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一池三山
【答案】“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在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上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三山象征着封建帝王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的梦想。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2. 文人园林
【答案】“文人园林”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文人雅士为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而建造的园林,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当时的文人园林规模一般都小而精,造园的手法从单纯写实到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过渡,园林与山水画、山水诗文互相启导,互相发展,是包含着老庄哲理、佛道精义、六朝风流、诗文趣味影响浸润的结果,获得了社会上的赞赏,开启了后世文人园林的先河。
3. 《园冶》
【答案】《园冶》是我国古代造园专著,明末造园家江苏吴江人计成著,崇祯四年成稿。其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缀山、选石、借景10篇。全书沦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
4. 西汉上林苑
【答案】“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在秦朝上林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其特点为:它是一个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 苑内建筑就己知数量而言,分布及其疏朗,形成了集锦式布局; 它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一休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望天、生产、军训等。
5. 写意山水园
【答案】“写意山水园”指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林,其特点是以山水为骨骼,以诗情画意为表现形式。
6. 石像生
【答案】石像生,陵寝园林雨道两边的建筑小品,用名贵石材雕刻的文武官员、自然界各类动物以及宗教、神仙传说中的怪兽,用来保护陵寝,具很高的观赏价值。
7. 错断山口
【答案】“错断山口”是指平地的掇山,为了使意境深幽,达到山谷隐隐现现,谷内宛转曲折,有峰回路转的效果,必须理山谷。园林上有所谓错断山口的创作。错断和正断恰恰相反。正断的意思是指山谷直伸,可一眼望穿,错断山口是指在平面上曲折宛转,在立面上高低参差左右错落,路转景回那样引人入胜的立局。
8. 风水文化
【答案】风水文化是一种传承有序的汉族民俗现象,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淀下来的、对居件环境进行地理选址布局的一种实用国术,是汉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全球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二、简答题
9.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什么? 试简单描述
【答案】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它所具有的个性是鲜明的。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这就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一一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掇山、理水、植物配置、动物驯养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2)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中国园林建筑能够与山、水、花木、鸟兽等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的一面。并且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
(3)浓郁的诗情画意中国园林运用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4)深邃高雅的意境中国园林还运用园名、景题、刻石、匾额、楹联等文字方式直接通过文学艺术来表达、深化园林意境。园林意境通过状写、比附、象征、寓意、点题等手法,表现园主人的高尚情操、品德、哲理、生活、理想、愿望、憧憬等。从园林的创作角度是“寓情于景”:从园林的鉴赏角度看,能“触景生情”。
10.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答案】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园林布局
①主题多样。全园分为大小不同的若干景区,每区各有主题,形成多样主题景观。
②隔而不塞。各景区之间虽隔而不闭塞,彼此空问流通形成丰富的层次和幽深的境界。 ③欲扬先抑。运用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少衬多的手法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④曲折萦回。观赏路线从曲折中求得意境深远的效果。各园都采用沿周边布置主游线的办法,以发挥小园空间的最大观赏效果。
⑤尺度得当。建筑体量化整为零,造型空透、轻盈,亭榭小巧,厅堂空灵,花木以单株欣赏为主,讲求杆、枝、叶、花、果都有可观。
⑥余意不尽。采用联想手法,拓宽景域的想象与感受。
⑦远借邻借。借园外景物补园中不足,扩大空间与景域。
(2)水面处理
①水面处理有聚分之别,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池的平面以不规则状为佳,可与整体布局相协调。水面分隔多采用桥、廊、岛。这些都是小园设计中扩大空间感的巧妙手法。
②小池则宜用浅岸。池岸可曲可直,宜于曲直相济。桥宜架于池一侧或一隅,使水面划分有主有从。桥的高度更应与池面相称,曲桥低栏是最适合的办法。
(3)叠山置石
①可看、可游、可居。假山的高度和体量都和观赏距离有关。假山上须设山径供盘旋游览。其中山洞、石室可设石桌、石凳供休息、对弈,是为“可居”。
②塑造氏壑。要用有限的基地和石料,塑造出一个峰峦起伏、洞壑开合、虚实相抱、意境丰富的整体需要有山水空间的构想与组合能力,也需要对假山结构的成熟思考。
③体块、缝隙、纹理的处理。要参考真山的地质构造,用小料拼成较大的体块,形成石壁、峰峦、洞穴等景象。参考国画的毅法对叠石也是很有帮助的。
④用石得当。用石必先选石,好石料用于看面,丑石料用于背面或下面。总而言之,造假山必须像真山,否则就是失败。
(4)建筑营造在我国古代园林中,建筑物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山池是园景的骨干,而欣赏山池风景的位置通常是在建筑物内; 同时,建筑又与山、池、花木共同构成园景。所以,建筑物既可作为观察对象,又可作为风景观赏点。
(5)花木种植私家园林一般种植花木以单株为主。园林中以老树为难得,略有几株,能使园林显得苍古深郁。
11.简述宋代文人园林的兴盛及风格特点。
【答案】文人园林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到宋代,己占据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影响及于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较之唐代已经更为成熟,风格的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