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暨南大学文学院807阅读与写作之现代汉语通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综合题

1. 指出下面句子的定语、状语是用什么词语允当的(短语指出结构类)。

①他拿来一件崭新的白色府绸衬衫。

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的所有权。

③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④这是一件刚买来的呢子大衣。

⑤他用胳膊轻轻地触着我,眼睛却仍然在兴奋地望着外面。

⑥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

【答案】①他拿来(一件)(崭新)的(白色)(府绸)衬衫。

(量词短语形容词名词名词)

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的所有权。

(名词联合短语)

③(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代词形容词名词)

④这是(一件)(刚买来)的(呢子)大衣。

(量词短语偏正短语名词)

⑤他[用胳膊][轻轻]地触着我,眼睛[却][仍然][在][兴奋]地望着外面。

(介词短语 形容词 副词 副词 副词 形容词)

⑥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

(副词 副词 形容词 介词短语 副词)

2. 试就比拟的运用分析一下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的修辞效果。

【答案】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己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作者用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情态的词语,如“送、迎、俏、争、报、笑”等来描绘大自然和梅花,把大自然的现象和梅花人格化了,把无知觉无感情的梅花写得栩栩如生。通过比拟,赞美了傲霜斗雪的梅花,也就赞美了不为名利、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韧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3. 使用成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成语的实际意义,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意义;

(2)必须正确地理解成语结构的凝固性,要沿用成语结构的原型,不能随意变换或更改它的构成成分;

(3)必须读准成语的字音和写对字形,读错字音或写错字形,都会使成语改变意义或成为不规范的语言现象。

4. 举例说明括号与点号连用时的用法。

【答案】括号表示文中注释性的话,只注释句中一部分词语的称为句内括号,注释全句的称为句外括号。句内注释紧挨着被注释的词语,它的末尾不用句末点号; 句外注释则放在句子之后,句外括号内如有句末点号则须保留。

另外,括号还用在次序语的外面,例如,(一)(二)(三),(甲)(乙)(丙)。这时它和顿号的作用相同,括号后头不能再用顿号。括号内还有括号时,最外一层先用圆括号“( )”,以后可依次用方括号“[]”、六角括号“〔〕”、尖括号“<>”、方头括号“【】”。

5. 汉语从日语借词和从英语借词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答案】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大体上分为借音词和借形词两种,最主要的是借形词。借音词是指汉语根据原日语词的读音用相应的汉字表示出来的音译词,如:一级棒,榻榻米,卡哇伊。借形词为照原样转写日语原词中的汉字,如:寿司、法人、料理、刺身等。

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分借形词、音译词和意译词。英语借形词是指直接把英语中的书写方式以及读音一起照搬到汉语中来是汉化程度最小或未经汉化的借词。如:T 恤、B 超。英语音译词是使用汉语现有的音素模仿英语词语的发音而形成的借词,如:比基尼、麦当劳。意译词,用翻译的方法把原词译成汉语,保留了英语源词的整体意义,如:电脑病毒(computer virus )、超级市场(supermaket )

6. 比较下面两例的原文和改文,从句式选择上说说改文的好处。

①原文: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手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

改文: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

扛着一袋米。

(彭荆风《骚路梨花》)

②原文:碧梧园里游人实在不少,彩色的衣裙在温热的阳光中闪耀着,人的视神经被刺得晕晕的。

改文:碧梧园里的游人很不少,彩色的衣裙在炎热的阳光中闪耀着,人们只觉得眼花缭乱。 (叶圣陶《两样》)

【答案】①原文第二句是一个定语过多、结构过于复杂的单句,文学作品不宜多用,因句了显得冗长,不便阅读。改文是结构较松的复句,它由三个短分句组成,内容突出,能更好地表达语意,语气也比较舒缓,便于阅读和理解。

②原文中的“人的视神经被刺得晕晕的”是被动句。陈述的对象是“人的视神经”,其中的“视神经”是专用语,不通俗; 从上下文来看,语体色彩也不很协调。改文为“人们只觉得眼花缭乱”是主动句,用语简练明确,通俗易懂,语体色彩协调一致。

7. 听音节,把声母记下来。

(1)纳( ) 勒( ) 梨( ) 泥( ) 拉( )

拿( ) 庐( ) 奴( ) 女( ) 旅( )

兰( ) 男( ) 宁( ) 料( ) 闹( )

(2)胡( ) 符( ) 灰( ) 肥( ) 回( )

飞( ) 分( ) 昏( ) 红( ) 冯( )

番( ) 欢( ) 辉( ) 虎( ) 环( )

(3)资( ) 知( ) 渣( ) 砸( ) 则( )

遮( ) 猪( ) 租( ) 斋( ) 灾( )

邹( ) 周( ) 招( ) 栽( ) 彰( )

(4)瓷( ) 吃( ) 擦( ) 插( ) 车( )

策( ) 粗( ) 锄( ) 柴( ) 才( )

昌( ) 仓( ) 充( ) 超( ) 蚕( )

(5)思( ) 诗( ) 撒( ) 沙( ) 赊( )

色( ) 苏( ) 书( ) 筛( ) 腮( )

桑( ) 商( ) 手( ) 生( ) 岁( )

(6)老( ) 庙( ) 方( ) 荒( ) 山( )

三( ) 程( ) 层( ) 增( ) 森( )

人( ) 入( ) 闻( ) 安( ) 鹅( )

【答案】(1)纳(n ) 勒(1) 梨(1) 泥(n ) 拉(1)

拿(n ) 庐(1) 奴(n ) 女(n ) 旅(1)

兰(1) 男(n ) 宁(n ) 料(1) 闹(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