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连大学医学院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核酸。
【答案】核酸是指由单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而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称。它可以分为DNA 和RNA 两类。
2. 前导链(leading strand)。
【答案】前导链是指DNA 半不连续复制过程中,沿复制叉前进方向连续合成的那条新生链。
3. 氢键(hydrogen bond)。
【答案】氢键是稳定蛋白质和DNA 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由电负性强的原子与氢形成的基团如N-H 和O-H 有很大的偶极矩,成键电子云分布偏向负电性大的原子,使正电荷的氢原子在外侧裸露。当带正电荷的氢原子遇到另一个电负性强的原子时,就产生静电引力,而形成氢键:X-H „Y 。
4. 限制酶图谱
【答案】限制酶图谱是指同一DNA 用不同的限制酶进行切割,从而获得各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由此建立的位点图谱,有助于对DNA 的结构进行分析。
5. 呼吸链(respiration chain)。
【答案】呼吸链是指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也称传递链。电子在逐步的传递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被用于合成ATP , 以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6. 外周蛋白。
【答案】外周蛋白是指以非共价键结合于膜表面,可被高浓度的尿素、盐溶液洗脱的蛋白质。
7. 酰基载体蛋白(acyl carrier protein, ACP)。
【答案】酰基载体蛋白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为脂酸合酶复合物的组成成分,但不具催化活性,在脂酸合成中作为酰基的载体。
8. 酶的比活力。
【答案】酶的比活力是指每毫克酶蛋白具有的酶活力单位,一般用
第 2 页,共 30 页 蛋白表示。
二、问答题
9. 试简述遗传密码的特点。
【答案】(1)通用性。从细菌到人类都使用一套遗传密码。
(2)方向性。mRNA 中的各个密码子从
移突变,影响下游翻译产物氨基酸序列改变。
(4)简并性。大多数氨基酸均有1个以上的密码子与之对应。
(5)摆动性。反密码子与密码子配对时,有时会出现不遵从碱基配对的情况称摆动性。例如G 不仅可与C 配对,也可与U 配对,GU 配对就是摆动碱基对。
10 ,.比较蛋白质螺旋中的氢键和DNA 双螺旋中的氢键并指出氢键在稳定这两种结构中的作用。
【答案】
在螺旋中,一个残基上的羧基氧与旋转一圈后的(该残基后面)第四个残基上的旷氨基中的氢形成氢键。这些在肽链骨架内原子问形成的氢键大致平行于该螺旋的轴,氨基酸侧链伸向骨架外,不参与螺旋内的氢键形成。在双链DNA 中糖-磷酸骨架不形成氢键,而在相对的两条链中互补的碱基之间形成2个或3个氢键,氢键大致垂直于螺旋轴。
在螺旋中,单独的氢键作用力是很弱的,但是这些键的合力稳定了该螺旋结构。尤其是在一个蛋白质的疏水内部,这里水分子不与氢竞争成键。在DNA 中形成氢键的主要作用是使每一条链能作为另一条链的模板,尽管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帮助稳定螺旋结构,但在疏水内部碱基对之间的堆积对螺旋结构稳定性的贡献更大。
11.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代谢所产生的氨有哪些出路?在动物体内和植物、微生物体内有何不同?
【答案】
由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代谢所产生的
物体内,
用的
既是废物,又是氮源。在植物和某些微生贮存于体的能力,但重新利
作为氮源而贮存占很重要的地位,主要是生成谷氨酰氨和天冬酰胺将方向阅读。 (3)连续性。密码子是连续阅读的,中间无标点。如基因突变发生插入或缺失,可能导致框内,再用于嘌呤、嘧啶、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人和动物也有上述重新利用仅占代谢中所产生的游离的少部分。游离氨是有毒物质,脱氨作用所产生的氨在动物体内不能大量积存,绝大部分是向体外排泄。各种动物排氨的方式不同,有的动物如鱼类可直接排氨,有的动物则要把氨转变成其他形式的含氮化合物再排出体外,如鸟类排尿酸,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在肝脏中经鸟氨酸循环将氨转变成尿素后再排出体外。
12.试述非离子型去垢剂增溶膜蛋白的机制。
【答案】非离子型去垢剂为两亲性分子,当它们与膜蛋白作用时,可以用非极性端与膜蛋白的疏水区作用,取代膜脂,极性端指向水中,使蛋白质成为水溶性,从而与膜分离。
13.真核细胞的胞浆里的比数很低,而的比数很高。怎样理解这样一个事实?试就动物体脂肪酸合成过程进行讨论。
【答案】
动物体内脂肪酸的合成需要
故在胞浆中的比值很高是有利
第 3 页,共 30 页
于脂肪酸的合成的。而的比值的调节则依赖于苹果酸的氧化脱羧,苹果酸在胞浆中的浓度的提高则有赖于草酰己酸在苹果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苹果酸,与此同时也导致了胞浆里的比值的降低。
14.简述煤气中毒的主要原因。
【答案】煤气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远强于氧气,导致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后,血红蛋白失去了运输氧的功能,使患者因缺氧而死。
15.简述膜内外物质是怎样跨膜出入细胞的。
【答案】膜内外物质(分子或离子)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转运出细胞,不需要由胞
内水解来供能,这种转运过程称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分三种形式扩散:
(1)简单扩散,物质通过质膜脂双层和质膜小孔进行通透,水和水溶性小分子及易溶于脂的非极性小分子可自由扩散。
(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亲水性分子,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质膜上内在的载体蛋白的协助,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浓度运输入细胞,载体蛋白分为分子和离子两种载体,如分子载体运输葡萄糖;又如离子载体缬氨霉素选择性地运输
(3)通道运输,它有开放的闸门,通道受刺激时打开,有三种即配体门通道、电压门通道和应力活化的门通道。膜内外物质(如离子、营养物质代谢小分子)通过质膜上的泵和载体蛋白逆电化学梯度从低浓度一侧经过膜运输到高浓度一侧的运输过程称主动运输,膜内外物质中的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经过质膜的内吞外吐向胞内外运输,也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由胞内解供能,如泵、泵和协同运输。
16.什么是呼吸链(电子传递链)?典型的呼吸链有哪些?
【答案】(1)呼吸链的含义: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底物分子脱下的氢,经一系列中间传递体而到达分子氧。这种从底物氧化脱下的氢和电子沿着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电子传递体而传递到分子氧以生成水的过程,称为呼吸链。
(2)典型的呼吸链中要有两种:①NADH 的呼吸链;②
的呼吸链。 水
三、论述题
17.如何理解三羧酸循环的双重作用?三羧酸循环中间体草酰乙酸消耗后必须及时进行回补,否则三羧酸循环就会中断,植物体内草酰乙酸有哪几种回补途径?
【答案】(1)在绝大多数生物体内,糖、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都必须通过三羧酸循环进行分解代谢,提供能量。所以它是糖、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的共同分解途径。另一方面三羧酸循环中的许多中间体如a-酮戊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等又是生物体进行物质合成的前体。所以三羧酸循环具有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双重作用。
(2)植物体内,草酰乙酸的回补是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完成的:①通过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
第 4 页,共 3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