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FAO 的土地适宜性等级的分类方法,并说明它与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分类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1)FAO 的土地适宜性等级的分类方法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6年推出《土地评价纲要》,其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系统采用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四级分类制。它包括定性的和定量的、当前的和潜在的适宜性分类,而且对可能选择的每一种土地用途都分别进行分类,如在一地区的某一地块,对农业、畜牧业或林业都适用,那么就要对这3种土地用途的每一种分别进行适宜性分类。
该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是一种解释性分类系统,它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土地利用种类的土地适宜性分类,而且始终保持一定的结构,即具有相同的分类类目,每个类目在应用于不同的土地利用种类时,仍保持它在不同的分类范畴中的基本含义。该系统采用逐级递降的四级分类法:
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
(2)它与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分类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对上一级评定结果的补充解释。 联系:都是采用逐级评定的方式。采用逐级递降的方式对土地进行评定,下一级的评定结果是
区别:两者的评价目的不同,一个是对土地的利用潜力进行的评价,一个是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方案对该方案使用下土地利用的适宜性进行的评价; 因此,在评价时,土地适宜性评价只需考虑该土地对特定土地利用用途的适宜性,而土地潜力评定需要考虑对所有可能的土地利用用途的适宜性。
2.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应有哪些内容?
【答案】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
(2)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和工作过程主要包括调查人员组成、机构设置、调查工作的组织,调查的步骤和采用的技术方法。
(3)调查成果分析调查区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与分布,包括土地类型的位置、分布规律、面积、形态结构和自然特征等,还包括土地类型的质量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各类土地面积的统计,分布状况图件等等。
(4)问题与建议分析土地资源在利用、管理、保护中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3. 阐述中国土地类型的分类系统、原则和命名方法。
【答案】(1)中国土地类型的分类系统
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基本沿用前苏联景观学派的做法。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我国的大、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制图中的土地分级逐渐趋向于采用前苏联景观学派和英澳学派相结合的三级分类系统。
目前,我国关于土地类型的分类系统还没有一致意见。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编辑委员会曾拟订了一个“全国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己被广泛应用。该系统采用土地纲、土地类和土地型三级分类制。
首先根据大尺度的水热组合类型,将全国按自然地带或业地带分异划分为12个土地纲。土地纲反映的是土地的光温水生产力。
然后根据大(中)地貌类型(山区以垂直地带划分)不同,在同一土地纲内划分为土地类。土地类反映景观特征,关系到区域内的农林牧用地规划布局。土地类内,再依据植被亚型或群系、土壤亚类等的差异将土地类续分为土地型。
(2)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
自然发生学的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和实用性原则。除了上述4个分类原则以外,在具体选择土地类型的分类指标时,还应注意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层次性和针对性等原则,以保证分类过程的可操作性。
(3)土地类型的命名方式
①采用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法如针叶林漂灰土山地; 或植被(或土壤)、地貌的两名法,如草灌丘坡地和黄红壤山坡地。我国多采用这种命名方法。
②采用群众习用的名称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沙田、咸田、围田、坑田; 黄土高原地区的川地、源地、梁地、峁地等等。
③用地名命名土地类型澳大利亚、英国等在对土地系统进行命名时大多采用这种方法。
4. 土地人口承载力有哪几种计算方式? 投入水平和营养水平是如何确定的?
【答案】(1)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计算方式
土地人口承载力具体的计算方式基本上可分两种:
①按每年人均多少千克粮食计算。
②按每人每天需多少卡的热和多少克的蛋白质,按不同年龄、不同劳动强度与不同性别的人折合为一个“平均人”,并将不同作物产品分别折合成热量与蛋白质量,并折算为相应的农业生态区内的单位面积的生产量,两者相除即得单位面积土地所能承载的人口潜力。
(2)投入水平和营养水平的确定
投入水平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改善土地状况的基础性投入; 二是具体生产过程中的常规生产性投入。根据相应的联合国的投入水平的分级指标来确定投入水平。
营养水平则根据当地居民的人均膳食热量和蛋白质等的数量和比值来确定。
二、论述题
5. 试述世界耕地、草地、林地的概况及变化趋势。
【答案】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统计数据,全球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0.2%,永久性草场占26.0%,森林和林地及其他土地共占63.8%。世界耕地、草地、林地的概况及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
(1)耕地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统计数据,1998年,全球共有耕地面积13.65亿hm 2,占土地面积的10.2%,世界人均耕地0.23hm 2。耕地在全球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和中美洲。从耕地在国家内的分布来看,全世界耕地面积最大国家为美国,其次为印度、俄罗斯和中国。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灌溉面积不断增加。
(2)草地
世界草地的总面积估计有67亿hm 2,占陆地面积的1/2,它是由永久牧场、疏林地等组成。据统计1998年全球永久草场34亿hm 2,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草场面积较多的国家有澳大利亚、中国、美国。世界上人均永久草场占有量最大的是大洋洲,其次是北美洲和中美洲,欧洲最少。草场占有量最大的国家是澳大利亚,日本人均草场最低。
(3)森林
全球1995年森林覆盖面积估计34.54亿hm 2,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6.6%。从地理区,域上看,美洲14.1亿hm 2,占40.6%,非洲5.2亿hm 2,占15.1%,欧洲1.46亿hm 2,占4.2%,前苏联8.16亿hm 2,占23.6%,亚洲和大洋洲5.65亿hm 2,占16.4%。就国家而言,世界61%以上的森林资源分布在下列7个国家: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中国、印度尼西亚、扎伊尔。世界森林覆盖率平均水平为26.6%。按照国别来说,全球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圭亚那和苏里南,其次为法属圭亚那。世界上人均占有森林0.61hm 2,以美洲最多,亚洲最少。
6. 区域开发布局的模式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案】目前主要的区域开发布局模式有增长极布局模式、点轴布局模式和网络模式。
(1)增长极开发模式
增长极开发模式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在区域经济系统内引入推动型产业并布局于适当的区位,通过功能极化与地域极化形成部门增长极和城市增长极,同时一在经济空间和地域空间中以预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