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大学土地资源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宜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宜评价的区别与联系主要表现为:
(1)区别
土宜是土地自然适宜性的进一步认识,土地自然适宜性一般只考虑某些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而土宜考虑特定植物的特定品种或特定产品的某些品质性状。它比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针对性更强。
(2)联系
两者使用的评价因子和评价方法基本相同,土宜评价是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更小范围内的具体利用。
2. 阐述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答案】(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自然一一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土地的基本特性,具有自然和经济的两重属性。 ①土地的资源特性
土地的资源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性; 区域性; 动态性; 可更新性; 多功能性; 有限性; 不可替代性。
②土地的资产特性
土地不仅具有资源的属性,而且具有社会资产的特性,资产特性主要体现在:商品特性产权特性; 增值特性; 不动产特性。
3. 什么是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 试述研究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的意义。
【答案】(1)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
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是指土地类型分布不仅表现出地带性分布规律,而且在一个区域内也显示一定的分布特点,表现为一定的区域土地类型结构。土地类型结构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的对比关系,以及它们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包括空间结构和数量结构。
(2)研究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的意义:
对土地类型结构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地类型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对区域土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的认识,又可促进土地类型分类工作的深入,也能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产布局提供较为直接的参考依据。土地类型结构的研究对大农业生产布局有重要意义。
4. 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
【答案】(1)土地类型分类是对土地这个客观实体的一种自然分类,实际上也就是土地自然类型的分类。它以土地自然属性的差异性为主要依据,可以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属性或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研究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
(2)研究和划分土地类型,对土地规划以及土地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①通过划分土地利用类型,可以调查和量算各类用地面积,查清土地资源数量,为评价土地质量和生产潜力提供依据。
②通过研究土地类型,可以了解土地的结构状态及其分布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调整土地结构提供依据。
③土地类型是景观形态单元,土地类型中标的分级是对自然环境结构层次的确定。分类是对各个土地个体形态单元土地属性或特征共性的归纳,通过划分和研究土地类型,可以为制定土地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④通过划分土地类型,为建立土地分类系统和土地数据库提供了可能,有利于土地资源的管理。
二、论述题
5. 在研究和评价区域土地资源时,如何考虑水文地质与地球化学条件?
【答案】对水文地质条件的考察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方面:
(1)地表水的多少、分布及其季节变化与土地资源的特性及其利用关系密切。
①地表径流的流水作用对地貌类型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地表径流的差异必然导致地面形态以及沉积物状况的小同;
②地表水的丰缺状况与农业灌溉用水以及干旱、洪涝灾害关系密切;
③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往往导致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因此在进行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时,一般应根据地表径流及其流水作用的规律,考虑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此外,地表水资源状况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选址与布局等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2)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我国十旱和半十旱地区,寻找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更为重要。
在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时,必须掌握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分布规律及其与地表水的关系等,做到合理开发利用。要防止盲目开发地下水,以避免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出水量骤减,甚至地面下沉,海水倒灌现象的发生。此外,在我国东部沿海的滨海盐碱土改良时,也必须摸清地下水的水盐动态规律,才能发挥灌溉洗盐的最大效益。
而区域地球化学中由于地理因素或地质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某地区的土壤或水源中缺乏或富含某邺化学元素,这些化学元素会对植物生长,人体健康甚至建筑物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因此在考虑土地类型时,必须考虑该部分因素。
6. 中国耕地资源现状及与世界耕地资源比较与分析。
【答案】(1)中国耕地资源现状
①耕地利用上以旱地利用和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现有耕地中,旱地占56.8%,加上望天田和水浇地则占耕地总面积的76.9%。
②耕地利用程度较高。
③因各项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毁地减少耕地过多。
④投入少、生产力水平低。
(2)我国的土地资源和世界耕地资源相比,具有以下的明显特征:
数量上,各种土地资源的总量大,但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人地矛盾突出;
质量上,我国地形错综复杂,地貌类型多样,但耕地生产力普遍较低;
在区域分布上,我国土地资源区域分布极其不平衡,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区域差异较大,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区域差异巨大;
同时,我国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较难利用开发的特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