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8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题库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指( )。

A. 改革就是否定社会的一切

B. 改革就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C. 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 改革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唯一途径

【答案】C

【解析】改革的实质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无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力一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看,还是从引起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2. 意识就其反映形式而言是( )。

A. 客观的

B. 主观的

C. 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

D. 既非主观也非客观

【答案】B

【解析】意识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它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 意识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是客观的,它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离不开物质。

3.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 )。

A. 它的革命性

B. 它的能动性

C. 它的科学性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答案】D

【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4.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 )。

A. 包括一切哲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

C. 不包括旧哲学

D. 一切正确反映时代本质要求的哲学

【答案】D

【解析】马克思曾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是从总体上概括地把握时代的内容,集中地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着时代精神的精华。凡是真正的哲学都是该时代人类智慧的一种理论升华。

5. 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是( )。

A. 物质资料生产高度发达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关系

D. 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总过程中,与一定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人们之间最基本的经济关系。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是生产关系的发展。

6.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橘子等的关系是( )。

A.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答案】A

【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橘子等都是水果,反映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7.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

A. 不可知论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庸俗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答案】D

【解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形容只看见事物的一部分,而没有完整地认识事物。这是在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我们坚持辩证法,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8. 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是指( )。

A. 主观性原则

B. 主体决定客体的原则

C. 主体的能动性原则

D. 客体依赖主体的原则

【答案】C

【解析】认识的主体性,是指主体在认识活动中自觉地将自身因素即主体因素投入认识过程,融合或凝结于认识结果而使认识不可避免地带有主体属性。认知的主体性原则是指认识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是遵循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原则,人的主体因素的最积极调动和各因素功能的最充分发挥。

9.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 人和自然的矛盾

B. 个人和社会的矛盾

C. 自然界和社会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后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10.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

A. 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 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 原始公社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卞义公有制社会

【答案】C

【解析】马克思根据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三种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

11.“信息是与物质、意识并列的第三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这是( )。

A. 唯物主义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 多元论观点

D.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C

【解析】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信息的概念,哲学家、自然科学家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