅读下面一段《 讲解法。 问答法。 讨论法。 评点法。 下面是一位教师有关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秋天》的教学过程,请仔细阅读并按要求作答。(一)引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二)诵秋(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2)生评;(3)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4)生评,师随机点拨;(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三)品秋(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2)汇报探究结果;(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四)写秋(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以下是对这篇教案设计的评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 诗歌教学突出了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的特色,让学生初步完成了对诗歌美的欣赏。 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最后能独立品诗、写诗或作画,说明教学中不需要学生自主学习。 把握了诗文的内涵,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读诗感悟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更好地品味诗意,领悟意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在学习完《孟子二章》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后,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文章的论证思路进行背诵。这体现了阅读教学程序中的()环节。 引导。 感知。 运用。 综合。 阅读能力的核心是()。 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 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 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 下面是某教师执教《故乡》一课的教学片段。阅读后,按要求答题。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见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生自读课文)师:理解课文内容或是理解课文片段的内容,要注意运用"多角度品析"的方法,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如情节、人物、环境、人物活动、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结构层次、修辞手法、段落大意、表达目的、情感表达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理解,力求自己有独到的发现,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再阅读课文,然后自主、合作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生:从表达方面来看,这是一个描写段,它给我们一种苍凉之感。生:从人物看,少年闰土的活泼能干、勃勃英气已经荡然无存,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生活在痛苦中的闰土画像。生:从描写顺序看,由远及近,以此描写身材、脸色、眼睛、头上、身上、手,符合观察习惯,先远望身材,再注视脸面,然后打量全身。生:从表达目的看,这段肖像着重写变化,反映当时农民的苦难。对以上教学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在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然后介绍多角度分析课文内容的方法,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阅读,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文章,这样学生理解的东西多了,思考的东西也会多得多,自然而然,学生就会从不同的层次、用不同的方法发现问题。该教学片段没有涉及质疑、设疑的问题。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