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958经济法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产品缺陷

【答案】产品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 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产品的设计、原材料采用、制造装配、指示等都可能发生缺陷。

2. 财产税

【答案】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所有或属其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收。它以财产为课税对象,向财产的所有者征收。财产包括一切积累的劳动产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自然资源(如土地、矿藏、森林等)和各种科学技术、发明创作的特许权等。国家可以选择某些财产予以课税。对各种财产课征的税,按一般税收分类方法,统称为财产税。财产税属于对社会财富的存量课税。它通常不是课自当年创造的价值,而是课自往年度创造价值的各种积累形式。

3. 证券

【答案】证券是一个涵义很广的概念,它是用以表明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债权的凭证的统称。证券持有人凭证券所载内容有权取得相应的权益。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证券做不同的划分,从证券的内容上证券可以分为商品证券和价值证券,价值证券又分为货币证券和资本证券。证券法上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我国主要证券立法中证券的范围主要包括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券以及其他经国务院依法认定的证券。

二、简答题

4. 简述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

【答案】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当中,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主要表现在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两个方面。

(1)货币政策目标在于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衡量货币币值是否稳定,主要看是否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抑制通货膨胀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此中央银行要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发行货币应坚持经济发行的原则,并充分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以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同时要疏通贷款渠道,提高贷款的质量,防止金融政策的制度性收缩。

(2)要加强金融监管,针对设立金融机构要求过热、金融机构市场行为违规较多的问题. 要落实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要按照法定的标准和程序审批金融机构的设立申请,对金融机构进入市场进行全面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5. 简述经济法的实质渊源和形式渊源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经济法的渊源有实质渊源和形式渊源之分。

(1)经济法的实质渊源

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法的渊源是指法律规范来源于谁的意志。经济法律的实质渊源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2)经济法的形式渊源

经济法的形式渊源,即经济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源,它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

①经济法律规范的创立方式,即哪些国家机关可以在什么范围内以什么方式创制经济法律规范;

②经济法律规范表现为何种法律文件,或是其他什么形式。我国法学界更主要、史普遍的是在这种意义上使用法律渊源一词。

(3)经济法实质渊源与形式渊源的关系

经济法的实质渊源决定着经济法的形式渊源,而经济法的形式根源是经济法实质根源的表现,但前者是就经济法的来源、发源、源泉、根源等而言,亦即经济法的内容导源、派生于何处、发生原因为何,也就是说法律内容的最终决定力量,通常即指法的经济根源; 后者是指经济法律规范的创制方式或外部表现形式,简言之前者是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后者是经济法的形式表现。

6.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1)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宗旨

①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②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消费者法的基本原则

①消费者主权原则

消费者主权,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选购商品。消费者主权原则是消费者法立足和遵循的首要原则。它要求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维护自由公平竞争,使消费者得以在众多商品中充分自由选择,并着眼于消费者的安全、健康、经济利益等不受损害来维护市场秩序,确保消费者是生产的主导者和生产者不良行为的有效约束者。

②保护弱者原则

弱者保护已成为现代法的一个基本倾向,在消费者法中,弱者保护就是消费者保护。为了平衡消费者在与生产经营者的关系中所处的弱者地位,要求法律的天平对消费者适当倾斜,片面地赋予其某些权利,让生产经营者片面地负担某些义务。

③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我国消费者法还要遵循经营者与消费者交易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这也是民商法的基本原则,是消费者保护的基础。

④社会监督原则

消费者法也应坚持社会监督原则,各种组织、个人包括传媒都有权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监督,既包括对生产经营者行为的监督,也应当包括对政府相关管制、监管行为的n}-督,国家和法律鼓励、支持和保护这种监督。⑤消费者法应当贯彻鼓励并方便消费者维权和寻求救济的原则。

7. 简述我国收支预算的基本形式。

【答案】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

(1)预算收入的形式

我国《预算法》规定的预算收入形式包括:

①税收收入。它是国家预算收入的最主要的部分,占预算收入总额的90%左右。

②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这是国家依据其所有者的地位而获得的收益。

③专项收入。即为了满足某种专门需要而由有权收取的部门筹集的有专项用途的资金。专项收入应纳入预算管理,专款专用。

④其他收入。包括规费收入、罚没收入等。

(2)预算支出的形式

我国《预算法》规定的预算支出的形式包括:

①经济建设支出。它是预算支出的主要部分。

②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

③国家管理费用支出。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行政管理费支出等。 ④国防支出。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等。

⑤各项补贴支出。包括粮油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差补贴等。

③其他支出。包括对外援助支出、财政贴息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等。

三、论述题

8. 试论经济法在规范市场秩序中的作用。

【答案】西方市场经济发展史早己证明,市场也会失灵。历史上从来没有完全信赖市场调节的自由经济。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途。经济法是一部以社会利益为本位、平衡协调的法,在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声场经济秩序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力面:

(1)规范和促进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转型,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基础的保障。 ①经济转型首先是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转换,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与此相联系的必然是经济管理者一一政府的角色和职能转变,即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由主要直接参与经济竞争转向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

②经济转型也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即从片面强调量的扩张转为重视质的提高,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向实现人、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增长。经济转型经常伴随着经济秩序的混乱。营造良好的经济秩序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而政府也必须改变以往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 采用经济法的调整手段才能完成。

(2)经济法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具体力一法。

经济法主要由市场主体规制法、市场秩序规制法、宏观经济调控法和社会分配法这几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