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1102新闻与传播业务综合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复试题库(1)
● 摘要
目录
2016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1102新闻与传播业务综合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复试题库(一).. 2 2016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1102新闻与传播业务综合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复试题库(二) 13 2016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1102新闻与传播业务综合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复试题库(三) 23 2016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1102新闻与传播业务综合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复试题库(四) 33 2016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1102新闻与传播业务综合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复试题库(五) 42
一、名词解释
1. 群体规范
【答案】群体规范是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指每个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都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群体规范在不同的群体中产生的作用不同,利用正式群体中的压力与非正式群体中的内聚力可以产生相应的道德效应。
2. 传播学
【答案】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传播学的研究任务是通过对社会信息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的发展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诸多学科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3. 文化帝国主义
【答案】文化帝国主义又称媒介帝国主义(mediaimperialism ),是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这一概念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反对“新帝国主义”的国际环境下。文化帝国主义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现代帝国主义总过程的一部分。文化帝国主义有三个特点:①它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市场来进行扩张; ②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来实现全球性文化支配; ③由于信息产品的文化含量最高(或者说信息本身就是文化产品),那么,很明显,这种文化扩张主要是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来实现的。
4. “政治既有倾向”假说
【答案】政治既有倾向是指人们在接触媒介信息或宣传之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是拉扎斯菲尔德等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概念。他们在对1940年美国大选的研究中发现,当人们就选举投票或其他政治问题做出决策之际,这种决策的结果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基本上取决于人们迄今所持的政治立场。后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既有倾向的作用并不仅止于政治问题领域,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人们的态度和行动同样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既有倾向的制约。
5. 发展传播学
【答案】发展传播学是在冷战背景下诞生的,发展传播学研究的是国家发展与传播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心议题是:大众传媒在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发展传播学将大众传播视为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有力的工具,认为媒介能有效率地传播关于现代性的信息,并且有助于将民主政治制度、实践及市场经济,传送到经济落后的传统国家去,如第三世界国家。它的基本观点有:媒介必须把国家的发展目标(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追求国家文化和信息的自主; 支持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丹尼尔·勒纳(DanielLerner )、施拉姆、罗杰斯等都强调了传播在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而大众媒介特别是广播被看作是加速行为和结构变革的重要手段。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理论流派,主要有三种模式:主导模式(或称现代化模式)、依赖模式(或称依赖性批判模式)以及交互模式(或称参与性模式)。
6. 渠道
【答案】所谓渠道,是指信息流通与扩散的渠道。它比媒介的意义更宽泛一些。媒介一般只用在大众传播中,而渠道既可用于大众传播中,又可用到人际传播上。
7. 法兰克福学派
【答案】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以批判的社会理论著称。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在20世纪30-40年代初发展起来,其社会政治观点集中反映在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的著作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界,法兰克福学派被视为“新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并以从理论上和方法论上反实证主义而著称。它继承了青年黑格尔派施蒂纳等人的传统,受叔本华、尼采和狄尔泰的非理性思想影响,并受新康德主义、韦伯的“文化批判”和社会学的启迪,借用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异化概念和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提出和建构了一套独特的批判理论,旨在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彻底批判”。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看来,批判理论超越一切哲学之上,并与每一种哲学对立; 这种批判否定一切事物,同时又把关于一切事物的真理包含在自身之中。
8. 拉扎斯菲尔德
【答案】拉扎斯菲尔德是奥地利裔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选举研究学者,传播学学科奠基人之一,与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和霍夫兰并称为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他在社会学上最有影响的成就首推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他重视社会调查方法,讲究严格的社会统计程序和操作化过程,强调精确的定量测量和定性的评价分析。他是民意测验中采纳社会调查方法的首创者,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开创者。他的一系列应用研究,推进和提高了美国和欧洲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发展与质量。其著作有((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维》、《选民抉择》、《定性分析》和《应用社会学导论》等。
二、简答题
9. 简述媒介的负面功能。
【答案】大众媒介既有正面的功能,又有负面的功能; 而总的说来,如果不加适当地控制,它的负面功能可能更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大众媒介持续不懈地宣传会使人们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地顺从现状。
这里尤为明显的不仅是媒介反复传播一些内容,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对另一些内容不予传播,使人丧失辨别力,只知盲目地顺从于现状,认同于现状,而不再考虑既定的一切是否合理。
(2)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这的确是媒介的一大弊端。
(3)媒介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
如今随着生产的现代化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供人们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然而媒介却以它诱人的通俗货色占用人们宝贵的时间。
(4)最后一项也是最关键的一项负面功能就是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让人沉醉在虚幻的满足之中,二是由此剥夺人的行动能力。媒介使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停留在表面,而这种表面性常常掩盖了群众的冷漠态度,使人处于虚幻的满足状态从而丧失行动能力。
10.用“议程融合”的相关理论,解释网上信息的传播。
【答案】(1)理论转变:从“议程设置”到“议程融合”
1972年,麦库姆斯McCombs 和肖Shaw 发表《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认为大众媒体能够为公众设置“议程”,大众媒体报道量越大的问题,越容易被公众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支持大众媒体的“强效果”论。
随着互联网、手机登更个人化的媒体的普及,传统大众媒体的设置议程的能力开始下降,单一而普遍的公众议程正在减少,或者影响议程设置过程的中介因素正在增多,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仅从传播者的角度孤立地研究议程设置不够,还需要从受众的角度,并结合整个社会环境来考察议程设置的中介因素。
1999年,麦库姆斯和肖提出“议题融合”Cagendamelding )理论。他们认为议题融合包括六个阶段:①决定群体归属,②是否具有该群体所需要的信息,③定向需求,即个人在缺乏该群体需要信息时,就会产生此类需求,④媒体接触,⑤媒体接触形成铺垫效果,⑥形成框架效果。
议题融合理论着重研究社会大众为何、如何使用各类传播媒介,以及使用传播媒介所达到的社会效果。它认为人们在使用和挑选传播媒介及其议题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个人首先有强烈加入团体的愿望,然后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其他媒介,寻求与他们的需求、认知等一致的团体的信息,避免与他们的需求、认知不一致的团体。议程融合理论说明,只要受众愿意接受并寻求大众媒体的引导,大众媒体仍然会产生强大的议程设置效果。
(2)实践发展:议程融合理论与网络信息的传播。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议程融合”现象更加突出地体现在网络意见的形成与扩散之中。当人们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