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级中学语文题库>教学实施题库

问题:

[单选] 下面是一位教师有关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秋天》的教学过程,请仔细阅读并按要求作答。(一)引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二)诵秋(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2)生评;(3)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4)生评,师随机点拨;(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三)品秋(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2)汇报探究结果;(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四)写秋(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以下是对这篇教案设计的评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 .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
B . 诗歌教学突出了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的特色,让学生初步完成了对诗歌美的欣赏
C . 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最后能独立品诗、写诗或作画,说明教学中不需要学生自主学习
D . 把握了诗文的内涵,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读诗感悟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更好地品味诗意,领悟意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550B设备在做低阶通道保护时,产生的SWR告警在那个机盘上出现()。 TUX。 AUX。 2M。 已上都不对。 阅读以下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师:这一段可以划分为两大层次。请同学们在"悟"的基础之上读出课文的层次。女同学读第一个层次,男同学读第二个层次。(同学们朗读。教师点拨:第一个层次是写白杨的形态之美,第二个层次是写白杨的精神之美:前者是"实",后者是"虚")师:段中的第一层次有总说与分说,请同学们读第一个层次的内容,要求在总说与分说之间进行一个节拍的停顿。(学生朗读全段,体会段中更为细腻的层次)师:这段文字的第一层次主要在句子的限制语上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试读出它们的重音。(自由朗读,细细品味)师:这段文字的第二层次主要在句子成分的增加上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试读出"它们"的激情。(个别诵读,反复尝试)师:这段文字中有几个词写出了白杨的形象与性格,请同学们试将它们朗读出来。(同学们读出: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师:你们看,大家在朗读之中就读好了课文,读懂了课文。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回味一下,看这样的朗读过程对自已有怎样的帮助。(同学们动情地朗读)以上教学实录片段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有关《白杨礼赞》一课的朗读教学设计,阅读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评析。 550B设备AUX盘018R2B、018R3A、042R3A三种硬件版本机盘关于带622M复用段保护环的正确的说法是()。 018R2B和018R3A最新版本的通用版支持622M跨盘复用段保护。 018R2B和042R3A必须要用特殊版软件才能支持622M跨盘复用段保护。 018R3A和042R3A最新版本的通用版不支持622M跨盘复用段保护。 018R3A和042R3A最新版本的通用版都支持622M跨盘复用段保护。 下面是某教师执教《故乡》一课的教学片段。阅读后,按要求答题。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见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生自读课文)师:理解课文内容或是理解课文片段的内容,要注意运用"多角度品析"的方法,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如情节、人物、环境、人物活动、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结构层次、修辞手法、段落大意、表达目的、情感表达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理解,力求自己有独到的发现,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再阅读课文,然后自主、合作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生:从表达方面来看,这是一个描写段,它给我们一种苍凉之感。生:从人物看,少年闰土的活泼能干、勃勃英气已经荡然无存,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生活在痛苦中的闰土画像。生:从描写顺序看,由远及近,以此描写身材、脸色、眼睛、头上、身上、手,符合观察习惯,先远望身材,再注视脸面,然后打量全身。生:从表达目的看,这段肖像着重写变化,反映当时农民的苦难。对以上教学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多渠道开发文章内容,多途径质疑、设疑。 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发现问题。 使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发现问题。 阅读下面初中七年级《短文两篇》中第二篇《第一次真好》的教学片段,按要求答题。教师导入新课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默读结束后,学生开始提问:生1:"作者看到柚子树,为什么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生2:"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生3:"为什么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生4:"为什么作者觉得刚孵出来的雏鸟的样子很难看?"生5:"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生6:"作者为什么看到刚孵出的雏鸟吃不下饭?"共有15个学生提出了问题(有些问题是重复的),在所有学生不再举手提问时。教师问:"谁能回答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回答:生1:"因为作者生长在都市,第一次看到柚子树,所以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生2:"因为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的样子很难看,所以吃不下饭。"在教师"好""很好"的赞扬声中,有10多名学生对前面同学提出的问题作了回答(有些回答是重复的)。下课铃响后,教师小结完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后,结束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以下是对上面教学片段的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这节课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完全成了课堂的主角。 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作为一个主持人存在,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生"问答式"教学,解决了阅读中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这节课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提出的多是虚假的问题,教学重点不突出。 下面是一位教师有关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秋天》的教学过程,请仔细阅读并按要求作答。(一)引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二)诵秋(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2)生评;(3)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4)生评,师随机点拨;(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三)品秋(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2)汇报探究结果;(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四)写秋(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以下是对这篇教案设计的评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因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很重要。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