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705语言文学基础与理论之现代汉语通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列语言学流派中集中研究语言本体的流派是( )。
A. 功能语言学
B. 社会语言学
C. 认知语言学
D. 结构语言学
【答案】D
【解析】A 项,功能语言学把语言看做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该派重社会心理,强调语言的功能以及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B 项,社会语言学主要是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 C 项,认知语言学则是把人们的日常经验看成是语言使用的基础,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D 项,结构语言学较之其他学派更集中于研究本体。该派的基本观点为: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具有分层次的形式结构; 在描写语言结构的各个层次时,特别注重分析各种对立成分。
2. 汉字“爱/阿/盎/案/奥”的汉语拼音分别是“”,它们的拼式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字母a 。但实际上a 在以上各字中代表着不同的音位变体。请问以上五字中含有几个拼音字母a 的音位变体?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解析】题中/a/在汉字“爱/案”的拼音中是/a/,在“阿”的拼音中是/A/,在“盎/奥”的拼音中是/a/, 所以共出现了/a/的3个音位变体。
3. 下面都是短语的一组是:( )
A. 敬畏、敬礼、敬酒
B. 鸡蛋、鸭蛋、鹅蛋
C. 吃饭、喝茶、理发
D. 说话、看书、乘车
【答案】D
【解析】A 项中的“敬畏”是词语; B 项中的“鸭蛋”是词语:C 项中的“理发”是离合词。
4. 全是形容词的是( )。
A. 雪白白白
B. 一律一概
C. 突然茫然
D. 忽然竟然
【答案】C
【解析】A 项分别是形容词和副词; B 项都是副词; D 项都是副词。
5. “昨天来早了,今天来晚了”中的补语属于( )。
A. 结果补语
B. 可能补语
C. 时量补语
D. 状态补语
【答案】D
【解析】状态补语是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题中句子“来早(晚)了”中的“早”和“晚”都表示动作“来”的状态,属于状态补语。
二、名词解释
6. 隶变
【答案】隶变是指由小篆经过一系列形体的改变从而成为隶书的过程。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7. 音素
【答案】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节由音素构成,如“刊(kan )”它可以划分出“k , a , n ”三个音素。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在语音学与音韵学中,音素一词所指的是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音素是具体存在的物理现象。国际音标的音标符号与全人类语言的音素具有一一对应。
8. 双宾语
【答案】双宾语是指一个动词后面连带的两个宾语的句式。两个宾语意义上前一个一般指人,
可称指人宾语,或称近宾语,后一个宾语一般指物或事情,可称指物宾语或远宾语。带双宾语的动词大都是表示“给予”或“收取”意义的动词,如送、给等。例如,“伯父昨天给了我两本书”、“大家叫她祥林嫂”。同时,双宾语句可以转化为双宾句同义句,多数是将指物宾语提前。
9. 章句
【答案】章句之名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是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的意思。作为一种注释,章句小像传注类注释那样以解释词义为主,而着重于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章句体虽不以解释词义为主,但它在对句意的串讲、分析中,往往包含了对原文词义的解释,这是应该注意的。
三、简答题
10.解释下列成语的意义:
叱咤风云 精雕细刻 居高临下 老马识途 倩人捉刀
危如累卵 落拓不羁 披沙拣金 不刊之论 泰山北斗
【答案】(1)叱咤风云: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
(2)精雕细刻:精心雕琢,细致刻画。比喻十分认真,非常细致。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和刻意追求完美的精神。
(3)居高临下:居:站在,处于; 临:面对; 面临。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亦形容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势。
(4)老马识途: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5)倩人捉刀:请人代作文章。
(6)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7)落拓不羁:落拓:放浪; 不羁:不受约束。形容行为放浪,不受拘束,性情豪放,行为散漫。
(8)披沙拣金:拣,挑选。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9)不刊之论:刊,古代指消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10)泰山北斗:北斗,北斗星。比喻德高望重或者有卓越成就而被众人敬仰的人。
11.说明“我们”与“咱们”、“那”与“哪”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1)“我们”与“咱们”用法上的区别
“我们”是排除使用法,即只包括说话人一方的群体,排除听话人一方; “咱们”是包括式用法,即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用于口语。如“我们走吧,咱们再见! ”
(2)“那”与“哪”用法上的区别
“那”是指示代词,表示远指,一般所指的是确定的; “哪”是疑问代词表疑问,不确指,要求在所指代的人或事物中选定。如“你找哪一家? ”和“你找那一家。”语气也不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